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媛
【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詩歌鑒賞既是重點也是難點。而在實際教學中,課堂環節的進行與教師預先的設想往往會有些許出入。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尤為重要。一堂好課,僅僅按照提前備好的教案完成教材的剖析是絕對不夠的,更需要在理解、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不同課堂表現,隨時調整教學方法,力爭創設學習型課堂。
【關鍵詞】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情感;語言品味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在課程改革全面開展的今天,高中語文課堂究竟如何在保持課堂新鮮活力的同時,讓學生有所學、有所得?在本學期學校組織的“五步四課”活動中,我上的一節公開課引發了自己很多的思考。
我上的是高一必修二第二單元《詩三首》中的《短歌行》。高一學生對于詩歌接觸不多,在閱讀詩歌時缺少大局意識,當讀到一首詩時,感覺無從下手,沒有整體的鑒賞意識。而《短歌行》無論從手法上還是感情上,都值得吟詠再三,我認為這正是打開學生詩歌閱讀困局的一個突破點,讓學生從課文中了解一定的詩歌閱讀技巧,訓練和提高鑒賞能力,為今后的課外詩歌閱讀鑒賞打下基礎。
所以本課教學過程中,我想要達成的目標一是要教給方法,二是要培養熱情。《短歌行》教學設計就是基于這種思路設計的。學習目標設定為:
知識與技能:1.背誦、默寫
2.理解詩歌中的感情
過程與方法:1.反復誦讀,理解感情
2.學習詩歌用典等手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曹操思賢若渴,一統天下的雄心和自強不息的精神。
教學設想:1.把誦讀作為學生鑒賞的基礎,在反復吟誦的前提下去體悟感情,讓學生盡量能夠自己分析討論。2.《短歌行》的感情基調較容易把握,難點在于如何深入理解。我希望讓學生通過了解曹操的經歷、性格及本詩的寫作背景來知人論世,有必要給學生補充一些相關知識。
因此在教學活動展開后,圍繞著“把握情感”這個重點也是難點的問題,我提出了三個思考方向: 第一,本詩的詩眼是什么?這個問題設計目的在于使學生從整體上先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初步體會詩人的感情。第一步學生很容易完成,誦讀之后迅速找到了反復出現的“憂”字。第二個問題隨即拋出:手握八十萬大軍意氣風發的曹操,他在“憂”什么?這就需要學生通過對詩歌的具體感知來分析內容。第三個問題也就順勢推出:這種“憂”是怎樣抒發的?這是從感情層面上升到了理性層面,品味語言,了解詩人的創作手法,進而學習一些閱讀的技巧方法,同時也是對文章主題和內在結構的把握,對作者深層情感的進一步理解。
但在實際教學中,課堂環節的進行與我預先的設想略有出入。閱讀欣賞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重點,特別是古詩詞鑒賞。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要能在反復吟誦中不斷充實精神世界。因此在我的課堂預設中,誦讀和鑒賞應該雙管齊下,讓學生在反復吟詠中體會詩中感情,進而鑒賞領悟詩歌。但是我校課堂設置每節課是40分鐘,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應該說時間比較緊張。課堂上在處理誦讀時,為了顧及后面詩歌鑒賞方法的訓練,占用了一部分誦讀時間。這也讓我意識到自己在課堂教學節奏把握上的不足。
犧牲了誦讀時間,在本節課中我力求保存“賞析”這一內容。事實上,古詩賞析在整個高中都是難點,但從高一開始訓練,至少可以讓學生答題有個思路,所以這塊占用時間多。同時,探究題作為這節課的亮點,目的在于讓學生比較辨析,進一步體會作者崇高的人生境界,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這樣賞析和探究兩個環節就較多地擠占了閱讀文本的時間,這是這節課處理不夠完善的地方。課后,和同組的老師一起評課,大家肯定了我在教學過程中對文本和方法的重視,但我卻悵然若失,在上這節課時,還是準備不充分。
我有以下幾個想法,課前的準備中,學生的預習很重要。由于學生程度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學習習慣養成不夠,如果預習任務沒落到實處,課堂上的表現就會一片茫然,老師上課也會陷入被動。這也是我今后組織學習中應該設法克服的問題。今后的教學中,有必要設立“預習復習整理本”,做到預習復習有據可循,依靠檢查和檢測,讓學生把預習、復習落到實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真正充當起課堂的主人?,F在的語文課堂,再走“以教為主”的老路已經行不通了。反思我的這節課,總是想要扮演灌輸者的角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喧賓奪主。過分強調教師的預設內容,忽視學生對語文感受的差異,只能讓教學走進死胡同。我們應該從學生的認知入手,把課堂還給學生。備教材要比備學生更重要,我們總說,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但這句話的實現有賴于教師的引導,教師需要為此而付出更多。每個學生的學情都有不同,但教師可以做到熟練掌握教材,這是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學情做到因勢利導的基礎。對教材如果沒有爛熟于心,學生課堂上再有精彩表現,我們也很難恰當點評,這無疑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面對學生生成的疑問,也會無言以答,喪失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性;更有甚者,面對課堂上隨機發生的、課堂預設環節之外的問題將無法把控,更是浪費了課堂的有效時間。只有做好“備教材”這個前提,課堂教學才能真正做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圍繞學生進行。教師只有積極地更新知識、觀念和能力,才能讓教學的藝術,在這樣不可預知中得到盡情的展現。
本次公開課準備得很匆忙,再加上自己經驗寥寥,所以有頗多遺憾。但通過這次說課、上課,尤其聽評課,的確讓我受益匪淺。經驗和技能只有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才能積累起來,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才更加明白鍛煉和提高的必要,更快地成長起來。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