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煜旻
【摘要】目前高中生的閱讀淺顯化、以應試為目的的功利化現象嚴重,這對培養高中生的閱讀興趣和建立健康的閱讀習慣是無益的。筆者結合高中生的閱讀實踐,對在校高中生的課外閱讀進行了調查和分析,探討高中生非功利性閱讀的必要性。
【關鍵詞】功利性閱讀;非功利性閱讀;高中生非功利性閱讀;閱讀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什么是高中生非功利性閱讀
功利性閱讀指以實際功效或利益為行為準則的閱讀。有的學者將功利性閱讀認為是認識文字或灌輸信息和知識的工具的閱讀,是在校學生為升學、考試而進行的閱讀,并指出其具有一定危害性。
而高中生的非功利性閱讀是指高中生們出自精神、興趣的需要,不以應試為目的的閱讀。高中生非功利性閱讀是開放性閱讀,是趣味性閱讀,更是個性化閱讀。非功利性閱讀包羅萬象、異彩紛呈,閱讀關注社會的方方面面,并不刻意追求考試得高分,它往往更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具有前所未有的閱讀空間和開放性。
二、高中生閱讀現狀
根據調查有60%以上的高中生為了應付考試而閱讀,對于這些學生,考試要考什么,他們就被迫去讀什么。這種為了應試的功利性閱讀,不僅不利于學生現在的發展,而且也不利于他們以后學習新的知識。目前被調查高中生中30%的說一旦考試通過,他們就很少會拿起書本,甚至開始厭倦讀書。而現代社會的知識總量增加的速度很快,不是一份考試范圍說明能囊括的,這要求每個人不能僅僅為了拿文憑、找工作而學習,而必須做到終身學習。不會閱讀,就沒有終身學習的能力,終將會被將來的時代所邊緣化。
目前,學生的升學壓力和就業壓力很大,他們在壓力下忙于訓練以應對考試。當他們完成這一切時,已經沒有幾個還有時間和興趣拿起書籍閱讀。在僅有的少量課余時間里,他們也是被迫去閱讀老師指定的應試閱讀材料,此時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已經降到了冰點。到了考試前就只有臨時“抱佛腳”,為了考好試進行臨時的短暫性的閱讀,這樣他們就漸漸地走進了功利性閱讀的誤區。
在以應試為目的的閱讀面前,功利化現象嚴重,這對培養高中生的閱讀興趣和建立健康的閱讀習慣是無益的,而且影響到了學生的成長。所以高中生有必要進行非功利性閱讀。
三、高中生非功利性閱讀的意義
(一)提升閱讀興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呼吁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他認為閱讀是改變學困生的最好突破口,是提高學生運用言語符號進行思維的重要途徑,是提高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徑。而發自內心的閱讀——非功利性閱讀,并不刻意以應試為目的,閱讀范圍廣泛,作品包羅萬象、異彩紛呈,關注社會的方方面面,因此更能激發高中生們的閱讀興趣。
在高一和高二時同學們在語文閱讀課和課余時間就非功利性地進行了大量的課外閱讀。高一時就閱讀了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余華的《活著》、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劉慈欣的《三體》等小說。高二更是閱讀了龍應臺的《野火集》、徐賁《懷疑的時代需要怎樣的信仰》以及勒龐的《烏合之眾》等社科類書籍。這些書籍雖然不在考綱之內,對提升成績無直接關系,但是極大地提升了閱讀者的閱讀興趣,培養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培養探索精神
非功利性閱讀的學生因閱讀的范圍廣泛,在閱讀過程中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因此而具有強烈的探索精神。如在一次閱讀時有同學對“席不暇暖”一詞的釋義感到不解,查閱詞典后理解了其詞義。但具有探索精神的同學們發現“席不暇暖”,出自《淮南子·修務訓》中的“孔子無黔突,墨子無暖席”。之后的內容盡管不是閱讀理解考查的范圍,但課后同學們還是進行了激烈的交流探討,并查閱了大量的有關的資料對其出處及釋義進一步考證。由此可見,高中生們進行非功利性閱讀有利于培養其邏輯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
然而如今許多學生往往抱著功利性目的閱讀,對所讀的材料缺乏應有的探索精神,他們往往喜歡“走捷徑”,購買大量作文素材類雜志摘抄并記憶名人名言,因不了解出處,不理解句意而出現誤用現象。如2013年廣東省考試院發布高考優秀作文《慈善需行之有道》因被網友指出多處引用錯誤引發爭議。該文章引用培根“善性是人性與神性最相近的地方”等多處名言及素材被網友指責不準確,不真實。若該考生能以非功利性目的對所積累的素材積極考證,也許就不會出現這種大量誤用的情況了。
(三)滲透跨學科知識
在閱讀中文版的《環球科學》有關愛因斯坦專欄,有同學對此很感興趣便購買了英文版的《Scientific American》閱讀。在學習Festivalsaroundtheworld時,同學們還大量閱讀了有關節日的文章,了解到世界各地不同國家因地域或歷史不同有不同的節日。另外在閱讀《鬼吹燈》《盜墓筆記》時我們發現故事情節曲折生動,人物血肉豐滿,里面融合了考古、天文、地質等各方面的知識。
雖然這種趣味的、有探索性的課外閱讀對學者的考試成績的提升影響不大,但正是這種非功利性目的閱讀,可讓讀者進而了解了不同國家的風俗禮儀、歷史文化和地理環境知識,加深了學者對英語語言本身的理解,滲透了跨學科知識,擴大了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真正地拓展視野,提高了中外文化歷史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
四、結語
非功利性閱讀能給高中生們帶來身心愉悅感,令他們的閱讀興趣更加持久,能更好地享受閱讀,品味生活。廣泛的閱讀內容,更能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進行學科間的知識滲透。老師與家長們應該幫助學生走出功利化閱讀的誤區,不能讓閱讀成為只為考試得高分的工具或途徑,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營造出適宜學生閱讀的氛圍,提供更多的閱讀機會,讓學生們學會主動探究,進入到科學閱讀、享受閱讀、品味生活的讀書境界。
參考文獻
[1]宛詩平.青少年非功利性閱讀值得提倡[N].青島日報,2016-12-11.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