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摘要】語文學科是富含韻味的學科,語文教學方法更應多姿多彩、形式多樣。同樣,語文學習也應摒棄單一、枯燥的方式,在靈活多樣的方式下開展語文學習。當然,這需要我們教師強化指導、注重點撥,從而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注入生機活力。
【關鍵詞】語文;學法;形式多樣;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周一貫指出:“閱讀教學總是要通過學生主體的認識圖式去同化課文內容。這種同化,并不完全是‘順應,也應當引導學生去質疑、去批判、去否定,敢于給課文挑刺,從小培養學生不盲從權威,不唯書,敢于獨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睋Q言之,閱讀的過程是基于一定語言文字信息載體基礎上的拓展延伸,是學生與教材文本深入對話的過程,更是學生豐富理解思維的重要途徑。以課文為主要載體,鼓勵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深入研究,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認知視野和眼界,更利于學生在主動靈活表達運用中產生一定的共鳴與通感。
一、點讀要點:發現精彩
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建議他們根據課文的詞語或者語句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讀,能有效聚焦核心要點。運用點讀的形式幫助學生在拓展延伸的過程中強化理解,便于他們能針對相應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深入探知。
圍繞要點進行指導閱讀,讓學生能有效聚焦中心,生成不一樣的感悟。如在《第一次抱母親》教學中,我建議學生運用筆記圈畫的形式找出對抱母親的動作、語言、肖像、心理等不同方面的描寫,幫助他們從相應的細節描述中找到理解靈感。很多學生摘錄:“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我將她輕輕地搖動。護士不忍離去,靜靜地站在邊上看著。母親終于閉上了眼睛。我以為母親睡著了……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出來?!闭J為這樣的描述,充分體現了作者的細膩描寫,也讓我們真切感受到母親的偉大。母親的流淚,也讓很多學生有了一定的深刻感觸,認為這是母親被作者的孝道而感動,這種感動正是基于尊老的民族傳統文化繼承。
針對課文內容,可建議學生運用筆記圈畫、補充點述等方式引導他們進行總結歸納,給他們更多的自我研讀探知機會。結合學生的整體理解感知,可鼓勵學生在自我收集整理中多補充自己的想法,以延伸課文的精彩。
二、復述中心:整體理解
聚焦中心,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述,讓課文在備受關注中生成旺盛的活力;復述中心,便于學生在深入嘗試交流中獲得更多的記憶運用;注重復述運用,利于學生在充分整合資源中形成敏銳語感和深刻認知。
運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能給學生提供自我總結和反思的機會。如,在《但愿人長久》的閱讀指導中,不妨建議學生根據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詞句,請學生就“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等內容的理解進行深入揣摩構思,幫助他們從相應的詞句理解中找到切入點。有的學生運用說唱的形式,唱出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在這樣悲緩的節奏引導中獲得了一定的感知;有的學生則是模擬蘇軾的口吻,就自己對兄弟的思念主動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就“但愿人長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認為這是作者一種祝愿,也讓我們深切感受到全文濃濃的思念情懷,等等。
建議學生改編課文,幫助他們運用課文中的詞語或者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讓他們能夠有更多的真切感知。引導學生運用講故事、演講、朗讀等多樣化的表達形式呈現自己的觀點,讓他們在深入淺出的表述中主動歸納課文,形成更為豐富的感知。
三、延續補述:余音裊裊
課文解讀因生而議,好似千人讀哈姆雷特,定會有千樣。多給學生延續補充的機會,便于他們在深入研讀和主動探知的基礎上有所發現。這種延續,必然會讓學生在仔細揣摩的基礎上獲得真切認知,生成豐富語言文化知識。
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思維,引導他們在主動拓展中強化識記,利于他們掌握課文學習方法。如,在《鞋匠的兒子》教學中,針對林肯和議員的言行不同,不妨請學生就那位議員聽了林肯的表達后的神情或者言行靜心想象。很多學生能夠結合課文學習內容,紛紛提出自己的觀點。有的學生認為,那位議員聽了后便會羞愧難當,悄悄地溜出了會場,再也不諷刺林肯先生了;有的學生說,那位議員聽了林肯先生的演講后,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為林肯先生的智慧和寬容所折服;有的學生認為,那位議員聽了演講后深受感動,深受教育,在以后的會議上再也不趾高氣揚了,而是主動深入基層幫助群眾解決實際的困難;有的學生說,那位議員聽說了也進行了自我反思,認為這樣的羞辱只能自討沒趣,以后也懂得尊重別人了,等等。這樣的補充描述,讓學生有更多充分想象的機會,便于他們在主動深入思考探知的過程中積淀深厚感知。
圍繞學生的認知感悟不同,多給他們相應的提示,引導他們在主動描述和自由展示中生成豐富思維靈感。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主動展現自己的理解感知,建議學生圍繞各自的理解感知,結合課文內容主動修改,展現不一樣的內容。結合學生的整體理解,多給他們搭建展示的平臺,引導他們能夠運用不一樣的語言表達形式進行交流互動。
總而言之,注重多樣化語文課文學習,便于學生在深入研讀和主動探知的過程中獲得更多豐富感知體驗,利于學生在強化實踐運用中深化理解。圍繞課文的大翻身,注重靈活性、多樣性和開放性策略的運用,定利于學生在強化識記運用中獲得敏銳語感和綜合運用技能。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