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然 郭幸麗 楊明 楊學智 楊梅雙 王靜
[摘要]滄州地區農村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已經影響了農民的生活、農業的發展、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滄州地區農村環境污染的現狀、治理狀況、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治理對策。
[關鍵詞]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對策;滄州
[中圖分類號]X592 [文獻標識碼]A
滄州地處河北省東南部,是歷史悠久的農業城市,由于歷史原因而導致的農村粗放管理和環保設施不足及農村人口的環保意識薄弱,使得滄州農村環境正遭受多重污染,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污染、農藥、化肥、地膜濫用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禽畜糞便污染、鄉鎮企業污染等。各種污染影響了農村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民的生存質量,加劇了社會矛盾,因而,需要加強對滄州農村環境的治理。
1 滄州農村環境污染現狀
1.1 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污染
滄州農村人口數量大,人們在生活中產生的垃圾數量、品種多。因為農村人口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不夠,垃圾隨意擱置、隨意丟棄、生活污水肆意漫流,嚴重影響環境,且經濟條件有限,各個鄉鎮的基礎設施不完善,垃圾不能有效的收集處理,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日漸突出。
1.2 畜禽養殖污染
農村畜禽養殖發展較快,經濟效益好,但是其污染問題十分突出。首先,由于農村畜禽養殖方式大多呈無序分散的狀況,且養殖廢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對水體產生影響。其次,畜禽養殖場所會產生氨氣、硫化氫和粉塵等,對周圍環境空氣質量造成影響。再次,畜禽養殖場的病原體也會對人類身體健康構成重大威脅。
1.3 農業面源污染
滄州人多地少,農民為了在有限的耕地上提高農業產出,在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地膜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僅導致農田土壤污染,還通過農田徑流造成了對水體的污染、富營養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氣污染。農藥的過度使用和濫用導致部分農藥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水體、土壤和大氣中,造成污染。此外,殘留在農作物中的農藥會直接影響到人類的健康。農用塑料和塑料薄膜的使用嚴重影響了土壤的通氣性能和導水能力,而且由于地膜的不可降解性,殘留地膜嚴重污染了土壤,長期使用會造成糧食減產。
1.4 鄉鎮企業帶來的工業污染
鄉鎮企業的迅速崛起,對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提高農民收入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到經濟水平、科技、文化等因素的影響,鄉鎮企業布局分散,工藝設備落后,環保意識差,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工業垃圾沒有得到合理的處置,造成了空氣、水、土壤重金屬的污染,對居民健康和農業發展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
2 農村環境治理狀況
2.1 以區域治理為重點,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
滄州市對7個縣(市)進行了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截至2013年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121個示范村,購置垃圾箱(桶)1533個、垃圾轉運車輛87輛、裝載車5輛、清運車102輛,修建垃圾池114個、垃圾轉運站8座、收集池(箱)701個、修建污水管網79.43KM、建成集中污水處理實施19處,凈化池110個、化糞池8個,農村垃圾處理能力13110t/年、污水處理能力206700t/年。
2.2 實施鄉村清潔工程
以“清潔田園、清潔家園、清潔水源”作為農村清潔工程的主要內容,從生產過程和生活環境出發,推行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三大技術,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
3 存在的問題
近些年來,滄州市政府對農村污染非常重視,并對污染較嚴重的農作物生產、畜禽養殖、日常生活等環境污染問題進行了治理,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農村地區對于污染治理的整治面不夠,沒有形成規模效應。二是整治資金籌措困難,專項資金投入不足。由于環境保護,尤其是農村環境保護是一項公益事業,投資回報相對較小,甚至無法回報,缺乏社會資金的吸引力。三是村民對于環境保護的意識不足。
4 滄州農村環境污染問題防治對策
4.1 政府應加大農村環保投入
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首先要有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保證農村環保資金足額到位。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建立農村環境治理專項基金和農村環境治理平等投資的長效機制,穩定財政投入。二是拓寬資金籌集渠道,解決環境保護資金問題,如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環保資金投入機制;通過地方稅收的調節吸引綠色企業到當地投資,以加大對農村污染治理的資金投入。
4.2 強化宣傳教育,提高民眾的環保意識
通過印發宣傳資料、懸掛條幅標語、開辟媒體專欄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農村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充分動員村民參與和支持農村環保工作,使民眾的環保意識得到提高,農村環境保護意識深入人心,為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打下良好基礎。
4.3 完善農村環境基礎設施,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治理
在現有環保基礎設施之上,根據每個村鎮的環境污染類型,因地制宜地開展生活污染和養殖業污染綜合治理;以水環境保護為主的村莊環境整治,保障城鎮和農村用水水質安全;以生活污染治理為主的農村環境整治,提升區域環境形象,形成連線成片的規模效應。
農村環境綜合治理進程中,第一步要解決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站和無害化處理設施,定點、定期集中清理村民生活產生的垃圾;配備環衛工具,建立清潔隊伍,按照“組保潔、村收集、鎮運轉”的原則,治理農村生活垃圾;建造沼氣池,回收利用農作物廢棄物和動物糞便,改善生活環境;加強河道治理,完善水利設施建設。
4.4 發展生態農業,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加大農業生產技術的科研含量,積極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研發農作物生長技術和病蟲害抑制藥物,以及適合滄州地區農作物生長且低毒高效的農藥、化肥,綜合采取技術、工程措施,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4.5 做好對鄉鎮企業污染的控制
對于鄉鎮企業,相關管理部門要采取嚴格的管理措施,執行嚴格的環境準入制度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生產效益差、環境污染重的鄉鎮企業要勒令其停止生產,退廠還林還田。環保部門要加強對鄉鎮企業的執法監管,嚴格控制各類污染物的排放。此外,政府要鼓勵企業投資環境保護事業,以提高經濟效益,減少環境污染。
5 結語
農村環境是國家整體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農村和國民經濟的發展。近些年來,在國家政策和科技的推動下,極大地改變了滄州地區農村的面貌,然而農村環境問題逐漸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要采取強有力的措施預防污染,解決污染,使農村、農業、環境和諧有序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賈麗.簡述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7(1):150-151.
[2] 蘇楊,馬宙宙.我國農村現代化進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6,16(2):12-18.
[3] 侯玉蓮.當前農村環境治理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農業與生態環境,2016(29):61-63.
[4] 孫春蘭.淺談新時期下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存在的問題[J].農業與生態環境,2015,35(12):248-249.
[5] 顏瑤.農村環境污染成因及其治理方法探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3):59-61.
[6] 冷菁,張丹.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及防治措施的探討[J].湖南農機,2014,41(5):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