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玲 張仲堯
[摘要]2017年6月5日,我國確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境日主題,向世界彰顯了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的決心,引導全社會 “尊重自然、順從自然、保護自然,自覺踐行綠色生活,共同建設美麗中國。”作為為生態文明建設而生的環境會計,在“綠水青山”的建設中發揮會計的力量,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責無旁貸。闡述了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論,探討了其影響因素,以及如何改善企業環境會計披露制度的現有缺陷,更好地服務于“綠水青山”的建設。
[關鍵詞]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綠水青山;生態文明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2017年6月5日在第46個世界環境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確定了中國環境日的主題就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正向世界發出“綠色治理”的鏗鏘之聲。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獨立規范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體系。本文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討論了新的形勢下,從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角度進行研究探討,分析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必要性、特征、內容等概念性因素,再從實踐的角度出發,分析了影響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因素以及我國企業目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進而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1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提出了新的要求
1.1 紫金礦業污染事件集中暴露了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緊迫性
1.1.1 紫金礦業污染門事件。福建上杭縣2010年6月持續強降雨導致溶液地區域內地下水迅速抬升,地下水量急劇增大,導致紫金礦業上杭縣紫金山(金)銅礦的污水池防滲地墊多處開裂,使得9100m3的含銅酸污水通過地下污水下方的排洪洞口流入汀江,導致汀江部分河段污染以及大量網箱養魚死亡。此次污染事件,從宏觀層面來說,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極大的算還,可以說是一場不容忽視的災難。從微觀層面來說,紫金山(金)銅礦號稱是中國的第一大金礦,是紫金礦業最大的利潤來源,此次污染事件造成的賠償金額保守估計在4億元左右,環保的應急投入在3億元左右,直接造成紫金山礦限產損失2.57億元,環保部門的處罰956萬元,合計近10億元直接經濟損失。
1.1.2 紫金礦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狀況。紫金礦業深陷污染門的同時,也讓業界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引起了關注。從公開的年報、社會責任報告來看,紫金礦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補充式報告形式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補充式報告的載體之一就是財務報告及其附注中進行披露,例如自2003年起,紫金礦業就在附注中披露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以專項環保應付款核算政府環保補助補款、以或有事項對未決環境訴訟計提的或有負債進行披露等。另外,還在董事會報告和監事會報告中予以部分披露。另外紫金礦業還采用了社會責任報告形式對環境會計信息予以披露,主要披露企業的綠色觀念、環保措施、綠色礦山文化的建設等。②以文字披露為主,極少數定量披露。無論是社會責任報告,還是董事會報告披露的環保工程方面的情況、監事會報告披露的環保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情況,都是文字性披露,無定量分析,甚至是重大事項披露的紫荊礦業污染門事件,也只是對整改情況、應急預案進行簡要的闡述,沒有對其損失、整改投入等進行定量的貨幣計量估計。只有或有事項的預計負債、保證金等少量的貨幣計量估計。
1.2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新要求
1.2.1 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全面完善。只有全面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包括文字性、描述性的披露,例如環境方針、環保風險等,也要包含量化的相關信息,例如節能減排量化指標、低碳指標、污水處置成本是作為固定資產提取折舊處理還是費用化處理等,才能真實全面地反映企業的環境責任履行的情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求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完善披露內容,擴寬披露的事項,增加對環境投資項目的相應的成本信息的披露。
1.2.2 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樣化披露方式。就披露方式而言,首先是指自愿披露和強制披露的要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求自愿披露和強制披露相結合,有的關于環境會計的信息可以自愿選擇披露,有的則要求強制性披露,例如像紫金礦業這種污水處理能力、污水系統抗風險能力等。其次,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要采用補充式和獨立式相結合的原則,對于自愿披露等內容可以在利潤表或者附注中采用顯著的方式予以披露,但是重大信息或者重點行業必須采用獨立式披露,編制專門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
1.2.3 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失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時。滯后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只是對以前已經發生并與環境相關的經濟活動的投入和支出包括排放物等污染物等環境方面的信息進行披露,無法預測將來或者現在的環境履職成本等,不具有前瞻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求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增加時效性,提高前瞻性。
