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鴿
[摘要]績效管理作為當代較為先進的管理方法,在國內部分先進企業的實踐中對變革組織結構與高績效的締造發揮了顯著作用,由此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而當前我國基層政府在自身服務型政府創建過程中面臨巨大的變革壓力,在實踐過程中也開始嘗試借鑒企業績效管理的經驗針對基層政府進行管理,在此基礎上提高了當地基層政府的工作效率與質量。嘗試通過分析基層政府績效管理的現狀,比對分析企業績效管理方法在基層政府績效管理中的可行性,從而提出借鑒現代企業績效管理方法完善我國基層政府績效管理的建議。
[關鍵詞]企業績效管理;基層政府績效管理;借鑒
[中圖分類號]F123.15;F270.3 [文獻標識碼]A
1 研究背景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全球社會經濟、科技普遍高速發展,全球化與其所帶來的國際競爭加劇的影響下,西方諸國存在財政赤字與公眾信任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西方國家以客戶至上與完成公共責任作為目標,首先采取了“政府績效評估”這一概念。而我們一般所理解的“績效評估”是為了完成組織預設的目標,通過促進個人或團隊持續開放與溝通以達成目標產出,其中包括績效計劃、實施、考核和評價、反饋和面談以及結果的應用共五個環節的完整管理過程。
近幾年,部分地方政府在探索績效管理之于基層政府的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績,如南通市政府創立了將機關作風建設共性目標、部門職能工作目標與綜合評議三者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的政府機關作風建設綜合績效考評模式;杭州市近年也提出展開了政府綜合績效考評,通過強化績效管理促進基層政府提高工作效率與服務質量。但當前雖然績效概念在我國政府已擁有了一定程度重視,我國仍因政府績效管理開始時間較短導致較多問題的存在。首先,從我國基層政府績效管理目標與標準來看,當前的績效管理權力高度集中于政府之手,大部分地方政府實施績效管理只是為了完成形式上的考核。其次,在考核標準方面,我國當前考核公務員的標準過于籠統與主觀,“德、能、勤、績、廉”五個標準難以得到細化,加大了基礎政府績效考核的實際操作難度。
因此,在我國基層基層政府急需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及提升基層公務員整體素質的要求下,借鑒我國現代企業績效管理方法并將其運用于基層政府績效管理的可能性成為我們探索的目標。
2 企業績效管理在基層政府績效管理中的可行性
分析
2.1 企業績效管理與基層基層政府績效管理的相同點
2.1.1 兩者基本理論依據相同。無可否認,無論是企業績效管理抑或基層政府實施績效管理,都將“社會公眾”作為評價主體,兩者相同的理論依據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相互分離,也因相互分離導致兩者若缺乏相應的評估約束機制與信息不對稱性,使企業經營者為得到最大化的自身利益損害所有者利益,政府公權力錯位等。
2.1.2 兩者基本目標與管理流程相同。在基本目標方面,企業的基本目標為用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經濟效益,基層政府的目標則是用盡可能節約納稅人的錢為全體公民提供公共服務,這就要求兩者都應在辦公效率與服務質量上得到相應提升。在管理流程方面,無論是企業績效管理或基層政府績效管理,都必須遵循績效管理的基本流程,即完成一個包括績效計劃、實施、考核和評價、反饋和面談以及結果的應用這5個環節的閉環管理系統,只有完成這個閉環,才能實現理想的管理效果。
2.1.3 兩者技術和方法基本相同。在績效管理方面,較常見的有平衡記分卡法、全面質量管理與369度考核等多種,在企業績效管理中這些方法通常行之有效。雖然在具體到基層政府績效管理過程中,為符合基層政府這一特殊主體,需要予以適當變通,但這些基本方法仍可以在企業與基層政府之間相互通用。
2.2 企業績效管理在基層政府績效管理中的局限性
2.2.1 兩者價值取向相異。對企業而言,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無疑是其生存發展的原始動力。但對政府這一特殊主體而言,制定與運用公權力滿足全體公民的公共需求才是其最終目的,績效管理引入基層政府也是在新公共管理活動中更好地實現人民利益。
2.2.2 兩者具體績效目標相異。因企業的價值取向以逐利為主,因此其績效目標相對更為單一,但基層政府在績效管理中的因素包括社會、政治、經濟等多重元素在內,其根本目的在于以更好的社會公共服務換取社會穩定與和諧,從而鞏固其執政黨統治地位。
2.2.3 兩者績效評估方式相異。正因具體績效目標的不同,企業的績效評估方式通常以定量評估的方式完成對財務等經濟效益的指標評估,包括成本、利潤、投資回報率等。而基層政府績效評估時往往采用定性評估來完成對不同評估主客體相對難以量化的績效評估,這也是基層政府績效評估實施過程中較難的部分。
3 對我國基層政府績效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3.1 借鑒現代企業績效管理中的價值導向
現代企業績效管理考核中較多采用強調“顧客至上”的管理理念,將對顧客負責并使其滿意作為考核的重中之重。對于基層政府績效管理而言,為人民服務也是其工作的始終追求點,因此,為體現真正意義上的為人民服務,首先可引入外部評估機制,其次是擴大考核中的民主參與程度,讓群眾以輿論與監督充分參與到基層政府績效考核之中,增加考核的知情權與透明度,以提高考核質量。
3.2 借鑒現代企業績效管理的辦法
盡管基層政府績效管理在理論依據方面與企業基層管理有一定程度上的趨同,尤其在提高各自的管理績效方面,這決定了基層政府績效管理實施的可行性。在實踐過程中,基層政府績效考核管理可參考企業績效評估中的目標管理法、多人評估體系或平衡積分卡關鍵績效指標體系等,運用上述方法能大幅提升基層政府績效考核管理的有效性。
3.3 以定性分析為基礎, 加大定量技術的運用
企業績效評估主要采取“定量分析”的產出量化標準方式來衡量,此種方法在較大程度上增強了企業績效評估的可確定性與科學性。而基層政府績效評估則較少地采取定量方法,定性法由于主觀因素變化較大,通常都將導致基層政府績效評估結果不夠精準。再者,在基層政府實施采購或公共工程中,其實可以通過借鑒企業以定量評估為主的方式,以數量與標準質量等指標來進行衡量。建立以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評估模式構成綜合績效評估體系。
3.4 借鑒現代企業考核做法,注重結果的運用
由于政府的壟斷性使其績效考核標準難以確定,政府機關通常情況下都以社會管理者身份出現在各項社會生活中,由于缺乏企業中的競爭性,基層政府官員往往難以約束自我行為,難以自我提升。而在企業績效考核管理中,績效考核的結果通常能夠作為職位薪酬計算及職位晉升的主要依據,對員工的未來工作提升提供了一定的激勵作用。因此,在當代基層政府績效管理中,應借鑒現代企業考核做法,注重考核結果的運用,將其作為公務員職業生涯管理依據。
3.5 逐步實現基層政府績效管理的制度化和規范化
基層政府工作的工作彈性使基層政府的績效考核標準難以確定,因績效評估工作通常是由上而下進行,對工作評價監督的標準、方式與程序通常由政府自行決定,使績效管理制度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并且通常政府為維持形象,原本制定的績效考核標準也會出現在實施過程中走樣的情況。因此,在我國基層政府績效管理中,應通過完善政策和立法,參考不同企業的績效管理方式,將成功企業的措施引入政府績效管理中,真正實現基層政府績效改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范伯乃. 基層政府績效評估理論與實務[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 羅伯特·S·卡普蘭,大衛·P ·諾頓,等.戰略中心型組織[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