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期的教育事業發展速度非常快,整體質量也得到了極大提升。雖然理論上有了很多新的內容和體系,但是對于經典項目的關注度,一直以來也沒有降低,比如各類中華文化。其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不僅有利于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也有利于提升學生個人素質,具有很高的時代意義和實踐價值。筆者試圖對此展開研究,探索如何在我國各地小學語文教育中合理的納入孝道文化,進而促進整體教育實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孝道文化;小學語文教師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是我國中小學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科目,學習該科目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個人素質和實際的文字實力與閱讀實力,還可以與中華傳統文化相互結合,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的實力,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結合實際的情況來看,很多的孝道教育都停留在紙面上,而沒有深入到實際中來。因此,筆者試圖結合實際教學情況,談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日常的教學中引入、合理引入我國的各類傳統文化教育,提升學生踐行孝道文化的效率,以孝道文化為例來研究實際的結合之道,進而促進整體教育實力的進步。
一、孝道文化重要性概述
孝道文化最早出現于我國春秋戰國時代,是由儒家學派所建立的,在數百年歷史積累下逐步地成為我國的民族精神,得到了眾多人的認可和贊譽。《論語·學而》言道:“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孟子結合孔子的理論與實際社會發展,歸納五大類的孝道文化反面教材的例子,給世人以警示。新時期,我國的語文課本也加入了很多孝道文化的課文,比如《可貴的沉默》《懷念母親》,都是對于母親孝道的最好描述,不僅文字非常優美,實際感情也非常感人,這對于孩子們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整體來看,我國語文教育中的孝道文化推廣意義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各類的孝道文化傳播與學習有利于促進家庭和睦。新時期社會發展速度極快,很多傳統意識和想法都遇到了極大的沖擊,這其中很多新理論是有意義的,但也有很多理念是錯誤的消極的對于社會的發展是不利的。弘揚孝道文化有利于重塑人們的意識,在新時期各類想法的沖擊之下,保證學生家長的正確觀念,促進家庭的和諧,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個人成長提高,對于家庭而言也是有意義的。踐行孝道文化,是我國民族發展的必然選擇。
其次,對于社會的穩定和人才的培養是有利的。孝道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部分,將其納入到我國語文教育體系中,可以系統地協助學生來學習有關知識,相比于自我學習,整體的效率肯定會高很多,質量也會好很多。這對于社會人才培養自然是非常有利的。
再次,語文學習加入孝道文化也有利于提升民族意識和精神的傳播,這與我國政府堅持的進步理念是相符的,也是符合時代要求的行為,是值得學習借鑒的。我國的教育體系需要結合大政方針確立實際發展方向和規劃,因此這也是有積極意義的。
二、小學語文教學結合孝道文化的探索
首先,相關從業者必須注意在實際的教育中,要從小處著 手,挖掘孝道的實際意義與實際教學相互結合。語文學習具有感情優勢,尤其是在各類課文的學習中,了解和發掘其中的感情內涵對于實際的教育有很大的幫助,其中有很多關于孝道文化的課文,結合這些課文來教導學生如何理解孝道,發揚孝道,就會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為人的終身精神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促進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教師在對這些文章進行教學的時候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適當進行指導和引導,挖掘每一個文章中的細節。尤其是與孝道教育有關的細節,以此為入手點,讓學生學習孝道了解孝道,掌握孝道,循序漸進地感悟到孝道的重要性。
其次,以筆者實際的從業積累看,漢字雖然非常小,卻沉淀了中華民族非常豐富的傳統文化,所有的漢字都有自己的意思,這就是象形字的意義所在,各類造字方法都從不同的側面直接或者間接地反映了祖先的各類思想、心理特征和社會習俗,由此所帶來的社會文化內涵,是值得學生和研究者共同認識的。漢字是表意文字,所以,在校的學習可以結合孝字來入手。孝字是一個會意字,上面是一個老人的老字,下面是一個兒子的子字,兩者合成在一起,就形成了孝字。老自然指的是上一代,兒子指的是下一代,上一代和下一代融合為一體就稱為孝,下一代必須支撐著上一代共同發展,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家庭。筆者在實際的教育中,結合這類方式發現可以獲得非常好的效果,這就是實際應用的體現。
再次,孝道的語文學習可以結合閱讀的方式來進行,這里所指的閱讀,包括學生課上、課下自我閱讀與孝道文化相關的課文,也包括動情地放聲朗讀相關的孝道課文。語文課堂學習本來就是和德育本身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所以兩者是絕對不可剝離的,如果剝離了德育教學,那么語文課堂的實際意義就將減少許多,從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來看,在《第一次抱母親》的教學片段中,就可以結合有感情朗讀的方式來提升學生對于孝道的理解。在《燭光里的媽媽》中,則可以結合背景音樂的朗讀模式來提升學生對于孝道文化的認識。
三、結語
對于學生而言,學習最重要的目的不僅僅是學習知識,還要學會如何去做人,我國的歷史非常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將傳統文化教育模式引入到語文學習中,是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對學生未來發展將會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作者簡介:梁帶春,女,1967年生,廣西南寧市人,大學專科,一級教師,現任教于廣西南寧市西鄉塘區石埠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