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鳳麗
[摘要]隨著農村供給側改革的日漸深化和“互聯網+”的逐漸盛行,農產品及其信息市場正面臨巨大變革。分析了農產品信息平臺功能性需求及非功能需求,構建了包含統一管理、倉儲、溯源防偽、后臺管理、客戶端、銀商資金劃撥、風險控制、客戶服務子系統的農產品綜合信息平臺,實現了信息的及時透明,交易的公平合理。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農產品;信息平臺設計
[中圖分類號]F323.7;TP311.52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長期過程,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民以食為天”,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當前,我國農產品供給側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生產不能及時隨需求而調整, “買難”、“賣難”并存。尋根探底,信息的遲鈍和掩匿是重要誘因。我們不得不思考,在這高度關注食品安全但卻面臨信任危機的年代,如何能確保農產品供應鏈的信息公開透明,保證農產品在質量上匹配價格?一個通過互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創建的農產品信息平臺應是較佳選擇。2017年 “十九大”進一步強調,深化供給側改革,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劉漢元提出“建立農業大數據平臺,有利于解決農業生產信息不對稱問題,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李曉華也表示“建好農業大數據之后,可以提前掌握農產品的生產、質量檢測、物流、銷售等環節的詳細信息,并提早進行科學規劃。”
信息技術應用在農場的農業生產中,可以為農場標準化生產管理和服務提供信息支撐,使農場的農業安全生產資源配置得到優化,做到農業生產各個關鍵環節的跟蹤,從而實現操作便捷、管理方便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全程可溯的生產體系,提升農產品安全生產透明度,進而推進農產品安全的公信力。
1 系統需求分析
1.1 功能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進行系統構建的基礎以及必經之路,功能需求有全面性和一致性的特點,即需要全面了解并設計出符合用戶需求的相關功能,又要使功能之間相輔相成。農產品信息平臺設計主要面對用戶、商家、管理員,下面從這三類人員使用系統的功能出發來對系統的需求進行分析。
1.1.1 用戶的功能需求。用戶指在平臺上注冊的會員,其主要在商城下訂單,購買商品,發布需求信息以及查看商城信息。主要功能如下:(1)用戶注冊,即用戶填寫相關信息并通過驗證;(2)用戶個人中心,即對個人信息進行管理;(3)瀏覽和檢索商品,即根據個人需求檢索并查看商品;(4)信息匹配,無法檢索到所需農產品時,可發布需求信息,等待平臺自動匹配符合條件的農產品;(5)購買商品,即通過購物車或直接跳轉到購買頁面進行結算;(6)信息查看,即實時跟蹤物流情況;(7)評價商品或服務,即收到并使用商品后對商品進行評價。
1.1.2 商家的功能需求。商家主要是通過在平臺上發布農產品信息來銷售農產品,其主要功能如下:(1)信息發布,即在平臺上發布農產品種類、數量、價格、產地等信息;(2)信息匹配,即系統自動向商家推送相應農產品需求者信息;(3)訂單處理,即商家接受訂單并派送農產品;(4)交流反饋,即商家與平臺管理員或用戶間交流。
1.1.3 管理員功能需求。管理員主要是在后臺系統對前臺進行維護,是系統正常運行的保障,其主要功能如下:(1)商品管理,即對農產品種類、數量、價格、供應商、產地、物流等各項信息進行管理;(2)用戶管理,即對用戶、商家及管理員自身的各項信息進行刪除、增加、更改等操作;(3)訂單管理,即查看已生成訂單并提醒倉庫發貨;(4)信息管理,即編輯、刪除和添加平臺公告信息或查看用戶評論;(5)客服功能,即解決用戶及商家的疑問或糾紛。
1.2 非功能需求分析
