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爽 張華兵 甄艷
[摘要]城鎮化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以江蘇沿海14縣(市、區)為研究對象,從人口、經濟、社會和生態四大方面選取了13個指標,采用熵值法結合GIS技術,對江蘇沿海地區縣域尺度城鎮化發展水平進行了研究,得出:(1)江蘇沿海地區縣域城鎮化水平整體上呈現由南到北遞減的趨勢,通州市、海門市、東臺市城鎮化水平較高,東海縣、贛榆區、響水縣、灌南縣、灌云縣較低。(2)人口城鎮化發展水平整體上呈現“中間高,兩邊低”的態勢,大豐市、東臺市、射陽縣、如東縣發展水平較高;灌南縣發展水平最低;經濟城鎮化發展水平總體上呈現“從南向北逐級遞減”的分布特征,海門市、通州市、啟東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灌南縣、響水縣、灌云縣發展水平較低;社會生活城鎮化發展水平由南到北基本呈遞減趨勢,通州市發展水平最高,灌南縣、響水縣、贛榆區、東海縣、灌云縣發展水平較低;生態城鎮化發展水平呈“北高南低”的態勢,濱海縣、東海縣、灌云縣、東臺市發展水平較高;通州市、如東縣、海門市、啟東市發展水平較低。(3)運用相關性分析對城鎮化發展水平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固定資產投資、個體從業人員、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城鎮化發展水平的相關性較大;生態環境發展水平與城鎮化呈負相關。(4)從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兩方面的協調發展提出江蘇沿海地區城鎮化協調發展路徑。
[關鍵詞]城鎮化;縣域;熵值法;空間差異;江蘇沿海地區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城鎮化是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通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國城鎮化的發展是由中國國情決定的,2014年中國城鎮化率為54.77%。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教授曾經預言:21世紀將深刻影響人類發展、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大引擎是美國的高科技和中國的城鎮化。國內外學者對城鎮化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評估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在城鎮化統計指標方面不同學者提出了不同觀點。例如對人口的劃分類型包括:利用行政建制劃分非農業人口和鄉村人口、用非農業人口代替城鎮總人口、根據人口密度劃分市鎮等。也有學者嘗試從眾多角度對城鎮化的水平與進程進行量化分析,具體方法有:人口比重法、城鎮化與工業化關系法、綜合指標法、多元計量模型分析法。事實上,城鎮化是人類經濟轉型、社會變遷和文化重構等全方位變化的過程,單一的只采用非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來測定一個地區城鎮化水平顯然存在很多不足,如不同的統計口徑會存在較大差異以及不能客觀、全面地反映城鎮化水平等問題。綜合指標法逐漸被學者們采用,如陳明星、陸大道等運用熵值法對中國城市化水平的綜合測度及其動力因子進行了研究;王富喜等運用均方差權值法評價了山東省城鎮化水平測度及其空間差異;劉亞臣等采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我國城鎮化水平進行了綜合測度。綜合指標法不但多角度、多方位的反映了城鎮化水平,而且可以從整體上了解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更有利于城鎮化發展。本文以江蘇沿海14個縣市為研究對象,采用熵值法結合GIS技術,以縣為單位對沿海地區城鎮化發展水平進行評估,對促進江蘇沿海地區城鎮化進程和區域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1 研究區概況
江蘇沿海地區,包括連云港、南通、鹽城三市,地處我國沿海地區中部,是沿海、沿長江和沿隴海蘭新線三大生產力布局主軸線交會區域,長三角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南街國際大都市上海;北邊與環渤海地區相連;西連新亞歐大陸橋和長江黃金水道;東臨黃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江蘇沿海地區處于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海岸線全長954km,屬于海洋性季風氣候,冬季干旱,夏季濕熱,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3~15℃,年平均降水量為900~1050mm。江蘇沿海地區土地資源豐富,人均耕地面積達到1541m2,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53.41m2;沿海灘涂面積達到68.73萬hm2,是亞洲最大的海岸灘涂濕地之一,約占全國總資源的1/4。截止2014年,江蘇省沿海三市地區生產總值達11454.20億元,一、二、三產業產值分別為1091.05億元、5484.43億元、4878.72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9.53:47.88:42.59;三市年末常住人口達2122.69萬人,二三產業從業人員比重達到73.49%;沿海港口眾多,新長鐵路、沿海高速公路、臨海高等級公路貫穿全境,南通、鹽城、連云港三個航空港初步形成完善的區域交通體系。
2 研究方法與數據處理
