
秦望
“8+1”工作室主持人,河南省濟源第一中學教師。河南省“十佳”班主任,河南省最具影響力班主任,主編《高中系列班會課》,著有《光輝歲月》等。
教師不會寫教育案例,就會極大妨礙問題的解決,也不利于教師自身專業成長。那么,如何才能寫好教育案例呢?
首先要了解案例的結構。
案例的內在結構:主題、背景、結果、細節、評析。
案例的外在結構:案例背景、案例介紹、案例分析。
其次,要了解案例的撰寫過程。
一個好題目。教育案例的題目可以從兩方面去思考:一方面可以從典型事例去命題,反映的是典型事例的核心內容;另一方面可以從個人反思去命題,反映的是個人反思的核心理念。這類題目是個人反思的高度集中和提煉,概括性強、內涵深刻、吸引讀者、發人深省。主題緊扣案例,具有新意,順應時代發展,符合教育規律。
典型事例。主要的寫法是記敘,把典型事例寫具體,寫生動,情景完整。包括記敘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過和結果。記敘的是一個典型事例的完整過程。經過要詳寫,尤其是其中的細節要寫具體,取舍要得當。
這個記敘不是常規的記敘文,應包括學生父母的職業、家庭結構、家長之間的關系、各科學習成績、學生各方面的表現、各科教師的評價等背景信息,還可以做個早期記憶、詞語聯想、“心中家園”圖等深入了解。努力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育技巧蘊涵在行文中,為下文中的反思打下基礎。
案例分析。分析教育案例應從問題本身出發,尋找問題的誘因;建立理論支持,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歸納反思,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反思則是對典型事例的自我評析,要有一定的理論色彩和理論深度,給讀者一些啟發。
首先,聚焦案例。有了理論基礎,分析時的視野與深度將大不同。可依據教育策略的五個特性來衡量教育策略是否得當。正確的教育策略應當具備五個特性:合目的性,即能夠解決問題;合情境性,即能夠解決當前的實際問題;合規律性,即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心理特點;合倫理性,即德育目的和道德手段的一致性;合價值性,即具有育人價值。一個教育策略只有符合了前面四個特性,才會具有正向的教育價值。
其次,建構分析結構。哪一個問題是案例的核心?哪一個問題最迫切要被解決?哪一個問題最關鍵?案例中的當事人應該去做些什么?何時做?如何做?案例中的當事人在實際中做些什么?有些什么效果和影響?知道此事的學生、家長、學校領導和社區群眾有什么看法?為什么會有這種看法?案例中的情況是如何形成的?影響這一情況的因素有哪些?該如何改變這一現狀,使面臨的困境得以解決?從中可吸取什么樣的經驗或教訓?
最后,共性化提煉,即提升到普遍性層面分析,從中提煉一些可以遷移的教育規律。
做案例分析時,我們可以遵循王曉春老師提出的幾條原則:
第一,橫向,不就事論事,在教育的大背景下研究教學,在社會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教育。
第二,縱向,追蹤教師和學生想法、做法的根源以及個人成長史。要特別重視家庭的影響,學生的很多問題幾乎都來自家庭。
第三,對教師的案例陳述應采取分析的態度,不盲目跟著陳述者的思路走,保持分析者的主體性和獨立視角。教師的陳述,往往都是經過個體的主觀意識篩選過的,甚至問題的提出都包含了既定的教育理念,分析者如果不能跳出這些圈子,很難看清廬山真面目。
第四,側重梳理思路。任何教育行為都有某種理論假設在前。要找到教師教育行為前的理論假設,加以分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觀念的問題。
第五,先問“為什么”,假設多種可能性。很多班主任遇到問題,第一反應就是問“怎么辦”。這是不行的。沒弄清楚原因,就無法“對癥下藥”。我們必須先分析事情可能的原因,再解決“怎么辦”的問題。分析原因時要注意做多種假設,“單打一”的歸因方式,失誤的可能性較大。遇事假設多種原因,這是教師的基本功之一。
第六,要出招。個案分析雖然重在梳理思路,但梳理之后,最好還是能給教師出主意,提點可操作的具體建議。否定了別人的理論假設,就要拿出自己的新假設;否定了別人的做法,就要拿出自己認為正確的做法。要特別注意根據教師提供的情況隨時調整或糾正自己原來的想法和做法。
案例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教育案例分析是教師教育理論學習的重要內容,是自身成長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它與教育理論學習關系非常密切,過分偏重教育原理,難免空泛;過分依賴經驗,易致盲目。以案例為基礎的探討恰好彌補了這兩者的缺失。案例研究分析的是真實教育情景下,面對不確定的、復雜多變的現實情況,教師所做的決策判斷或兩難困惑,從而促進教師實踐的反思和教育智慧的形成。
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就應該側重于案例分析,這樣持續下去,育人水平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參考書目
《學生個案診療》(王曉春)
《給教師一件“新武器”——教育診療》(王曉春)
《今天怎樣做班主任——點評100個典型案例》(王曉春)
《學生問題個案診療69例》(王曉春)
《今天怎樣做德育——點評88個情景故事》(張萬祥)
《有效處理學生問題的25個心理學智慧》(李進成)
《教師藝術應對學生問題36記》(林志超)
《教育案例寫作與研究》(陳大偉)
《教師如何做研究》(鄭金洲)
參考論文
《我對教育案例的認識(一至五)》(馬蘭霞)
《撰寫教育案例,提升教育理論》(馬明)
《教育案例研究:教師日常生活的理性呈現》(宗錦蓮)
《教師與案例寫作》(李玲玲)
《教育案例及其分析》(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