2 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及缺陷
我國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比較西方國家而言,起步晚,到2001年才成立綠色會計委員會,同年又成立了中國會計學會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算作是環境會計研究的高潮。目前來說我們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完善的規范體系。根據相關學者的統計,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呈現以下現狀和缺陷。
就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方式而言,采用的主要是補充式報告,披露信息分散在年報中。有學者選取了42家上市公司作為樣本,發現在年報中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有29家,所占比例為69%,采用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的23家,所占比例為54.8%,采用環境報告書披露的1家,采用企業網站、報刊等進行披露的有18家,所占比例為42.9%。可見,近70%的上市公司選擇年報進行披露,信息分散在年報中的董事會報告、重要事項、附表附注等項目中。這29家補充式報告披露的企業中,55%以上是在董事會報告中披露環境會計信息,42%在報表附注中進行披露,3%在重要事項中進行披露。由此可見,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形式方面存在一個較大的問題就是主要采取補充式報告,形式單一,披露的位置也比較混亂,附注、重大事項、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等都零散分布都有,由此造成環境會計信息分布混亂、分散,無論是管理層,還是政府部門,還是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要全面掌握企業環境會計信息需要進行大難度的加工,無法直接、快速、清晰獲取。
就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來看,一般有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成本、環境收益等貨幣化定量計量的信息,也有環保方針政策、活動以及目標、能源消耗以及技能情況、企業污染物排放處置情況、應急預案等非貨幣化定性的信息。根據對29家補充式報告的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統計情況來看,75.9%的企業披露了環保方針政策、活動及目標,所占比例最高,其次,58.6%的企業披露了環境收益,但是對于能源消耗以及節能情況、環境資產和污染物處置情況,披露的企業低于25%。由此可見,目前來說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種類繁多,散而無形,也沒有統一的規定哪些內容必須以哪一種形式來披露,披露內容有失全面性,對于企業會產生負面影響的環境會計信息少披露、模糊披露甚至不披露,對于未來有關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較少,對于已經發生的環保事項披露較多。另外,對于披露內容,大多數采用的是定性描述性披露,這種方式下會造成所披露的信息模糊,無想想的量化指標考核,弱化了披露信息給信息使用者帶來的作用。
企業自愿披露少,大部分出于壓力。我國目前只規定了一些重度污染企業必須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例如鋼鐵、醫藥、采掘業、機械設備制造等,對于其他行業采取的是自愿披露原則,不強制。但是由于目前我國對強制環境會計信息的監管未形成有效的體系,導致即使是強制性披露的行業,披露情況也參差不齊,導致企業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缺乏連貫性和充分性,進而使得信息使用者無法對環境會計信息做出全面的連貫的了解。
3 完善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設想
3.1 加快法制法規的建設和完善,為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提供一個完備的法制基礎和指導
我國還沒有專門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規范,現有的都是零散分布在其他法律制度規范中,且涉及面不全,現在急需一部專門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法律法規予以專門的規范。完備的環境會計及其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規制度,可以為企業的環境會計行為營造公正的法律范圍,更好地促進企業履行環境保護責任,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兼顧,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2 推進環境會計準則的制定,完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
西方國家環境會計準則有的是環保部門制定的,有的是會計行業組織制定的,也寫詩共同制定的,鑒于我國國情的特殊性,筆者認為,可以考慮有我國環保部門和財政部門共同研究制定才更具有針對性更加全面。環境會計準則是企業能夠直接套用的規范,直接規定了企業自然資源耗費和環境污染治理會計行為如何進行會計核算和披露,只有規范、全面的會計準則和制度才能直接指引企業規范核算和嚴格及時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在制定準則和指南等方面尤其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目前來說我們已有的準則和指南,都是偏向于原則性的規定,針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具體的、操作性強的準則、細則還是指南等偏少,降低了準則和制度的執行力。
