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福生
摘要:西部地區藝術設計類專業發展十多年以來,絕大部分人才培養模式基本上是在母體院校基礎上進行調整。隨著社會市場的變化,根據獨立學院生源自身優勢與缺點,在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上從實際情況出發,補基礎、懂專業、強動手能力與執行力,建立突出綜合素質培養思路。
關鍵詞: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實踐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8)02-0092-02
隨著當今社會市場的變化,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也越來越嚴峻,各設計院校之間為了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都在不斷嘗試不同的教學改革,尋求在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上的突破。在地域上,對于北上廣等一線大城市整體來說,師生能夠接觸到環境的設計氛圍不夠濃厚、能夠接觸到的優秀設計作品數量偏少、能夠與設計行業優秀設計師接觸與交流的機會微乎其微;在教學上,對于師資力量優秀與經費雄厚的公辦專業藝術院校來說,師資力量不足、教學經費不足、人才培養模式不夠成熟、生源層次偏低等,都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效果。學生在不同學習條件下需要在畢業后能夠同質競爭,必須在現有條件下根據藝術設計專業特點,在培養目標、教學管理、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師資培養及激勵等方面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整,設置一套適合西部地區民辦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1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方向
1.1 現有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國際設計文化視野、適應新經濟時代需求的、具有較高審美藝術素養,具備從事藝術設計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掌握現代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技能,熟練運用設計手段的應用型、復合型專門人才。”目前,這是從人才培養方案冊子里能夠找到的人才培養目標。基本上都是照搬口號或者是以學生能夠找到企業就業為主。
1.2 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思路
人才培養目標基本上都是在母體院校基礎上進行細微調整,甚至有的完全照搬,或者是各院校之間互相“借鑒”。
根據獨立學院生源自身優勢與缺點,在如何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上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補基礎、懂專業、強動手能力與執行力,建立突出綜合素質培養思路。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以能力培養為導向,注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積極創造市場機會的能力。
2 為人才培養目標開拓多樣教學模式
2.1 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調整教學內容
1)進行學科互補吸收,加強文化基礎學習能力。通過公共必修或者選修課程采用講課或者強制性自主看書學習的方式對中國傳統文化基礎、設計理論基礎、書法寫作、藝術欣賞等方面知識進行學習。除此之外,應在四年的學習過程中每月至少強制性閱讀1-2本書籍,并撰寫閱讀總結。長此以往,逐漸培養整體良好的學習之風。
2)夯實專業基礎教學,加強專業應用能力。在正常教學中,按傳統教學模式照葫蘆畫瓢,加強基礎教學;在專業綜合課程項目中,訓練基礎的應用能力和拓寬專業學習的廣度和深度。
3)打造藝術設計創新創業孵化項目。藝術設計專業具有獨特的實踐優勢,借助目前教育部門提供創新創意實踐項目立項契機,可重點開展以公共藝術(陶瓷、鍛銅、纖維藝術)、廣告設計、攝影攝像、室內裝飾、地區民族特色為主體的創新創意項目。工作室老師鼓勵并指導學生通過立項形式對進行相同方向進行持續性的打造,突出藝術設計專業辦學特色。在項目創新過程中,根據學生個體情況,把學生學習重心轉向創新綜合素質與專業實踐相結合。
2.2 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改善教學方法
1)受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和學生生源質量下降等各方面原因的影響,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多數學生以一種“被動”狀態貫穿于學習中,思維難以得到發散性的擴張。導致學生在進行實習和工作中養成“等”的習慣,等著領隊分配任務、講解設計思路,等著業務員與客戶進行溝通……。
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工作室教學等同于設計作品的整個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改變學生被動式的聽課模式,將學生轉變為課堂的主導者,督促和要求參與整個課堂教學。在工作室教學中,把學生分為若干個工作小組,以小組形式參與課程知識點的教學,參與教學過程中的角色溝通,參與課程作業方案的隨堂評價過程等。在進行設計訓練的同時,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自學能力、傾聽客戶要求的素質培養。
2)利用新媒體進行課堂教學與課外輔導。近年來,新媒體發展迅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課堂上玩手機的情況逐步成為常態,極大程度影響了課程學習效果。在影響課堂教學的同時,智能手機的便捷與迅速也為我們帶來許多的便利,課堂上對此稍加利用,便可以成為教學的一大助手。比如課堂問卷式參與教學、搶答式回答問題、利用“群、組”的優勢發送教學資料、遠程語音課外輔導等,輔助視頻教學,讓手機新媒體成為教學上的新幫手。
