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段升森 張智陽
[摘要]民族地區中小企業是穩定民族經濟持續良好運行的有生力量,它們在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維護地區穩定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事與愿違,民族地區中小企業并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反而因為資金短缺、融資不暢等一系列問題處處受限。通過分析我國民族地區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及其成因,對緩解民族地區中小企業融資難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關鍵詞]民族地區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1 問題的提出
當前,中小企業對國民經濟的助力作用越來越明顯,截至2008年末,中小企業數量占全國企業總量的比重超過了99%,中小企業創造的GDP超過了55%,在工業新增產值中的占比超過了75%,在外貿出口總額中占比超過了65%,在社會商品銷售額中的占比接近60%。然而,由于中小企業自身規模小、資金短缺、技術落后,體制不夠完善等問題,使得中小企業發展步履維艱。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為支持這些企業平穩快速發展,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幫扶措施,助力中小企業發展。
在民族地區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普遍現象。究其原因既有其自身的問題,也有金融機構對其放貸企業規模存在特殊偏好等的外部因素。民族地區由于它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在某些方面不能同其他地方相提并論,現實中很難借鑒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只能靠自己摸索,以致其融資難現象遲遲不能解決,有時還出現惡化的跡象。本文試圖通過借鑒一般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理論,分析民族地區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現狀及其影響,提出合理的解決辦法,以此緩解融資難的問題。
2 民族地區中小企業融資面臨的困境
2.1 自身積累較少,主要靠內源融資
一方面,民族地區中小企業在成立初期,企業創辦資金幾乎全部來自于自有資金,而且民族地區中小企業主要從事勞動密集型行業,它成本高、利潤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很難有積累資金,投入以后發展。另一方面,企業由于高度集權,企業融資受領導者人格偏好干預較重,當面臨企業融資時,企業主首先想到的是企業的領導權,而非最優資本結構,所以在選擇融資渠道時,出于對領導權的安全考慮,他首選內部融資。
2.2 外源融資渠道狹窄
一方面,銀行為了資產安全性考量,加大了對民族地區中小企業貸款條件的審核和管理力度,貸款門檻設得較高,很少有企業能符合銀行的貸款條件。或銀行沒有考慮到中小企業對資金的時效性,貸款發放不及時,造成企業錯過最佳投資時間,企業為了避免這種違背時效性的貸款,不愿到銀行進行貸款。另一方面,中小企業普遍存在成立時間較短、產業規模小、資信等級低等特征。為此,銀行為了減少壞賬的積累,對高風險的項目不感興趣,同時又由于各大國有商業銀行沿襲其服務對象主要是國有企業的傳統習俗,不愿為其貸款。
2.3 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比例較小
與間接融資相比較,民族地區中小企業欠缺對直接融資渠道的清晰認識。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等新型融資平臺在民族地區尚未建立健全。其企業也無法達到證監會所要求的上市融資基本條件,從二板市場直接融資。我國《企業債券管理條例》規定:企業發行債券,規模要達到國家的基準點;企業財務會計制度必須要與國家相關規定相吻合;企業具有良好償債能力;經營狀況良好,發行企業債券前三年連續盈利等。這些苛刻的準入條件,使得直接融資變得高不可攀,讓中小企業債券融資希望微乎其微。同樣,根據《公司法》、《證券法》的相關苛刻規定,中小企業很難進入資本市場,由于這些限制,造成了大量的中小企業被拒之門外。得不到資金的支持。
2.4 其他融資渠道杯水車薪
其它融資渠道主要是指民間融資,民間融資是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最初始融資方式,它屬于非正規的融資渠道,沒有得到國家的提倡和保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國家是禁止的,其資金回收安全得不到有利保障,所以只能在本鄉本土或親朋好友等較為熟悉的人之間開展,受借貸范圍和借貸風險制約較重,普適性較低,很難滿足企業對融資的迫切需求。
3 民族地區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
3.1 民族地區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內部因素
3.1.1 管理經驗匱乏、技術落后。民族地區中小企業管理者大多數是農民、小商販,沒有太高的文化水平。自身素養缺乏、管理水平低下、員工專業素質不強、多從事行業競爭壓力巨大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在此環境影響下,企業很容易出現收益不佳、倒閉等問題,使得中小企業投資被外界普遍認為是高風險項目,而不愿為其提供資金支持。
3.1.2 融資信用低,容易違約。民族地區中小企業大多存在資金短缺、體制不健全、運行困難、融資信用低等問題。如果金融機構向處于這種情況的中小企業發放貸款,最終可能出現呆賬、壞賬,基于這種情況,金融機構變得十分惜貸、恐貸,不愿為其放貸。
3.1.3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體系不完善。民族地區由于諸多原因,不注重科學經營管理,企業沒有專業的財務人員和完備的會計保障體系,這些都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日常管理和決策。但管理者卻不以為然,受傳統思想“財不外露”的影響,大多數情況下,絕大部分中小企業不愿泄露企業的債務情況,或是為了出于偷稅漏稅、或是為了騙取政府補助等方面的目的,也不愿展現良好的經營業績。由于中小企業的這種固步自封,外界即使有投資意愿,也會避而遠之。或有中小企業向外界提供良好的財務報表,但由于中小企業財務管理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普遍存在,使得外界普遍認為其存在信息失真等問題,致使金融機構無法科學評判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而不給其必要的資金幫扶。