3.2.1 進一步明確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行業范圍。我國目前的國情還不適合強制全部企業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目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實行)》、《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和《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按(征求意見稿)》等主要規定了16類重污染上市公司要通過環境報告的方式進行披露。可以根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境主題,適當拓寬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行業范圍和企業范圍,不僅僅局限于重度污染,將重度污染放寬至重度污染的企業而非僅是上市公司。還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勵其他企業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鼓勵其有編制獨立的環境報告書。
3.2.2 改善我國企業補充式報告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現狀。首先要繼續采用強制披露和自愿披露相結合;其次要拓寬披露的渠道,不僅僅局限于年報附注、重大事項、董事會報告、監事會報告等,還可以在公告、招股說明書等渠道進行披露,適當地增加媒體網絡的披露渠道;再次,在增加獨立式報告的種類和范圍,不僅僅是環境報告書,還可以增加對獨立式環境會計財務報告、獨立式環境會計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利潤表)等的強制性要求;最后,要在會計準則、實施細則、指南等規范中明確規定貨幣性定量披露的項目和事項,減少文字性描述的定性分析,讓環境會計信息更多地以貨幣計量的方式披露出來,以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3.2.3 進一步明確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前文已經闡述了我國目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一大缺陷是“披露內容有失全面性,對于企業會產生負面影響的環境會計信息少披露、模糊披露甚至不披露,對于未來有關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較少,對于已經發生的環保事項披露較多”。要改善這個局面,就要明確規定披露內容。筆者認為必須有環境會計財務信息和環境績效信息以及其他三大類。環境會計財務信息包括: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支出和環境收益。各個企業不同,四大類下面的具體項目也不同,比如有的企業的生物資產也是環境資產;環境負債包括環保設備支出、排污費、環境訴訟賠償等;環境支出核算的訴訟費、環保罰款、環境公益支出等;環境收益主要核算節約的費用、污染物的循環利用、補貼收入、稅收減免、低利率收入等。環境績效信息的披露目前都有相關規定,筆者在這里要強調的是環境績效信息披露必須要嚴格區分定量和定性相披露的具體內容,不能只是文字性的定性描述,例如對于環保目標的完成情況、廢棄物排放量以及削減措施、廢棄產品的回收再利用、綠色采購情況、產品與服務降低環境負荷的措施、能源消耗和節能情況等等,要采取定量為主定性為輔,對于相關法律執行情況可以定性描述為主,對于與信息使用者之間的利害關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其他需要披露的信息,例如環境污染事件的應急能力和緊急預案等、企業已經采取的或者即將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以及實施方案和效果或者效果預測等。
3.2.4 提高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時效性。一方面,吸取紫金礦業污染門事件,就是對于已經發生的環境污染事件要在第一時間采用公告、說明等方式及時公開污染情況以及處置情況,而不是像紫金礦業一樣掩蓋、隱瞞,第一時間對損失進行預測;另一方面,在披露內容方面已經闡述了就是要不僅僅對現在的環保情況進行披露,也要對過去的事項進行總結和對將來的事項進行預測,提高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前瞻性,滿足社會公眾、政府對環保信息的需要。
3.3 加強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外部監督
一般認為對于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外部監督主要有“四重”——政府監督、行業監督、外部審計監督和公眾輿論監督。政府監督是重頭,監督部門主要有財政部、證券監督委員會、國家環保局及其地方分支機構,監督內容主要有:相關企業是否按照法律法規、會計制度與準則等進行了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更為重要的是披露的內容、及時性、全面性、客觀性等是否符合有關要求;不同的監督部門通過不同的手段,如征稅、補貼、處罰等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行為進行監管,處罰主要是針對不披露、少披露、亂披露的行為。行業監督是指應用第三方評估機構的獨立性,對于環境會計披露行為進行監督,以便于對披露漏洞進行整改或者處罰。外部審計監督是指借鑒國外經驗,依托于會計師事務所,委托會計師事務所的環境會計型注冊會計師直接對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進行綜合評價,保障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執行,政府可以針對這些專門的審計,建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數據庫,成為企業的環保統一檔案。誠然,這層外部監督的建立任重道遠。至于社會輿論公眾監督,可以成為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強大推動力,例如加拿大的《生態環境報告》,通過網絡、媒體等提高社會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監督的意識,促進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執行。
3.4 增強全社會的環境保護意識,從理念方面來為立法和執法、制度準則等的執行保駕護航
我們應該深刻地意識到,沒有立法和制度,環境會計信息制度沒有執行基礎,但是僅有簡單的立法、執法等,也無法實現環境會計披露制度的有序執行。全社會都要有環境保護意識,政府要有環境管理和監管的意識,關鍵是企業更要有環境保護責任意識,這一意識要靠政府的指導和幫助,更需要企業自身的切實履行。
[參考文獻]
[1] 董韶擎.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式及優化建設[J].財政監督,2012(23).
[2] 劉宇會,于善波,郭偉娜.環境責任視角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J].中國商貿,2014(17).
[3] 董延安,姜琳敏.西方發達國家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比較與啟示[J].會計之友,2011(9).
[4] 粘孟于.中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對比—以汽車制造業為例[J].會計之友,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