2.3建立校內專業工作室實行實踐性教學
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為了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保持老師和學生的設計一線敏感度,提升實踐動手能力,實現學生與企業的零距離對接,根據不同專業方向建立合理的實訓平臺顯得尤為重要。
1)以學院資源為載體,根據各專業優勢扶持、建立相應的工作室。通過學院資源和經費扶持,建立“學院+公司”模式的工作室實訓中心。學院提供專業設備和業務資源,教師與專(兼)職設計師提供專業服務,以有償服務模式實現工作室的公司化正常運作。
2)工作室基本特征。工作室具備公司的基本特征,同時又是一個教學場所,肩負著專業人才培養的責任,工作室以負責人為主,組織開展各種科研、實踐及教學活動,通過學院、教師等引進校內外設計實踐項目,通過工作室各設計小組協作完成。
3)建立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建議在一年級、二年級完成三大構成、手繪能力訓練、專業思維訓練、軟件學習等設計基礎課程及專業選修課;三年級開始進入工作室,通過項目實踐操作進行專業綜合必修課程學習;四年級學生也選擇在工作室以設計師身份進行實習,也可通過與企業、設計公司合作選擇實習地點,在實習過程當中,以工作室為單位進行畢業設計創作。
在工作室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參與實際項目的方案設計,將學生的優秀方案作為備選方案參與匯報;組織并鼓勵學生參加各種不同的設計競賽、競標,以此提升專業業務能力;以工作室負責人為主,每年組織工作室成員和學生向科研部門申報各類教學、科研課題,并帶領大家完成各種研究項目。
2.4 建立校外企業合作教學機制
獨立學院如果僅僅通過自身條件,工作室教學改革及后續發展都有一定難度,因此,必須借助外部企業力量共同辦學。
學院和工作室共同努力,對外聯系簽訂一定數量的企業和公司作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作為工作室教學的輔助。在日常教學中,校外企業可根據自身情況向工作室提供一定數量的項目進行合作教學,在項目合作過程中,企業根據項目需要外派項目負責人或設計師進入校園進行項目講解;可根據自身需求吸收高年級學生進行實習實踐。實現學校與企業之間“零距離”接觸。
3 為人才培養質量提供管理建設保證
3.1 宏觀教學質量管理
教學質量是教育發展的核心。在受限于母體學校和教學經費有限的獨立學院,在數量與質量關系問題上尤為突出。
嚴格要求畢業標準,控制教學效果。獨立學院教學經費主要來源于學費,因此在畢業標準和課程考核上常常在有意無意之間教育與創新有所松懈,逐漸影響到學費等于畢業證的學習歪風。制定嚴格的學位標準和課程考核要求,并在教學過程中嚴格執行,保證教學效果。
3.2 設立良性教師激勵制度,支持教學管理建設
教師,是教學的核心。目前,獨立學院普遍學生多,教師少,師生比例嚴重失調。教師層次基本上以年輕老師為主,在師生比嚴重失調的情況下,大部分專業老師被繁重的教學任務所困,無暇顧及教學質量和自我學習。此外,社會生活壓力使得年輕老師主要精力放在經濟創收上,以保證家庭正常生活,也會導致在課堂教學上投入不足。除提高教師工資待遇,保證教師正常生活所需之外,設立良性教師激勵和晉升制度,以保證教師兢業教學。
3.3完善教學設施,保證教學計劃順利進行
擴招使得在教學設備投入不足的問題暴露明顯,無論是教室、畫室、教學設備(工作室電腦、陳舊設備更換、印刷等制作設備)缺少,只能導致在課堂教學上紙上談兵。在教學經費允許情況下,逐漸完善教學設施,以保證教學計劃得以順利進行。
3.4 培養學科帶頭人,帶動工作室教學建設
具有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藝術設計教學中人才培養的保證。在工作室模式教學中,工作室負責人要求專家、教師、管理者、學者的結合;在這一類型的教師培養上,政策上安排參加高層次教育培訓、進行企業實踐掛職、鼓勵并扶持參與各項社會生產項目。通過政策上系列的扶持,短期內具備較強實踐動手能力,在行業小范圍內具有一定權威形象。通過學科帶頭人的權威形象逐步擴大工作室和學院的影響力。
4 結語
處于相對落后的西部地區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無論從師資、教學設備、學習氛圍等,都無法照搬母體院校與一、二線城市的設計院校。根據自身條件出發,制定適合自身生源的人才培養方案,與時俱進,不同教學階段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基礎學習、提高動手能力、培養獨立思考的創新創業人才。細節決定成敗,無論是優秀的培養方案還是兢業的教學過程,都離不開嚴禁、細微的教學質量管理,淡化學生成績是學習的唯一負擔、領課酬是教師上課的唯一動力,從教學質量、激勵制度、教學設備、職業榮譽感等方面提高教師與學生的思想意識,激發他們逐步提高自己的動力,真正實現人才培養為社會服務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許傳宏.關于藝術設計教學管理的幾點思考[J].藝術百家,2006(2)
[2]陳教斌.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初探[J].藝術百家,2012(2)
[3]孫湘明,蕭沁,對高校設計教育發展的深層思考[J].裝飾,2005(9).
[4]孫以棟,志奎,陳煒厚德健行,創新創業基于工作室制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J].教學檔案,2009 (02)
[5]胡濱.藝術設計專業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文學界(理論版),2013(1).
[6]曾麗娟,吳健平高職教育媒體創意設計專業產學研合作模式的基本特征、實現途徑的研究與實踐[J].北京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實踐與研究,201 (12)
[7]常小勇.高職媒體創意設計專業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及選擇的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