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坤
【摘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一輪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就合作學習中分組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按邏輯順序進行了全面的探究,即:倡導小組的劃分要科學、座位要合理、操作要規范以及評價要科學等方面的要求。目的是使合作學習分組具有可操作性,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合作”。
【關鍵詞】劃分小組;科學;合理;規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已經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可,也漸漸為學生所接受。合作學習的方式很多,最為常見的形式是小組合作學習。但在具體實驗的過程中,特別是在目前的大班額的語文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教師對科學劃分合作小組和完成教學任務總是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在合作學習中,要使小組劃分適當,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小組的劃分要科學
合作學習是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劃分小組是合作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合作學習的分組包括異質分組和同質分組兩種方式。
異質分組是目前主要提倡的分組方式,采取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即在小組內學生是有一定差異的,而在班級的小組之間基本上是相似的。合作小組的人數,有研究建議4—6人,但根據某些學校大班額教學的實際情況,也可以7—8名學生為一組,并且這種分組可以隨時調換,使每一個同學都有和其他人合作的機會。組長的選擇要考慮到學生的語文學科的成績、同學的人際關系等因素。組長可以采取輪換制,給每個學生以改變角色和鍛煉的機會。學生的性格有內向和外向之分,能力有強弱之分,而且各有各的優勢,有的擅長表演,有的口頭表達能力強,有的具有號召力,將這些不同性格的學生組成一組,結成一個互補的團體,不僅能提高小組的活動能力,更有助于每個成員的全面發展。
同質分組也是一種可取的分組形式。這里的“同質”主要是指學習與探索的興趣、價值取向相似。教師可以根據興趣取向分組,使學生更出色地完成任務。例如在閱讀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長和愛好,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字詞組、文學常識組、文章結構組、寫作技巧組、讀寫結合組、優美句段組。規定每組自學的方向和目標,指導他們在預習新課或課堂自學時完成各自的目標任務,教師在教學中便可以有的放矢地讓各組通過交流各自的教研成果,教師既可以輕松地完成教學任務,又可以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小組成員的座位安排要合理
首先,小組成員要相互靠近,對面而坐,因為這樣將有利于他們共享資源,他們可用較輕的聲音相互交流而不影響其他小組,有利于形成合作學習的氛圍;有利于學生學習品質的形成和發展。但我們也常常看到,有一些條件好的小班中,小組的成員是坐在一起的,但真正的合作并沒有很好地體現出來,因為有人要么坐得離其他同伴很近,但不發言;要么在小組的一角相互說話,不參與。可見減少班組人數并不是有效保證合作學習的充要條件,關鍵是科學的安排和有效的管理。
其次,座位的安排應便于老師管理。各小組的內部安排要緊湊,組與組之間則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有利于形成各自的學習氛圍,以減少相互之間的干擾。各小組在教室內的總體布局也要合理,既要讓它們分布均勻,又要有利于教師在組間的方便穿行,這樣便于教師隨時認真觀察和了解每個小組的活動情況。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應適時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這一座位的安排正是基于這一原因考慮的。
再次,最理想的座位安排是每一個學生都能與同伴在一起,他們不必為合作小組的活動而不停地跑東跑西。馬蹄形、圓桌會議形是極為理想的合作學習的安排方式,這樣在交流的過程中就可以面對面,有利于增強人際親和力,但往往由于學校班級人數太多而做不到這一點,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把教室安排得適宜開展合作學習是每一個試圖采用這一方式的教師都必須面對的問題。我想即使是8人一組,也可以坐得擠一點,坐成長方形模式“3、3、2、2”這樣能最大限度地節約空間,有利于學生合作學習。
三、分組學習時的操作要規范
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學習時,要全面考慮分組學習的特點,要規范操作組內討論和組際交流的程序和時間,以及組內討論和組際交流的人員安排,否則就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為此,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在全班合作交流中,每個人的機會是均等的,為了體現機會均等,有利于培養學生平等合作的意識。不能只照顧少數成績優秀的,而忽視了大多數同學。中心發言人要充分歸納綜合本小組大多數人的意見,并形成共識,而后才可以代表小組交流,否則會導致組內產生分歧,不利于合作學習。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在小組內有充分交流和表現的機會。比如教師提出問題后,如果只給學生一分鐘的討論時間,那是如何也不可能都得到交流機會的。
四、活動評價要科學
合作學習評價觀與傳統教學的評價也有很大不同。傳統教學的評價觀是針對學生的個體,評價其個人的成績優劣及其在班級中的位次,讓班級內的個體與個人之間形成競爭機制。而合作學習的評價規則是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的一種境界。這種機制可以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從而保證小組內部的合作,使學生在各自的小組盡其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形成一種“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
總之,好的合作小組,應該有共同的知識基礎,共同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有合作的欲望,有合作的興致,加之我們教師規范的、合理的操作,科學的評價,理性的指導,就一定能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會合作”,培養學生合作的價值取向和人生觀。
參考文獻
[1]楊楊.教學實施指南[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