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嘉亮
[摘 要]通過構建房地產上市公司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探索影響房地產上市公司信用風險的主要因素,選取房地產行業35家上市公司2016年財務指標,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我國房地產上市公司進行信用風險進行評價。結果表明:(1)主成分分析法可通過比較主成分綜合得分有效地評價企業信用風險,對比不同企業財務指標探究影響信用風險因素;(2)房地產上市公司信用風險仍處于較高水平,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主成分分析;房地產;信用風險
[中圖分類號]F224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房價一直是熱門話題,十九大報告也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經濟新常態下住房價格的一路飆升,使房產泡沫和金融風險越發被人們關注。房地產金融風險主要包括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其分布在土地儲備貸款、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以及開發貸款等方面,而全面度量開發貸款風險缺乏商業銀行數據,因此通過對企業財務狀況評價,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相關模型對風險進行度量。現有的對信用風險評價方法有評價法、單變量判別法、多變量判別法、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使用的模型主要有KMV模型、Logistic模型、CPV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灰色關聯模型等。本研究主要借助主成分分析法(PCA)對房地產上司公司信用風險進行評價,通過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綜合全面地判斷影響房地產上市公司信用風險的因素,并提出相關針對性建議。
1 房地產上市公司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目前,對上市公司信用風險評價指標構建尚無統一標準,本研究綜合已有研究成果和房地產行業發展現狀,構建了符合房地產上市公司信用風險評價的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共涉及四項評價指標: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其中償債能力指標包括: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X1、速動比率(速凍資產/流動負債)X2、現金比率(貨幣資金/流動負債)X3、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X4、長期負債比率(長期負債/資產總額)X5、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X6、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X7和固定資產比率(固定資產/資產總額)X8;營運能力指標包括:應收賬款周轉率(銷售收入/應收賬款平均余額)X9、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存貨平均余額)X10、固定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固定資產凈值)X11、流動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平均流動資產總額)X12、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X13和營業利潤率(凈利潤/銷售收入)X14;盈利能力指標包括總資產凈利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X15、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X16、每股收益(凈利潤/普通股平均股數)X17、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平均資產總額)X18、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X19和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X20;成長能力指標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年主營業務收入增長額/上期主營業務收入)X21、凈利潤增長率(年凈利潤增長額/上期凈利潤)X22、凈資產增長率(年凈資產增長額/期初凈資產)X23、總資產增長率(年總資產增長額/年初資產總額)X24和利潤總額增長率(年利潤增長額/上年利潤總額)X25。
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房地產上市公司實證研究
2.1 數據來源
對于上市公司的選擇,主要采用A股上市的房地產公司,由于對信用風險的評價目的為規避風險,所以并未考慮ST公司,旨在通過比較經營狀況良好的上市公司探究信用風險的成因,并為相關公司的信用風險防范做出指導。本研究數據主要使用2016年35家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的財務指標,通過銳思(RESSET)金融研究數據庫導出所需財務指標,并以各上市公司2016年財務報表為補充。
2.2 實證分析
主成分概念首先由Karl Parson在1901年提出,主要思想是設法將原來指標重新組合成一組新的互相無關的幾個綜合指標來代替原來指標,同時根據實際需要從中可取幾個較少的綜合指標盡可能地多反映原來指標的信息。主成分分析法對于指標評價具有以下優點:第一,可消除評價指標之間的相互關系;第二,可減少指標選擇的工作量。對于其他評價方法,由于難以消除評價指標間的相互影響,所以選擇指標時要花費不少精力,而主成分分析由于可以消除這種相關影響,所以在指標選擇上相對容易一些。
根據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借助SPSS22.0軟件對2016年35家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財務數據進行分析。首先,對數據進行Z標準化處理,在主成分分析前進行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得出KMO統計量為0.530,表明結構還算可以;但Bartlett檢驗得出的相伴概率為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05,表明變量間具有相關性,綜合看來可進行主成分分析。由碎石圖可知,前7個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位于較陡峭的圖線部分,方差貢獻率達到86.413%。因此,提取七個主成分代表全部25個指標描述35家上市公司信用風險。
為使因子載荷矩陣中系數中系數更加顯著,對初始因子載荷矩陣進行轉換,通過載荷圖發現,利息保障倍數、應收賬款周轉率、營業利潤率、總資產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資產報酬率、成本費用利潤率、主營業務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和利潤總額增長率在第一主成分有較高載荷,說明第一主成分基本反映了這些指標信息;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在第二主成分中具有較大載荷;流動比率、現金比率和總資產周轉率在第三主成分具有較大載荷;資產負債率、長期負債比率和產權比率在第四主成分具有較大載荷;速動比率和銷售毛利率在第五主成分具有較大載荷;固定資產比重和固定資產周轉率在第六主成分具有較大載荷;每股收益和凈資產周轉率在第七主成分具有較大載荷。
根據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得出各主成分表達式為F1、F2、F3、F4、F5、F6、F7,以各因子方差貢獻率為權重,得出綜合得分函數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