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
[摘要]城鄉二元化的經濟結構是我國長期存在的基本國情之一。農村發展機制的不穩定性致使我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成為我國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隨著我國農村社區建設的不斷發展,日照市的農村社區建設也在日益推進。在城鄉一體化的背景下,依據我國新型農村建設的發展,采用實地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日照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進行分析研究,總結出日照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發展中存在政府扶持力度低、補償不到位;農民認識不足、參與意識不強;農村社區建設人才缺乏等主要問題,并針對日照市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新型農村;農村建設;對策
[中圖分類號]D422.6 [文獻標識碼]A
我國城鄉差距較大,主要表現在社會保障、公共服務、文化教育、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等方面。十六屆六中全會號召“積極推進農村社區建設”。黨的十八大報告表明,要想解決城鄉一體化這一問題,根本途徑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主體,我國發展城鄉一體化的科學實踐是進行新農村社區建設。
1 日照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模式及特點
1.1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模式
一是區域聚合型模式,即依照規模適中、區域相鄰這兩個原則,由鄉鎮政府統一規劃區域,將多個行政村合并為一個農村社區。二是強村帶動型模式,這是一種強村獨立改建的模式。經濟實力雄厚、人口眾多的村莊通過舊村改造,從村變為農村社區。經濟弱人口少的則由多個村組合為一個社區。三是村企聯建型模式,由于建設工業功能區的需要,企業征用部分村的土地,致使村落整體搬遷,進而帶動產業和人口集聚形成的新型農村社區。四是城鎮帶動型模式,城市和小城鎮的擴建征用了部分城郊行政村的土地,如兩城區、河山區的近郊村,通過合村并居、舊村改造的形式,形成的新型農村社區。
1.2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主要特點
現階段,新農村的建設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這歸功于我國農村社區的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農村社區規劃的科學化。結合城鎮體系規劃和農村住房建設規劃,合理規劃農村社區,形成一村一社區、多村一社區、合村并居三種形式。根據產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往規模經營集中,農民集中在社區的原則,實行舊村改造、合村并點,促進新農村社區建設。
二是農村住房建設的城市化。統籌城鄉發展,將農村住房建設作為一個重要的焦點和民生問題,促進城鄉和諧,啟動農村住房建設和危房改造項目。
三是社區基礎建設的標準化。強調社區建設的中心,突出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社區承載能力。開展“三清四改四通五化”,統一供電、供水、供熱、供氣、關注垃圾和污水,建立了道路硬化、路燈照明、環境優化、水凈化、鄉村綠色住宅景觀等功能齊全、管理有序的生態文明和諧的農村社區。
四是社區人居環境的生態化。通過建設生態文明農村,加快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農村建設實施“五化”,對不適宜合村并居和舊村改造的房子,進行硬化、綠化、照明、美化、凈化處理,并改善農村的村容村貌,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2 日照市新型農村社區居民滿意度調查
2.1 社區組織建設與民主自治方面
通過表1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居民對日照市新型農村社區組織建設和民主自治較為滿意,滿意度為75.9%。農村基層民主自治制度的實施能夠提高農民的勞動積極性,加強農民的自我管理,并且發揮黨的領導作用,指引村民積極響應黨組織的號召,實現村民的民主管理。
2.2 社區經濟發展方面
通過表2中可以看出,日照市農村居民對于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基本上都是持滿意的態度,其中非常滿意和滿意的人數占78%,持中立意見的占12%,明確表示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占10%。總而言之,日照市的農村經濟還是蓬勃向前的,大家對于政府的決策也是相當滿意的。
2.3 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方面
新型農村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主要包括交通、衛生、水、電等方面。調查數據顯示,針對“您對社區的自來水建設是否滿意?”這一問題,非常滿意與滿意的人數分別為68人與70人,滿意度超過69.6%。針對“您對社區的生活供電是否滿意?”的問題,滿意及以上的人數為148人,滿意度為74.7%。針對“您對社區的公路建設是否滿意?”的問題,只有少部分居民認為沒有達到預期的標準,不滿意的比例僅為21.2%。因此,日照市在水、電供應方面基本能滿足新型農村社區居民的需求。
2.4 社區義務教育建設方面