1.2.1 性能需求。(1)可維護性:在數據損壞、丟失等情況下將備份數據找回,實現數據的恢復;提供對系統自身的維護功能。
(2)可操作性:系統的可操作性包括便捷性、高效性、時效性,系統充分考慮員工的習慣,簡單易學,操作方便。
(3)可擴展性:充分考慮軟件和硬件的負載平衡機制的可擴展性;系統要具有靈活的擴展能力,來適應關鍵的軟件和硬件的開發及管理能力的上升。
1.2.2 安全需求。(1)容錯性:當用戶輸入或誤操作導致非法數據產生時,系統具有一定的容錯機制,系統應友好提示用戶重新輸入或者進行自動的修復校正。
(2)內、外在環境安全:外在環境安全主要是防止外部未經授權的訪問,確保機密信息不外泄,以及硬件和軟件故障恢復等應急措施;內在環境安全是要確保授權用戶的合法使用。
(3)系統運行安全:具備抵抗非法入侵的能力;支持定期或手動備份數據,能夠在數據損壞或數據丟失的情況下找回數據,實現一定程度的數據恢復。
2 系統設計
本信息平臺體系的設計構建了政府主導、第三方運營、供應商與客戶互動參與、金融機構密切協同的省—市—縣—鄉(鎮)—村型綜合性立體農產品信息平臺,也是集線上、線下及物流為一體的“新零售”農產品信息平臺,實現了信息的及時化、透明化,交易的公平合理化。
2.1 系統設計目標
為能改善社會福利與民生、實現市場導向化、提高市場效率,本研究致力于以下具體目標:(1)為供需雙方提供公正、高效、透明、無偏的信息;(2)實現產品的匹配即時化、交易迅捷化;(3)通過提前發布供需信息實現潛在產品的供需對接的預判,降低農產品生產風險;(4)進行交易信息的大數據分析,指導農業生產,給政府制定惠農政策提供導向;(5)著力于信息平臺的商業化價值,推行社會價值體系誠信化導向。
2.2 系統設計原則
2.2.1 系統性原則。在設計農產品信息平臺時,各個子系統之間應聯系緊密,除了要反映整個農產品交易供應鏈,還要反映需求方、供應方在農產品供應鏈節點的關系,滿足系統最優化的要求。
2.2.2 層次性原則。要明確總系統、子系統、各功能模塊分別是什么,使這個體系設計層次清晰,邏輯關系明晰,可以清楚地反映體系的目標及其實現的具體途徑。
2.2.3 科學性原則。體系設計應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充分考慮供需雙方的要求,準確、快速地實現價格、交易量等信息的智能匹配,使農產品信息平臺具有較高的代表性和綜合性。
2.3 系統架構設計
根據前一部分對系統需求的分析,在系統設計原則的指導下,設計出農產品信息平臺體系(見圖1)。
2.4 功能模塊設計
2.4.1 統一管理系統。該系統主要包括會員管理、交易商管理、后臺系統用戶管理三個模塊。會員管理模塊主要包括會員注冊、會員信息管理、數據查詢等基本功能。交易商即是能在各個交易模式間進行交易的客戶,根據交易市場所分配的交易模式權限進行控制,該模塊主要包括交易商開戶、交易商特殊處理、登錄信息查詢等基本功能。后臺系統用戶模塊主要實現不同后臺管理員通過權限分配,主要包括用戶管理、操作權限設置、密碼修改、日志查詢等基本功能。
2.4.2 倉儲系統。該系統將為企業管理人員提供倉儲管理功能,同時負責維護倉儲數據庫,并實現實時地與生產數據庫信息交換。該系統主要有以下特點:(1)貨權管理與實物管理相分離;(2)結合科學的倉儲數字化生產調度系統;(3)全面的信息采集與統計分析。該系統主要包含六大模塊:入庫管理模塊(入庫申請、入庫辦理、實物驗收等功能);倉單注冊模塊(倉單簽發、倉單注冊批復功能);倉單業務模塊(倉單免抵、質押、掛失、作廢等功能);出庫管理模塊(倉單待提、出庫辦理等功能);庫存查詢模塊(入庫查詢、出庫查詢等功能);輔助管理模塊(條碼監管、互聯網監控功能)。
2.4.3 溯源防偽系統。該系統邏輯架構主要包括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展現,具備以下特點:(1)先進的二維碼識別技術;(2)實時自動的數據采集;(3)嚴密的信息溯源防偽功能;(4)結合網上查詢系統。溯源防偽系統包含農產品溯源模塊、溯源公共模塊、溯源防偽標簽模塊。農產品溯源模塊包含農產品種植基地、病蟲害防治、耕作、除草、采摘、包裝等信息;溯源公共模塊主要包含農產品品牌、生產基地、加工工藝、供應商等信息;溯源防偽標簽模塊主要促使農產品數據信息生成標簽并展示給用戶,主要包含標簽申領、生成標簽、標簽統計、標簽綁定等功能。
