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元智能理論認為評價方式應多元化。在寫字教學中,筆者嘗試從內容、方式、主體、標準等多方面入手,采用多元評價,讓寫字教學更有效。
【關鍵詞】多元評價;寫字;教學;有效
【中圖分類號】G624 【文獻標識碼】A
傳統的寫字教學評價側重寫字技能與結果評價,漠視學生書寫習慣與個別差異,忽略他們寫字情感和態度,缺乏多元性與全面性及科學性。在寫字教學實踐中,我們可嘗試進行多元評價,提高寫字教學效益。
一、內容全面化
《語文課程標準》在寫字“評價建議”中指出:“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寫字教學要嚴把基礎關,將寫字的姿勢、技能、習慣評價融合貫穿到教學始終。
(一)寫字姿勢評價
“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是寫字教學基礎。學生寫字時坐姿不正;握筆太低,擋住視線;食指壓住了拇指,拇指壓住了食指;筆桿太朝前較為常見。可編《寫字歌》,以便學生記憶:“老一老二不打架,老二喜歡弓著背。老三抵在筆桿后,老四老五抱成團。”“頭擺正,肩放平;腰挺直,腳踏實;手握筆,一寸間;胸離桌,一拳頭;眼看紙,一尺遠;一尺一寸一拳頭,三個一字要牢記,養成習慣最要緊。”寫字時,找出全班寫字姿勢正確的學生,說:“瞧,你的姿勢真好看,頭擺正了,胸離桌也一拳頭了,老師再找找還有哪個小朋友的寫字姿勢也很美。”
(二)寫字習慣評價
不少學生在寫字過程中有許多壞習慣,如:桌面不整潔,文具用品亂放,喜歡用很短的鉛筆,一手寫字一手轉橡皮玩,用牙齒去咬筆桿,隨便用手指擦抹等。可家校聯系,委托家長從文具擺放、寫字姿勢、專心程度、桌面整潔度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
(三)寫字技能評價
常見技能包括間架結構、筆畫筆順與書寫速度和效果。以《語文課程標準》對寫字技能要求為基準,制定相應評價分值。評價總分為100分,則基本筆畫、間架結構各為30分,基本筆順為20分,書寫速度和書面效果各占10分。
(四)臨帖練習評價
針對學生描紅態度馬虎、筆畫隨意、臨帖效果不佳等,練習時可提出 “眼到、心到、手到”要求。如觀察“去”字,第一橫稍短,豎在豎中線上,第二橫稍長,略向上斜,撇折稍平,點是斜點。觀察老師如何書寫。寫完后和字帖比較,哪一筆比較到位,哪里不太像,繼續改進寫第二個。循環反復,逐漸改進。
二、形式多樣化
(一)評價符號
如笑臉、哭臉、金蘋果、小紅花,簡筆水果畫、小動物頭 飾……只要學生有點滴進步,就為他(她)加星;本子上滿五顆星的,可以到墻上的表格里貼一顆;集齊墻上的五顆星換一個“金蘋果”,集齊十個“金蘋果”可以換一份小獎品。
(二)書面評價
可借鑒學生作文評改中的“眉批”“總批”方法,“圈點批注”法,再加激勵性評語,如“你寫得可真認真”“祝賀你,你進步了”“這次寫得不好,但你會努力的,對嗎”。選取在短期內有進步的學生作品進行展示,在不斷的肯定和鼓勵中對學生的幫助會更大。
(三)口頭評價
如教學“眉”字,引導學生觀察:“眉毛彎彎細又長,眼睛大大在中央。我們在寫的時候一定要把眉毛和眼睛對正了,要不多難看呀!”激活學生的想象,拓展學生的思維,把寫字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四)等級評價
按各學段寫字等級評價標準,綜合學期寫字表現情況,分“優加、優、優減、良加、良、良減、及格、待及格”等。
三、主體多元化
(一)自評
以字帖為準,圈出與字帖相似度較高,自己比較滿意的字,用A、B、C、D進行評價,審視練習成果,反思寫字得失。
(二)他評
讓學生參與,同學互評,互相促進。如:“你認為你同桌的字怎么樣,能得幾顆星?”“他的‘牙寫得較漂亮,把牙的第二筆豎折寫在了橫中線上。‘加寫得左邊高,又邊窄,我給了他三顆星。”
(三)家長、“觀眾評”
讓家長關注孩子寫字姿勢及習慣,參與評價。舉辦“寫字展”,張貼在走廊過道,寫得比較好的給一顆星,接受“觀眾”評價。
四、標準層次化
按照課程標準,制定年級評價標準,如第一學段,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而第三學段,則要求:“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美觀,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筆書寫楷書。”
“四化”多元評價,提高寫字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如何更好操作,值得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余向陽.優化評價,讓寫字教學“靚”起來[J].小學語文教學,2012(3).
附 注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科學研究2015年課題重要研究成果(課題名稱:小學寫字有效教學研究;課題編號:FZ2015GH103)。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