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杜偉 孫彥峰
摘 要: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已經成為各大高校的發展必然趨勢,創新創業人才是當前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其對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還存在一些問題,這給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質量帶來不良影響。本文首先分析了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之后探討了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3-0116-01 中國圖書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志碼:A
1 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1 不健全的機制
通過實際調查可知,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還存在較多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不健全的機制,同時影響協同發展理念滯后主要是由于合作層次較低,且沒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導致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不高,校企協同育人效果不顯著。
1.2 不準確的定位
從實際情況來看,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目標的定位還不夠明確,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沒有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同時,學校與企業的利益訴求存在差異,導致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無法統一。
1.3 不匹配的專業
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沒有為學生設置匹配的專業,專業設置較盲目,專業設置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脫節,使學生的綜合素質無法得到提升,最終導致無法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人才。
1.4 課程不夠完善
當前高校在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過程中,對于課程體系的設置還不夠完善,其無法滿足崗位的需求。主要是課程內容與實際不相符,且實踐內容較少,課程內容缺乏創新,導致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無法得到提升,影響了高校對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效果。
2 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1 以校企“協同育人”特色班為載體,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要想提升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質量,可采用校企“3+1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模式并不是指前3年在校學習,后1年在企業實習,而是實施“走出去,走回來”的模式:2.5年在校學校+0.5年校企+0.5年企校+0.5年企業[1]。以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同時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企業頂崗實習中,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質奠定基礎。
2.2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構建“能力遞進,課程對接”的課程體系
要想培養一批優秀的創新型人才,應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隨著我國保險業的迅速發展,社會對保險人才的創新創業能力與綜合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應當設置社會所需的專業,并對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進行調整,更好的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應用人才。學生不僅要具備扎實的保險與風險管理知識,同時高校還應重視學生保險業務操作、保險企業管理、投資理財等能力的培養,以此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2.3 以校企資源為平臺,實現第一、第二、第三課堂的深度融合
為了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高校與企業之間應遵循“優勢互補、共謀發展、互惠互利、實現共贏”的合作原則,以校企資源為平臺,為學生建立第一、第二、第三課堂,為全面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2]。
結束語
總而言之,為社會培養一批優秀的創新型人才是當前高校十分重視的內容,然而從實際情況可知,當前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還存在較多問題。因此,高校應當深入分析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之后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此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袁娟.高職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分析[J].機械職業教育,2016(10):25-26.
[2]王香蘭,晉穎,付正,鄭思海,朱云紅.地方高校校企“協同育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7(09):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