2.1 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套完整科學的指標體系能客觀、準確反映城鎮化發展水平的現況,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遵循綜合性、科學性、可操作性等原則,結合區域實際從人口、經濟發展、社會生活、生態環境等四個方面選取13個指標,來評價江蘇沿海地區縣域城鎮化發展水平,具體指標構建見表1。
2.2 熵值法
為了克服多指標變量間信息的重疊和人為確定權重的主觀性,確定采用熵值法。在信息論中,熵是對不確定性的一種度量。信息熵值越高,系統結構越均衡,差異越小;反之,系統結構越不均衡,差異越大。熵值法是一種客觀賦權方法,可消除權重確定的主觀因素。它通過個性指標觀測值所提供的信息的大小來計算熵和指標權重,反映指標的變化情況對于系統整體的影響。
2.2.1 數據矩陣構建
2.3 空間處理方法
地理信息系統是實現空間分異有效的方法之一。在Arcgis9.3中采用自然斷裂法,對城鎮化發展水平進行分級評價。
2.4 數據來源
數據主要來源于江蘇省統計局2014統計年鑒,2014連云港統計年鑒、2014南通統計年鑒、2014鹽城統計年鑒;部分數據是整理計算后的結果。
3 江蘇沿海地區縣域城鎮化發展水平空間差異
根據2.2中的熵值法計算步驟,對2014年江蘇沿海14縣的13項指標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計算出相應指標的熵值、冗余值、權重和各指標的得分,結果見表2、表3。
4.2 協調發展路徑
江蘇沿海地區城鎮化發展水平南北跨度大,存在明顯的空間差異,縮小地區差異,促進沿海地區一體化發展是實現江蘇沿海區域城鎮化協調發展的重要任務。江蘇沿海地區要抓住產業轉移和南資北移的機遇,欠發達區域強化二、三產業發展,做精第一產業,充分利用區域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合理引進資金、技術和項目,依據區域特征差異合理優化產業布局減小南北發展差異。另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強化中心城市的功能,更好地發揮城市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江蘇沿海地區社會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壓力仍然較大,沿海地區城鎮化應堅持走生態發展、綠色發展道路,促進產業升級轉型。江蘇沿海地區城鎮化發展水平較好地區,通州市、如東縣、海門市和啟東市,生態環境城鎮化卻位于第四梯隊,說明這些區域偏重重工業發展不但消耗了大量資源而且產生了大量污染物破壞了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城鎮化發展步伐。在江蘇沿海地區未來城鎮化發展過程中,不能只顧眼前經濟發展利益而忽視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產業發展需向低能低污染轉變;充分利用港口資源優先發展海洋產業,提高產業規模和效益;加大環境污染防治控制,改善水、大氣等環境質量,實現區域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方亮.中國城鎮化概念與水平測度研究綜述[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46-50.
[2] 許學強,周一星,寧越敏.城市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王學山.人口城鎮化水平測定方法的改進[J].經濟地理,2001,21(3):16-18.
[4] 陳明星,陸大道,張華.中國城市化水平的綜合測度及其動力因子分析[J].地理學報,2009,64(4):387-397.
[5] 王富喜.山東省城鎮化水平測度及其空間差異[J].地理經濟,2009,29(6),921-924.
[6] 王艷軍,王利,王紅燕.遼寧省城鎮化發展水平測度及其差異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3,41(12):5580-5583.
[7] 王洋,方創琳,王振波.中國縣域城鎮化水平的綜合評價及類型區劃分[J].地理研究,2012,31(7):1305-1316.
[8] 華德亞,左菲菲.合肥新型城鎮化水平測度分析[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1(5):9-14.
[9] 歐向軍,甄峰,秦永東,等.區域城市化水平綜合測度及其理想動力分析——以江蘇省為例[J].地理研究,2007(5):994-1002.
[10] FanCC.TheverticalandhorizontalexpansionsofChinascitysystem[J].UrbanGeography,1999,20(6):493-515.
[11] XuB,WatadaJ.Observedprobabilitymeasurementforurbanizationdevelopmentlevelwitherrors-in-variablesobserv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InnovativeComputing,InformationandControl,2008,4(5):1233-1242.
[12] ShenL,ChengS,GunsonAJ,eta1.Urbanization,sustainabilityandtheutilizationofenergyandmineralresourcesinChina[J].Cities,2005,22(4):287-302.
[13] ZhangKH,SongS.Rural-urbanmigrationandurbanizationinChina:Evidencefromtime-seriesandcross-sectionanalyses[J].ChinaEconomicReview,2003,14(4):38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