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旺
【摘要】初中語文課堂的導入設計很重要,方法有情境導入法、情感導入法、思路導入法、懸念導入法、音樂情境法。
【關鍵詞】語文課堂;導入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導語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淡化了導語的作用,甚至棄而不用。我認為這是不可取的,新課的開頭開得如何,不但影響整節課的課堂效果,而且更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情緒、注意狀態乃至語言表達以及寫作等。因此,應該真正重視語文課堂的導入環節,
一、情境導入法
在語文教材中,學生都比較喜歡故事性強的課文,但是大部分的篇目不是如此。這大部分的篇目中,有很多是抒情性很強的課文,這些文章一般都是散文和詩歌居多。相當多的學生對這樣的文章提不起太大的學習興趣,要盡快把學生拉進課堂中來,就要創設一個與之相關的情境,讓學生融入這個情境中,從而融入課堂和文本中。在教學《濟南的冬天》時,我是這樣設計導語的:“同學們,一年四個季節,你們最喜歡哪個季節?”學生紛紛回答。四個季節中,除了冬季只有很少的學生喜歡之外,絕大部分學生都喜歡其他三個季節。我又順勢說:“同學們,其實冬天也是很美的,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寫過這樣的一句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我們應該感謝冬天的寒冷,因為這讓我們只要心里充滿陽光,就能夠聞到春天的氣息?!苯酉聛恚乙贿呌枚嗝襟w展示北國雪景的圖片,一邊朗誦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接著,我順勢引學生進入這樣的情境中:同學們,北方的冬季是很美的,比如濟南這個城市,讓我們去看看濟南的冬天到底美在哪里吧。
二、情感導入法
教材中有很多涉及親情的文章,這類文章情感性強,有的激昂,有的深沉,有的喜悅,有的悲憤。教學這樣的課文,適合運用情感來導入。所謂情感導入,就是用充滿與作品一致的感情色彩的語言去感染學生,使學生處于一種良性的情感準備狀態。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時,我是這樣設計導入語的:“同學們,這人世間最美的感情有三種,分別是親情、友情、愛情。最讓我們無法割舍的就是親情。人們常說母愛如水,父愛厚實如山,如果說我們是一只風箏,那么,親情就是風箏的線。不管我們飛得多高、飛得多遠,親情總是讓我們魂牽夢縈。每一個人,只要提及親情,總會觸及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你看那脾氣暴躁黑塔般的李逵,在接母親上梁山的路上,是那么的柔和與溫馨。你再看那盡顯中華男兒錚錚鐵骨的朱自清,不曾為五斗米折腰,卻在世界上最平常、最樸實的父愛面前潸然淚下。”這樣的導語,讓學生沉浸在我所創設的情感氛圍中,達到震撼他們的心靈,從而得到情感共鳴。類似的文章如《老王》《信客》《臺階》等,都可以使用這一方法。
三、思路導入法
所謂思路導入,就是針對所要教學的文章,使用富于啟發性 的語言,引導學生進行聯想、想象思維等,使學生迅速進入預定軌道。這樣的方法,適合用在每個單元的最后一課的教學。如我在教學蒲松齡的《狼》時,是這樣設計導語的:“同學們,我們剛學過《貓》,知道了如何對待弱小動物。今天我們再學一篇有關動物的文章——《狼》。狼是兇狠吃人的動物,如果我們遇到狼,該如何對待呢?”這樣一導,學生的思路與文章的思路及教師講課的思路就統一起來了。
四、懸念導入法
有一種寫法叫作“設懸念”,作用是吸引讀者。在導語中設置一定的懸念,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進入接受知識的最佳狀態,使學生在欲求答案中學習新知識。如我為《奇妙的克隆》一課設計的導語是:“同學們,在我們當中,有各種各樣的‘粉絲。假如你是一個籃球粉絲,你肯定希望再多一個科比;假如你是一個音樂粉絲,你一定會希望再有一個潘瑋柏或者周杰倫;如果再有一個比爾·蓋茨,我們的電腦會更便宜。假如有一天有一個和你一模一樣的另外的你出現在你的面前,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這一切好像只是空想而已?,F在我們買一瓶營養快線只要4元錢,但是容量和一瓶營養快線一樣大小的牛奶賣到3000美元,你相信嗎?實際上,以上所說一切都有可能。那么這可能的實現,靠的就是克隆。”這樣導入,三言兩語就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迅速進入接受新知的最佳狀態。
五、音樂情境法
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寫作主題是“愛”,學生在寫作時,不外乎父愛或母愛的主題。在作文指導時,可以播放關于此類主題的歌曲讓學生欣賞,最好是MV,因為MV不但有聲音,還有畫面,更能夠表現主題。如筷子兄弟的《父親》,或者閻維文的《母親》都是很好的歌曲素材。播放完后,要求學生就歌曲所表現出來的主題或意境談個人看法。學生都會談到共同的話題:父母為了孩子,付出太多;我們應該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感恩父母等諸如此類的主題。我順勢就做動員:“同學們,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的成長,付出太多,我們無以回報,那就讓我們用最真摯的聲音,化作筆下的文字,向父母吐露你們對他們的愛吧。”這樣一來,水到渠成,學生很快進入寫作狀態,同時,一個很好的德育教育的契機也讓老師抓住了。
當然,語文教學的導入設計并不僅限于以上所談幾種形式,同樣導語的設計并不相互排斥,既可單獨使用某一種方法,又可相互滲透。任何事情,只要有好的開頭,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樣,在語文教學中,只要重視語文課堂的導入設計,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