2.4.4 后臺交易管理系統。后臺交易管理系統是管理員管理該信息平臺的主要途徑,根據業務類型的不同,可進一步分為發售系統、掛牌系統、即期系統、競拍系統、集采系統、中間業務、智能推送。發售系統包括運營管理、發行管理、交易管理、數據查詢等模塊;掛牌系統主要包括業務辦理、在線監控、庫存管理、數據查詢等模塊;即期系統主要包括交易管理、結算管理、交收申報、數據查詢等模塊;競拍交易系統主要包括申請批復、交易管理、交收管理、數據查詢等模塊;集采系統主要包括交易管理、交收管理、數據查詢等模塊;中間業務主要包括在線監控、合同管理、數據查詢等模塊;智能推送模塊包括信息分析、信息速配、推送方式設置模塊。
2.4.5 交易客戶端。交易客戶端主要是用戶和商家進行買賣交易的網上平臺,根據業務類型的不同,可進一步分為即期交易系統、現貨發售系統、現貨掛牌系統、中遠期交易系統、競拍交易、集采交易、中間業務、綜合業務。即期交易系統包含行情界面、交易指令、交易申報等模塊;現貨發售系統包含行情區域、商品發售模塊;現貨掛牌系統包括行情區域、交易指令、業務處理等模塊;中遠期交易系統包含交易指令、交易查詢、成交結算匯總等模塊;競拍交易包含行情區域、交易指令、商品發行模塊;集采交易包含集采行情、集采發布、我的交易等模塊;中間業務包含行情、投融資查詢模塊;綜合業務包含賬戶信息、行情設置、交收管理、銀行轉賬等模塊。
2.4.6 銀商資金劃撥系統。銀商資金劃撥系統包含資金管理和銀行接口兩個子系統。資金管理是對所有交易模式的資金進行管理,同一客戶同一套資金可以在任意一個交易模式中進行交易;實現不同交易模式間的客戶共享、資金共享。資金管理子系統包含基礎信息、憑證管理、資金調賬、資金平衡、費用支取五個模塊。銀行接口子系統包含銀行信息、交易商信息、出入金管理、銀行對賬、數據查詢五個模塊。
2.4.7 風險控制系統。風險控制系統用于反映整個系統的風險狀態,對全部業務總量風險進行監控。風險控制系統包含八個模塊:權限設置模塊主要具有風險管理員權限設置的功能;風險提醒模塊具有安全率設置、風險提醒功能;風險處置模塊具有風險轉讓、強制減倉、強制退貨功能;系統控制模塊具有申報時間調整、強行閉市功能;在線參數調整模塊具有商品漲跌幅調整、交易狀態控制、訂立轉讓限制、可訂貨量調整、安全系數調整功能;交易商控制模塊具有交易密碼初始化、在線交易商監控功能;數據查詢模塊主要具有在線查詢交易業務數據的功能;倉單監控具有倉單實時監控、倉單集中監控、庫位監控功能。
2.4.8 客戶服務系統。客戶服務系統為注冊用戶、商家、管理員的溝通交流提供平臺,該系統主要包含商家管理、客戶關系管理、呼叫中心、糾紛調解四個子系統。商家管理子系統包含發行商管理、承銷商管理、經紀商管理、交易商管理四個模塊;客戶關系管理子系統包含待辦事宜、短信服務、數據查詢、客戶關系維護四個模塊;呼叫中心包含來電信息、業務處理、資金查詢、交收查詢、綜合查詢、會員信息、模板管理、客戶考核、客戶統計九個模塊;糾紛調解子系統包含投訴糾紛、調解進程、統計與查詢、滿意度評價四個模塊。
3 結語
農產品信息平臺為產銷兩端的消費者和生產者搭建了橋梁,一方面為消費者方便快捷安全地購買農產品提供服務,另一方面為農產品生產者提供一個新的銷售渠道,解決銷售難題。本文在對用戶、商家以及管理員對系統功能需求的分析基礎上,設計了包含統一管理、倉儲、溯源防偽、后臺交易管理、交易客戶端、銀商資金劃撥、風險控制、客戶服務在內的八大子系統。通過該系統,可以使農產品得到有效推廣宣傳和銷售,同時也有利于農產品產銷平衡,促進供給側改革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付春杰,崔剛.農業電子商務的應用與發展[J].互聯網天地,2009(5):23-25.
[2] 張洪偉.TomcatWeb開發及整合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 張勇,郭偉剛,肖祥慧.農產品網上交易系統的設計及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4(10):66-69.
[4] 趙啟鵬.基于J2EE的電子商城網上購物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上海:復旦大學,2010.
[5] 劉錦繡.電子商務的實現網上購物系統的分析與研究[J].中國電子商務,2012(11):33-36.
[6] 李衡.關于倉儲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討論[J].經營管理者,2012(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