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雙
[摘要]新零售定義為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業態,就是以顧客為核心,通過數據串聯各個消費場景,為消費者提供覆蓋全渠道的無縫消費體驗。而新零售的本質是一場從前臺消費者與消費場景到物流給用戶無縫連接的用戶體驗模式的一場效率與科技革命。但是新零售的概念方興未艾,發展道路還存在著很多制約因素和問題,例如國內零售業科技含量較低,對體驗消費者的研究和實踐不足,需求鏈進化認識不足等問題待深入研究。
[關鍵詞]新零售;商業模式改革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在2016年10月杭州云棲大會上首次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互聯網新業態的創新發展之快超過人們想象。過去一段時間以來,阿里巴巴陸續推出了無人超市、汽車自動售賣機、無人零售店等多種新零售業態,受到了市場的廣泛歡迎。在這一潮流中涌現出一批像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充分發揮互聯網、大數據、識別、傳感等現代科技的作用,將這些現代科技集成應用于改造提升傳統零售行業,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商業化應用提供了新的成功實踐,同時這種新業態契合了目前我國消費轉型升級階段消費者對品質和體驗的需求。
1.1 關于新零售的解釋
企業在大數據的背景下,以互聯網作為依托,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先進科學技術,對商品的生產、貨物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實現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并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改革和創新。
1.2 新零售特征
首先,以心為本,這是新零售結合數字技術的創造力得出市場的需求應當與消費者內心需求相互契合,最終實現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其次是新零售開啟二維思考,給予數理邏輯,企業為了最終實現價值鏈重塑的目的,必須要使得企業與企業內部的流通損耗無限接近零;最后是零售物種打包費,借助數字技術物流業、大文化娛樂業、餐飲業等多元業態均延伸出零售形態,更多零售五種即將孵化產生自然人零售和“人人”零售。
2 新零售:一場傳統零售商業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在我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與開拓,零售行業的規模也逐漸提升。我國零售行業的發展總體經歷了封閉期、轉型期和拓展期等一系列階段。從上世紀 90 年代開始,伴隨經濟體制的改進和完善,市場經濟逐步占據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主導地位。零售行業進入到轉型階段,外資和民營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尤其是世界各國的大型零售連鎖企業,其依托規模優勢和成熟化的市場運作經驗,在中國不斷開拓市場,獲取較高的市場份額,零售行業的發展帶動了消費的持續增長,消費需求的多樣化和消費的快捷便利推動了行業的發展,促進市場繁榮。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商正在對傳統零售渠道繼續圍追堵截。傳統零售的人、商品、場地在物理空間和時間上都有很多局限,而這些局限恰好是新零售能夠突破的,例如新零售可以通過應用人工智能、AR、VR、IOT等互聯網技術,將虛擬與現實各個環節層層打通,消費者將不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商品也不再受種類和數量的限制,零售商各個網點之間的數據孤島實現零距離,物流配送效率得到極大提升,從而形成線上與線下零售全面融合、實時互通的新圖景
根據2016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經濟數據顯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33萬億元。其中,網上零售市場規模突破5萬億元大關,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12.6%。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的數據顯示,自2014年以來,線上線下融合程度及網絡零售滲透指數逐步攀升,尤其是2016年二季度大幅提高到148.5,三季度保持在146。這些數據一方面展示出網上零售增速快具有活力,另一方面,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業態已是大勢所趨。
3 新零售的問題與制約因素
目前國內創新零售尚處在起步階段,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相比國外同行,國內零售業科技含量較低、對體驗消費的研究和實踐不足、需求鏈進化認識不足問題比較突出。基于以上現狀,作者認為新零售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三個方面
3.1 國內零售業科技含量較低
目前國內大多數傳統線下企業零售數據的積累量是有限的,而真正重視數據和做好數據采集的并不多,線下巨頭無法很快適應電子商務的土壤,也缺乏變革的基因。
3.2 對體驗消費者的研究和實踐不足
新零售不是簡簡單單的出售商品或者服務,而是出售“體驗”的零售模式。然而沒有任何人給其以標準的定義,在實際操作中各種因素和突發狀況都會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顧客的體驗,例如物品的新鮮度、物品陳列模式、退換貨物等細節都有可能造成體驗不好。如何綜合全面的提升顧客消費體驗,需要對零售的各種細節進行升級。如空間視覺設計、商品陳列、品類規劃、服務交流、場景設置、供應鏈保障等等,主力消費人群的消費心理到底有什么樣變化要進行入木三分的研究。
3.3 需求鏈進化認識不足
在傳統零售或者傳統行業中,供應鏈主要還是局限在零售業的后端,即采購、生產、物流、物流等職能,和顧客、門店、渠道的協同整合嚴重不足,甚至不接觸,這讓供應鏈的反應總是很滯后。而在新零售中,所有的一切圍繞著消費者的需求,商品、價格、消費者、競爭對手等信息瞬息萬變,各個職能必須高度協同同時去服務于消費者,而不是之前的“縱向一體”模式,單純的供應鏈管理思維需要進化——這種進化就是基于更好更及時地滿足顧客需求為導向的“需求鏈管理”。需求鏈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被動的等待前端信息的傳遞和指令下達,而是要主動的參與到更加前端的服務消費者的工作中去,如商品選擇、銷售預測、促銷管理、動態定價、自動補貨、采購計劃等職能,涉及到日常運營的工作都可以由一個整合的職能來統一操作,強調的是“全位一體”。對于這種進化,零售商要做好高度的準備,用需求鏈的眼光來看待零售的端到端運營。
4 新零售的發展與啟示
近年來,全球經濟陷入持續萎靡,國內經濟也仍未明朗。中國2015年GDP增速為6.9%,創25年來最低,2016年GDP增速則為6.7%,零售業也持續感受到經濟的寒冬。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網上零售占比逐年增加,但網上零售的增速大大減慢。2016 年全國網上零售總額突破5萬億大關,比上年增長 26.2%,但增速下降 7.1 個百分點。從去年至今,家樂福、新世界百貨、大潤發、百麗、達芙妮等傳統零售商在中國大批關閉門店,經營策略不力和被電商沖擊是主要原因。時下,新零售概念方興未艾,變成令行業趨之若鶩的新風口。然而除了阿里、蘇寧等少數企業對于新零售有較為完整的布局和推進策略外,一些線上企業打著新零售的旗號拉攏資本進行炒作而缺乏實質性動作,部分傳統零售商們仍因虧損嚴重而持續著關店狂潮。新零售是為了更高效地服務消費者,但它如何落地生根,從一個美好的概念變成電商和傳統零售切實可行的升級之道,這對于雙方既是誘惑,又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參考文獻]
[1] 趙樹梅,徐曉紅.“新零售的含義”、模式及發展路徑[J].中國流通經濟,2017(5):12-20.
[2] 梁瑩.基于“新零售之輪”理論的中國“新零售”產生與發展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7(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