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仲文
[摘 要]十九大報告指出當前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要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快速發展,或已成為全球城鎮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但是,城市建設快速發展的同時,廣大農村依然面臨著一系列的難題。其中,尤為嚴重的一個問題就是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導致農村出現務農勞動力老齡化、弱質化和大量實用人才外流等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實施振興鄉村戰略,實施振興鄉村戰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是培養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工作,并在 2012 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強調積極發展農業職業教育,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十九大報告特別強調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大軍,因此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時代;職業農民;培養;對策
[中圖分類號]G725 [文獻標識碼]A
十九大報告指出當前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要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快速發展,或已成為全球城鎮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但是,城市建設快速發展的同時,廣大農村依然面臨著一系列的難題。其中,尤為嚴重的一個問題就是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導致農村出現務農勞動力老齡化、弱質化和大量實用人才外流等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實施振興鄉村戰略,實施振興鄉村戰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是培養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工作,并在 2012 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強調積極開展農業職業教育,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十九大報告特別強調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大軍,因此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1 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必要性
“新時代”內涵豐富,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需要,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需要,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是現代農民發展的需要,更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
1.1 新時代發展的需要
當前,我國正處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賴于城鄉的統籌發展,難點在于農村的同步發展,農村的發展關鍵看農民,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提高,就有利于促進農村的快速發展。因此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是新時代發展的需要。
1.2 鄉村振興戰略的需要
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的關鍵在農民,農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總書記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因此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需要。
1.3 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十九大報告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因此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1.4 現代農民發展的需要
農民是農村發展的主體力量,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和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要求,這也是新時代對農民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是現代農民發展的需要。
1.5 實現美好生活的需要
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要讓廣大農村、廣大農民實現美好生活,就是要讓廣大農村與城市同步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是要讓廣大的農民有知識、有技能、有創新,因此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是實現美好生活的需要。
2 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現狀及問題——基于廣東河源市的調查
當前,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筆者選擇粵北山區市——河源市作為案例來分析,其數據具有較好的代表性,首先,河源市是屬于粵東西北的欠發達地市,是農業大市,其次,在過去的一段時期,河源在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面臨著許多問題。
2.1 河源市市情概況
河源市地處粵北山區,管轄源城區、東源縣、龍川縣、紫金縣、和平縣、連平縣和江東新區五縣二區,全市99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1251個村委會和155個社區居委會,全市總人口約350萬。由于地處粵北山區,又屬于重要水源保護區和生態保護區,河源是農業大市,全市農業人口占86.3%。
2.2 河源市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現狀
河源市地處粵北山區,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民綜合素質相對較差,農民接受高等學歷教育及有關技能培訓的比例還比較少,為積極落實中央關于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政策,切實解決河源農民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不高的問題,河源市積極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其中以河源市委組織部與河源職業技術學院、河源市財政局從2012年開始聯合開辦村干部大專班最具代表性,該班主要以培養農村帶頭人——村干部開始進行新型職業農民培養。自2012年以來,該班已連續舉辦了五屆,目前在讀學員人數2150人,其中,2013級356人,2014級457人,2015級593人,2016級301人,2017級443人。該班的成功舉辦大大提高了河源農村致富帶頭人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能力。隨著這批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河源市農村面臨的許多問題都得到了有效的解決,為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3 河源市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存在的問題
五年來,河源市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但是依然面臨著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3.1 培養制度薄弱。中央從2012年開始提出新型職業農民培養至今已有五年,在過去的五年,各省、各市都在積極推進和探索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研究,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但是各地都有各地的做法,不盡相同,包括河源在內,大家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在國家層面,關于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制度不多,培養制度相對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而言還比較薄弱。
2.3.2 培養經費不足。培養經費是保證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工作的前提,經費不足將嚴重制約培養工作的開展。河源市在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工作中經費嚴重不足,主要體現在,一方面是培養資金非常有限,很難維系培養工作的正常開展;另一方面,有限的培養資金撥付也非常滯后,嚴重影響了培養工作的正常開展。
2.3.3 培養模式單一。培養模式是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工作的催化劑,模式多樣靈活,符合農民實際,可以極大地調動農民的學習積極性,而當前河源市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模式相對單一,主要是采用傳統的理論講授方式,很難調動農民的學習積極性。
2.3.4 培養資源分散。河源市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尚未形成完整的機制,資源沒有進行有效地整合,政府、高校、農業部門、各縣區政府、各類培訓機構缺乏聯動,常常各自為政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養,造成資源重復浪費。
2.3.5 培養對象局限。當前河源市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對象主要局限在村干部及少數的農村優秀青年,培養的受眾面非常小,沒有面向廣大的農民隊伍,很難將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效果普及廣大農村。
3 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對策
新時代對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特別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大軍,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筆者結合自身多年從事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實踐經驗和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對我國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3.1 健全培養制度
在新時代大力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養,需要強有力的培養制度支撐和推動,政府要立足國情,健全和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相關法律政策、機制等,為農民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規范與協調政府有關部門及農民之間的責任與義務,保障農民權益,確保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工作良性開展。
3.2 確保培養經費
政府要通過多種渠道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工作經費的投入,培養經費應當主要有各級財政承擔,加上一些惠農貸款等輔助方式,鼓勵、支撐和引導農民積極投身學習,進而提升他們的職業技能,助力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3.3 多元培養模式
農民具有年齡、綜合素質、知識結構參差不齊的特征,因此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模式要靈活多樣,要因材施教,在培養機制、課程設置和授課形式等方面要多元化,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3.4 整合培養資源
政府要將高校、各級農業部門、各類社會培訓機構等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和優化,形成以政府主導、高校主持、其他單位聯動的培養機制,以提升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能力,改變各自為政的局面。
3.5 擴大培養對象
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對象不能只局限于村帶頭人及一些優秀青年,要面向更廣大的農民群眾,要有組織、有計劃,分類分批推進,讓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制度化、常態化和普及化。
4 結語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當前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大軍是全黨的重要工作,應當把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擺在重要的位置,為鄉村振興戰略培養和造就一批懂農業、愛農村的新型職業農民。
[參考文獻]
[1] 錢瑩.新時期農民工繼續教育問題探析[J].社會研究, 2012(08).
[2] 王義勇,等.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J].教育與考試,2013(04).
[3] 劉立堯,苑林.構建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體系的路勁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2012(02).
[4] 賴顯明,曾棟.面向新生代農民工開展高等教育研究的綜述[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2).
[5] 張燕, 曹虹. 改革成人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思路及策略[J]. 中國成人教育,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