由表3可以看出,居民對于目前日照市的新型農村社區的教育表示非常滿意和滿意的為119人,占60%;保持中立的占32%;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占8%。由此可見,日照市新型農村社區義務教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5 社區環境衛生改善方面
環境衛生對社區發展而言非常重要,對日照市新型農村社區環境衛生調查發現,村民對于整改以后的村容村貌表示中立和不滿意的占到了61.1%,遠遠超過了一般以上,由此可見,村民對目前農村社區的建筑以及衛生情況并未達到滿意的程度,因此,日照市新型農村社區應該加強環境衛生建設,逐步達到完善的地步。
3 日照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日照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仍處在初步發展的階段,為了更好地推進日照市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促進農村社區的全面發展,必須找到目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才能實現日照市新型農村社區的可持續發展。
3.1 政府過度干預、扶持力度小
政府部門對農村社區建設認識不足,盲目實施,導致舊村改造變成盲目的拆舊房蓋新房,拆平房蓋樓房成為農村社區發展的普遍現象,甚至有的鄉鎮政府只忙于“掛牌子”、“升級別”等面子工程。法律法規不完善,機構不健全造成政策供給無法滿足農民的需求,戶籍、土地、財政、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差異阻礙農民工的流動。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但是由于部分政府對其認識不足,導致資金的補給較少,農村社區缺少配套的辦公經費。例如,農村社區每年每村由政府補貼的費用僅為6000元,導致農村社區的社區工作人員無法配備完善。
3.2 農民對農村社區建設的認識不夠、參與意識不強
農民數量較多,分布較廣,生活習慣以及經濟條件差異較大,農民不了解社區建設的意義,致使多村合并為一個社區的困難性增大。農村社區分布較為分散,使得對應的基礎建設以及公務服務方面實施起來較為困難。
政府在農村社區建設中的主導地位決定了農民地位的低下,新型社區建設的發展得不到農民的信賴和支持,而農村社區的建設需要農民積極投入到社區活動中,農民的文化需求、活動需求是農村社區建設的發展重點,農村社區活動的發展需要農民積極參與,而不只是表面工程。
3.3 農村社區公共設施缺失,人才隊伍缺乏
新型農村社區公共設施建設主要靠自身投資或地方投入,然而,受地方財政條件制約,城鄉公共設施的資金投入差距較大,新型農村社區沒有完善的社會福利和保障制度,仍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當前,農村社區建設事物較多且雜,農村社區建設人才分配到崗的數量較少,使得社區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以行政為主,部分工作人員素質一般,觀念老舊,無法真正做到為社區居民服務。
4 加快推進日照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對策與建
議
4.1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加大資金支持,應加大生產、生活等基礎設施方面的支持;加大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教育方面的支持;加大養老保險、社會最低保障等社會保障方面的支持;加大金融等公共服務方面的支持;加大科技支持,應做到科技人員直接到戶,科技方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加大政策支持,應出臺一系列完善的政策體系,以增長農民收入、保障農業發展為重點,推動農村社區建設順利發展。
4.2 農民充分認識社區建設
日照市社區發展仍處在初步階段,各方面還不完善,需要大力宣傳社區建設,調動農民參與進來的積極性。通過報刊、網絡等方式進行宣傳,使新型社區建設深入民心。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統籌兼顧、不斷創新的理念,運用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原則來進行社區建設。積極保障農民自身的權益,尊重農民群眾的內心意愿,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節約農地,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未來農村社區建設的效率。
4.3 加強公共設施以及人才建設
尊重農民,與其溝通交流,積極了解農民生活需求,政府帶動農民加強農村社區公共設施的建設,保障所建設的公共設施建有所用,完善社區公共福利待遇。切實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保障農民充分享受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成果,推動農民生活方式的轉變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
目前,我國農村居民高中及以上學歷的人數非常少。因此,日照市應結合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邀請大學生參與到農村社區建設中來;發掘社區中有才能才藝的人,對社區村民進行培訓;可以引進先進的人才,為社區注入活力;可以建立社區圖書館,鼓勵提倡村民多讀書、讀好書,豐富其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
[1] 王冰潔.中國社區矯正制度研究[D].石家莊:河北科技大學,2016.
[2] 仉愛紅.壽光市城鎮化進程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