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英
【摘要】課前預習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措施,它可以幫助我們把握新課內容,了解重點,增強聽課的針對性。在現階段的教學活動中,小學階段作為學生打好基礎的關鍵階段,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課前預習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課前預習;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預習,從字面上理解,即在老師上課之前學生自己對課文進行預先學習。新課程標準倡導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前預習能力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方面。“預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在認識上實現從不知到知,從少知到多知,從獲取知識到運用知識的矛盾的轉化,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自己研索‘自求解決的習慣和能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小學階段作為學生打好基礎的關鍵階段,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課前預習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它關系著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是否能夠擁有高效率的預習能力和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然而,在現階段的教學活動中,課前預習的效果不容樂觀。
一、小學語文課前預習的現狀及重要性
“預習語文,對許多學生來說,常常感覺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口。要么騎馬觀花,將課文粗略看一遍,就算是預習;要么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只查出幾個生字生詞,或至多了解一下文學常識,便以為是預習。認真些的學生將課文讀上三四遍,預習的效果收效甚少。”有位教師曾做過這樣的調查:“我問過不同年級的許多學生,平時是怎么預習的,都預習些什么,學生的回答都很相似:自學生字,把課文讀熟,知道課文主要講什么。或是在這些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些如思考導讀中提出的問題、歸納中心思想、了解作者、摘抄句子等內容。”低中高年級的區別僅在于內容項目上增加一點而已,從孩子的這些回答中我們就會發現,孩子們是把預習當作預先熟悉,大致知道要學的新內容是什么而已。通過調查還發現,低年級部分教師對學生預習提出的要求是“大家回去預習新課,把不認識的字做上記號,按課本上的注音多讀幾遍,讀熟課文”。在檢查預習這一環節時,教師就是檢查生字和學生是否能把課文讀得流利。顯然,教師這樣布置預習,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得不到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師的課堂有效教學得不到落實。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階段,如果此時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得不到培養,這會對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和提高產生阻礙作用,同時也影響了教師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領路人
1.教師要向學生闡明預習的必要性。在小學低年級,教師要在一開始就告訴學生預習的必要性,這樣學生認識了預習在語文課堂中的重要作用,就會遵循老師的要求進行預習。
2.教師要給學生以具體的指導,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習,而小學階段的學習和幼兒園階段的學習有很大不同,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和幫助學生適應這一學習轉變,通過具體示范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預習的方法。
三、隨著年級的升高,老師對預習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特點,教師在進行預習指導時不能千篇一律。學生預習課文時,教師可針對每篇課文的特點提出一些要求,這樣學生在預習時就有了較明確的任務,也促使學生對文章進行理解和思考。教授前先了解部分學生的預習情況,尤其是他們不懂的問題。課上我就引導學生一起重點解決這些問題。課文的重難點就在學生的討論、辯解中解決了,這樣就節省了課堂教學的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如《難忘的一課》重點訓練要求“真情實感,恰如其分”,根據重點訓練,我設計了以下預習:(1)作者在教室看到了什么情景?產生了什么感情?(2)下課了,作者聽老師講了什么?(3)作者在小禮堂里看到了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在布置預習時,善于圍繞訓練重點,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鍛煉。這樣既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從不同角度掌握學習規律,進一步提高了自學能力。對于課文內容的不同,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如誦讀預習法,其目的是讓學生讀準、讀順,然后讀懂、讀深,像《晏子使楚》等課文就適合在自習課上分角色朗讀。又如問題帶動法,如教《山中訪友》之前,我這樣給學生布置預習:“作者到山中拜訪的朋友有哪些?為什么要去尋找山中的朋友?”前一個問題指向文本內容的感知,后一個問題指向文本的理解,指向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心態。再如復述法,復述就是學生用語言敘述課文的內容。一般情況下,復述需要熟悉課文的內容,要求盡量用課文語言敘述,因為它有利于學生對文中詞語、句式的記憶,有利于學生內化課文的表達方式和技巧,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創造性復述和簡要復述要求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做取舍、補充、重組和改變,這就要比較和思考,以培養學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四、及時檢查
我們要摒棄課前預習是孩子們自己的事情的思想,切實加強在課內指導和督促學生進行預習,及時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對預習情況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有進步的學生進行鼓勵。經過一段時間由教師親手幫扶式的預習指導,使學生逐漸掌握了預習的方法后,再讓學生以自主組合的方式,運用老師教授的方法一起預習,互相影響、互相啟發、互相促進,靠合作形成預習的濃厚氛圍。這時,我們還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課文自主設計預習的題目,實現由教師設置題目到學生自主設置題目的轉變,其間教師的點撥、指導、鼓勵尤為重要。小學生的課前預習,實際上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課內熏陶,需要教師手把手地教學。
總之,課前預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不可少的。做好課前預習,不僅可以明確新課的重點和難點,發現不懂的問題,使自己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學習,而且有益于培養自學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