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林
【摘要】語文教育其本質與藝術教育是相通的,語文教學中的插圖、配樂、劇本等無不屬藝術范疇,將其有機融合,不僅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對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是大有裨益。本文就在語文教學與藝術教育的有機融合方面談談自己的做法。
【關鍵詞】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將寫字教學與書法藝術相融合
認識寫字的重要性。寫好漢字應該是每個小學生必備的一項最基本的素質。寫字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書法水平,還可以錘煉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教小學生寫好字不是希望人人都當書法家,最重要的是把字寫好,寫漂亮,體現出漢字橫平豎直,端正大方的特點。
教給學生寫好字的方法。要寫出一手美觀大方的漢字,一是要教給學生握筆、運筆的姿勢,還要教給學生有關漢字的間架結構,書寫規律,如何收放,從而感受、體會漢字的美。二是要教給學生書寫技巧。如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的力度、速度、走向等,讓學生練習書寫,進行展示、評價,說說字寫得美不美,為什么?三是要指導學生描紅。通過認真讀貼、描紅、臨寫,學生會發現以前寫的很多字的間架結構和字帖上大不一樣,這樣才能在不斷練習中掌握寫好字的方法,并改正自己的不良寫字習慣。
引導學生品味書法的韻味。指導學生臨帖時,要適時滲入顏體、柳體、歐體以及篆刻等書法藝術特點,通過多媒體展現書法大師的作品,加強優秀作品的欣賞教育。引導學生從作品結構的疏密、點畫的輕重、墨色的濃淡、行筆的疾緩中得到美的享受,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寫字的目的。在佳作欣賞的過程中,教給學生一些審美的方法,如靜觀默察,反復玩味的方法。從而逐步激發學生想寫好字、表現美的強烈興趣,培養學生對書法藝術的興趣和愛好。
二、將古詩教學與音樂繪畫藝術教育相融合
領悟詩歌意境美。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入了大量的古詩,它們以優美的詞句、和諧的音韻,贊頌了山川田園之美;贊美了仁人志士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反映了民間疾苦,抒發了個人情感,表明志向,體現奮斗精神。如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詩,選用低緩的二胡曲伴奏,學生在靜聽默想中,憂愁之情油然而生,凄涼之美溢滿心頭。
感受詩歌的節奏美。小學階段選用的古詩平仄相對、韻律和諧,詩句中音節有規律的間歇、停頓,音響的抑揚強弱體現了很強的節奏性,吟誦動聽感人,朗朗上口,具有音樂美,能引起人聽覺上的美感。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一詩,“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戀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節奏明了,輕快,教學時配上民族樂曲中輕快的小調,讓學生合眼吟頌、欣賞,與詩人一起感受到春光在視覺和聽覺上給予的無限美感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詩歌優美的節奏。
想象詩歌的畫面美。詩,是語言的藝術;畫,是線條色彩的藝術。詩畫歷來不分家,一首好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在對古詩意思進行理解教學時,引導學生在大腦中想象畫面,然后借助繪畫工具、借助線條、色彩、構圖、描繪等繪畫藝術手段表現古詩畫面。然后,大家分別展示自己的作品,結合古詩內容進行介紹、講解,進行評議,既加深了對詩歌語言藝術之美的理解,又得到了繪畫藝術美的表 現、鑒賞能力的培養。如詩文《小池》的“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一句,描繪了初夏晴朗而柔和的陽光下,小池上投射的斑駁樹陰,小池中靜靜的不停地細細流出的泉水。為了讓學生體會“無聲、陰、柔”所描繪的意境,我讓學生展開想象:“假如你是詩人,當你順著林間小路來到小池邊時,你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情景?”學生紛紛回答:“我看到的是茂密的樹林?!薄拔铱吹降氖乔宄和该鞯男〕靥?,里面有一眼泉水在靜靜地、慢慢地流?!苯又易寣W生自由作畫。學生越畫興趣越濃,對詩中的畫面美有了深刻的感受。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既加深對詩的理解,又用繪畫的藝術手法表現了美、創造了美、鑒賞了美,審美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三、將課本劇教學與表演藝術相融合
深入理解課本劇。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不少歷史故事、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等,還有歌頌英雄人物的名家名篇以及活潑生動的科學小品文等,如《晏子使楚》《普羅米修斯》《鯨》《陶罐和鐵罐》等。對于這些課文的教學,除了讓學生掌握課文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之外,還要求學生將課文內容演一演,以加深理解,升華情感。
引導學生讀名著。要想使學生完全理解、領悟課本劇,僅靠課本提供的節選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教學中,借助學生對劇本的濃厚興趣,適時推薦學生去閱讀原著,不僅有效幫助學生理解文本,也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組織學生表演課本劇。課本劇和戲劇一樣,集舞蹈、音樂、文學、繪畫于一體,課本劇的編演過程是一個充滿了新奇、智慧、刺激、挑戰的創造之旅,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展開想象和聯想,對課文內容進行再現和加工。要求“小演員”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形象塑造能力,對劇本的理解能力和對角色的感悟能力,等等。因此,課本劇能激發學生的創造稟賦,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的藝術品位及藝術修養。比如:我在指導學生排演《陶罐和鐵罐》一文時,首先指導學生按課文內容分角色,讓“陶罐”和“鐵罐”對話變得口語化、生活化,讓場景通過“說話”活起來。其次指導學生制作陶罐和鐵罐的形象道具,以夸張的手法和對比鮮明的色彩突出陶罐的謙虛和鐵罐的傲慢,以黑板為背景,繪制出皇宮的富麗堂皇,配上對話,加上動作、表情,陶罐和鐵罐的形象馬上變得有血有肉,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藝術創造力得以充分發揮,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表演欲望,培養了對戲劇藝術的興趣和愛好。
語文美育是指以審美教育和美感教育中的美去教育學生,陶冶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和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因此,將語文教學中與藝術教育有機融合,不僅能促進語文教學質量,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在學生“做人”與“成才”的整個基礎教育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