3.1.4 中小企業缺少專業的融資人才。在民族地區,大多數中小企業者對資本沒有充分認知,完全不知何為最優資本;如何與銀行或投資方打交道;更不會把企業的投資價值、優勢展現給投資者,讓其了解企業的價值,而是一再強調對企業的絕對控制權。致使企業在沒有專業融資人員的指導下,喪失了很多的融資機會,使企業陷入困境。
3.2 民族地區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外部因素
3.2.1 民族地區中小金融機構發展受阻。在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下,地方性中小型金融機構很難有生存之地,以致其機構相對較少。在民族地區設立機構,要受多方面的限制,如政治文化、地區選擇、業務范圍、經營成本等。同時,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存在資金來源有限、風險性較高、儲戶相對不信任、儲戶發展緩慢等問題。這些問題都限制了其在民族地區的健康發展。
3.2.2 商業銀行的運作機理制約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第一,隨著經濟的不斷深化改革,市場風險不斷凸顯,商業銀行意識到其嚴重性,逐步加強了對市場風險的管控,使得貸款發放變得如履薄冰,而中小企業由于存在經營風險大、淘汰率高等諸多特征,導致銀行不愿與其打交道。第二,銀行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缺乏支持。一方面,由于其傳統習慣,很多金融機構工作人員把企業財務報表當成評定企業狀況的唯一標準,而中小企業沒有健全的財務制度,致使很多金融機構工作人員高估其企業風險,不愿冒險放貸。另一方面,目前銀行實施貸款人責任制,導致銀行工作人員加大對其企業的貸款條件的審核力度,貸款門檻變得越來越高,這些都阻礙了中小企業的順利融資。第三,銀行未對其相關需求做出有效調整。銀行的不作為,使得其提供的金融服務不全面,不能切實滿足企業的現實之需。
3.2.3 擔保與抵押制約了中小企業的融資。當前,中國的融資擔保體系尚不健全,一些具有良好信資的大企業或其他機構不情愿為中小企業做擔保,而中小企業自身又缺少可用于抵押的資產,融資擔保市場也缺乏其法律法規的規范,以致企業無法用信用做擔保。
3.2.4 融資費用影響中小企業融資。一方面,銀行所采用的是固定制利率,就算有浮動也是在基準利率上下浮動,沒有給民族地區政策上的傾斜,反而更加嚴格。另一方面,銀行為了降低壞賬損失,可能會要求企業繳納一定的保證金,這會促使企業融資費用成本增加,使得企業銀行融資變得得不償失,迫使企業自動放棄這種貸款方式。
3.2.5 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民族地區,由于金融市場的不健全,致使其融資途徑非常有限,很難進行多元融資。如證券市場,民族地區中小企業很難達到證監會所要求的準入標準,以致很難進入債券、股票市場進行融資,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企業的融資活動。
4 解決民族地區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對策
4.1 完善民族地區中小企業信用評價融資環境,拓寬融資渠
道
4.1.1 改善自身融資環境。當下要想從根本上破除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首先是要確保其本身的信譽質量達標。為此中小企業應積極建設其自身信用制度,優化經營結構,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者素質。
4.1.2 應積極拓寬融資渠道。企業既要與銀行強化相互間合作,也要正視銀行融資非企業融資的唯一出路,應積極拓寬間接融資的渠道,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如建立中小企業互助發展合作社,成立資金存款保證金制度,由全體社員共同出資建設,社員在入社前只需交納一定社費,在當企業急需時,就可申請到數倍于社費的貸款額。還可以讓合作互助發展社作為共同的擔保人,從銀行貸款。另外企業還可以通過引進私募的方式,為其引進新鮮血液,增加資本投入。
4.2 健全與中小企業融資相關的金融體系
金融機構應從中小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積極拓寬其融資渠道,避免歧視對待,創造良好融資環境。央行對此相關問題也做出過很多指示,鼓勵銀行、民間資本加大對其企業的支持,確保企業融資難問題得到切實解決。
4.3 加大政府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扶持力度
4.3.1 中小企業由于融資的特殊性,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基于這一點,要吸納國內外先進成熟經驗,積極探索適合民族地區發展的新路子。形成一個由法律、政府財政、特殊支持的融資幫扶體系,為中小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4.3.2 創建多層次市場體系,建立健全資本市場結構。打造針對中小企業的新型融資平臺,著力降低中小企業在新型市場發行有價證券準入門檻,讓其能夠進行直接融資。
[參考文獻]
[1] 張玉明,等.高新技術產業化的融資缺口及其化解途徑[J].高科技與產業化,2005(3).
[2] 郭偉.我國中小企業外部融資環境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
[3] 楊令芝,周燕.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問題與創新[J].經濟特區,2007(4).
[4] 郭星溪.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與對策探討[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8).
[5] 陳麗華.民營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制度性障礙分析[J].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7(1).
[6] 衛德坤.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對策[J].當代經濟,2013(22).
[7] 胡馮珠.新形勢下淺議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J].現代經濟信息,2009(20).
[8] 楊娟.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理論與中國經驗[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