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婧
【摘要】語言連貫題可以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思維條理性、語言組織力,因此這類題在中考語文中也較常出現。然而這類題的得分率并不樂觀,其實語言連貫題往往有規律可循,按照一定的技巧可以輕松完成。
【關鍵詞】語言;連貫;中考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語言連貫題的考查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語句復位,一種是語句排序題。但無論是語句復位還是語句排序,這類題對學生的思維條理性、語言連貫性、語言組合能力和思維判斷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因為這類題表面是對語言連貫方面知識的考查,還涉及了語法、修辭、邏輯等方面的知識。很多學生認為這類題很簡單,但是根據每次測試的結果來看,學生的正確率并不高,多數學生是憑感覺來判斷。其實這一類題一般都會有一定的規律,所以在進行語言連貫性訓練時,練習的同時結合技巧策略就可以輕松搞定語言連貫題了。
一、注意前后文的一致性
完成語句連貫題時憑借句子的一致性來判斷是一種比較好的判斷方式。
(一)注意陳述對象的一致
例1:
下列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命運,其實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條鮮為人知的補償原則,它青睞不斷拼搏的強者, ,收獲也最多。
A.強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B.強者盡管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C.雖然生活讓強者失去太多 D.讓在生活中失去了太多的強者
在一定的語言環境里,要保持語言的連貫、完整,陳述對象一定要保持一致。上句中的句子主語是命運,為了保持前后敘述對象的一致性,那么所填入的句子主語一定要與本句一致。所以A B選項將句子主語改成了強者、C句主語變成了生活,都不與本句陳述對象一致。因此,此句選D。
(二)注意結構內容的一致性
在現代漢語表達中,往往都是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寫作,在行文時一定要注意內容的一致性。當然情感和意境也是需要一致的。所以在做語言連貫題時可以通過內容、情感和意境的一致去判斷。如果遇到排比、對稱等修辭手法時,還要注意句子結構的一致性。當然也可以通過結構的一致性去作為判斷語言銜接題的標志。
例2:
在下面語段空白處填入四個句子,排序恰當的一項是( )
春日踏青,青蕪如毯, ;夏日聽雨,雨聲淅瀝, ;秋日看花,花葉相輝, ;冬日觀雪,雪意闌珊, 。好詩如四季,歲歲不相同。
①詩是千縷繽紛下那一絲虛幻的朦朧
②詩是玉田瓊屋上那一份驚艷的潔白
③詩是綠茵遍野時那一抹久違的清新
④詩是紅葉清風里那一派無盡的瀟灑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本題就要注意內容的一致性,當然這道題也是結構一致的排比句,被填入的句子結構統一,所以要注意的是內容一致。如春日著重于“青”字,那么在下面四句話中只有第三句的“綠”和“清新”與句子前內容相同。
二、行文順序分析法
一般來說,行文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在寫,常見的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那么遇到語言連貫題時,可以從句子當中的一些提醒時間、空間和邏輯的詞語來進行判斷。
例3:
下列句子的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①太清宮,又名下清宮或下宮,是宋太祖(公元960—967)為華蓋真人劉若拙建的道場。
②明萬歷年間,太清宮近乎荒廢。
③南京報恩寺的和尚憨山買下宮前的一塊空地,建了一座海 印寺。
④后海印寺被毀,又建了太清宮。
⑤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國師邱長春曾在此宮修道。
A.①⑤②③④ B.①②⑤③④
C.①③④⑤② D.①⑤③④②
這道題就是典型按照時間順序排序的題,這道題按歷史朝代的時間進行排序,從宋開始經過元朝、明朝所以大致上可以確定①⑤②句的順序。但③④句怎么與①⑤②聯系在一起呢?根據②句提示,太清宮近乎荒廢與③句和尚買空地有內在關系,因此知道②③句應該是前后聯系的關系。
從以上這道題可以看出,當出現朝代或一些時間標志性的詞的時候,可以作為判斷語句題的依據。當然不僅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中的由遠(近)及近(遠)、由外(內)到內(外)、由上(下)到下(上)等這些順序同樣有標志性的詞語。邏輯順序相對來說種類多一些(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主到次、由因到果、由現實到聯想、由現象到本質等等),但是同樣也有標志性的詞語。那么那些標志性的詞語就是判斷行文順序的依據。
三、關鍵詞語應留心
行文順序的判斷法似乎和關鍵詞語判斷法類似,但二者有相同也有不同。在抓住關鍵詞語的同時,還應該看到一些標志性的標點符號。抓住標點符號的不同也是搞定語句排序題的一個捷徑。
例4:
下面幾句話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
①現實生活中,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的情形,比比 皆是。
②當時自己看似得意,也許幾年或者幾十年后別人的悲劇就會在自己的身上重演。
③因為看著別人經營的項目能賺到更多的錢,于是絞盡腦汁上同樣項目,搶了別人的飯碗。
④這些現象,堵了路,塞了心,沒了情。
⑤再如為了自己的升遷,費盡心思,堵死別人的路
⑥又比如因為別人擋了路,于是挖空心思托關系,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A.①③⑤⑥④② B.①③⑥⑤④②
C.①③⑥⑤②④ D.①④②③⑤⑥
本題的標點符號很有特殊,如第③句和第⑤句最后的分號,第⑥句的省略號很具有代表性,同時也可以抓住當中的一些有特殊的詞語。第⑤句中的“再如”第⑥句中的“又比如”但可以確定⑤⑥在第③句之后。當然,⑤⑥句不能單純通過“再如”“又比如”確定前后,但后面的標點符號又發揮了判斷的作用,通過省略號確定⑥6句在⑤句之后。直接可以排除B C兩個選項。
不僅如此,還可以以本題為例得出一個比較便捷的方法,就是直接看選項。A B C D四個選項的第一句都是拍在第一的可以不論,那么排在第二的句子就有③④兩句。④句當中又有一個關鍵詞“這些現象”,這些現象指的就是③⑤⑥句的內容,由此可以直接判斷A選項是正確選項。
綜上所述,在完成語言連貫題時應該注意通讀每一個選項,將文中的關鍵詞勾畫下來,這樣在定位和判斷的時候都能一目了然。語言連貫題一般多以選擇題的形式在中考中出現,那么完成語言連貫題時應當讀完全部的語句,理解文段的大意,確定段落結構,找出首尾句。同時應當掌握一些小的技巧,如可以在讀每句話時先看選項,再根據選項的順序提高完成效率。當學生實在毫無頭緒時,還可以根據選項的排序一一通讀一遍,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總之考試場上隨機應變,保持清醒頭腦,認真對待每一道題目。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