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娜
【摘要】隨著電子產品以及網絡的普及,閱讀逐漸退出了我們生活的圈子。工作壓力大,學業任務重,沒有時間去讀書,殊不知閱讀其實是一個修身養性、自己和自己對話的機會。初中生已經有相當成熟的心智,需要更多的機會去了解外面的世界。那么,該怎樣在學校里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呢?讀書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初中生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擴展知識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與其說閱讀是一種能夠認識世界的方法,不如說閱讀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只有靜下心來去讀書,去沉淀自己,去發現自己的內心,才能更好發展。在初中生進行閱讀的同時,老師也應該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以身作則。那么,目前的狀況是,初中生壓力過于大,學校沒有留時間給學生專門讀書。另外,學生天性愛玩耍,對讀書有一定的抵觸情緒。針對這幾種情況,我們應該怎么做呢?下面對此進行詳細分析。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閱讀其實是一個動態化過程,是一個不斷輸出與不斷輸入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的過程。與此同時,閱讀也是一個表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過程,在不斷變化過程中塑造了自己以后的性格。據報道,中國人均讀書不超過兩本,而有的國家人均讀書甚至高達幾十本。其實這反映了一個現象,現在的家長普遍認為,學好語數外,走遍全球都不怕,甚至對孩子的英語學習抓得特別緊,認為閱讀就是一個看書識字的過程。其實不然,看書是一個自己與作者交流的機會,去碰撞思想的火花,去嚴謹地進行邏輯推理,去深入了解作者的故事,知道自己內心的想法。但是就目前調查來看,初中生閱讀能力不容樂觀,原因有以下幾點:
1.家長與老師都沒有足夠重視,認為學好專業課比閱讀重要,人文氛圍不夠濃烈。現在習主席大力發展民族文化,這正是國家認識到了應試教育的短板,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補救。但是大多數老師已經形成固定的教學模式,認為閱讀不重要。其實,閱讀是一切事物的基礎。我們做數學題時理解不到位;與別人交流相對來說比較困難;寫作時沒有素材,太浮躁,不能安安靜靜地去做一件事情。這些都是閱讀量太少了。
2.學生本身對閱讀有一定的偏見,總是認為看書不重要,看書是浪費時間。總的來說,沒有了解過外面的世界,不能真正了解到自己以后的人生目標,不知道自己的需求。
3.學業壓力太大,沒有多余的時間去閱讀,或者說是抗拒閱讀。畢竟閱讀是需要十分安靜、十分需要定力的一種行為,不能像一些活動,立馬就能看到效果。閱讀是一個日積月累的事情,量變才能達到質變。但是在這期間,學生可能會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堅持到底有沒有用。沒有意志力,是大多數學生抗拒閱讀的原因。
4.急于求成。就和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是一個道理,個別學生想要閱讀一本書就取得巨大的成就,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只有去體會讀書帶來的樂趣,一步步去發現自己,然后找到更適合自己的。
5.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讀物,比較迷茫,久而久之,就放棄了讀書,或者讀書斷斷續續,不能一直很好堅持下去。記起來讀一會兒,記不起就把書留起來。習慣養不成也無濟于事。
6.不能積極進行總結整理與回顧,看書只是片面地停留在看字,沒有深入作者的內心,不理解讀書的意義,久而久之會發現自己還是沒有什么進步,然后就放棄讀書。
二、解決的措施
初中生已經有成熟的心智,有自己的判斷力。所以,老師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多給學生一些引導,然后讓學生自己去判斷, 選擇適合自己的圖書。
1.老師也要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帶動學生一起學習。最近一段時間國家提出中國綜合力量,提出整體文化素養,多開展與此相關的一些活動。比如每周在特定的時間召開閱讀主題班會,大家互相交流,或者在全校范圍開展辯論賽,或者特定主題演講比賽。這都是很不錯的方法。
2.如何讓學生愛上閱讀呢?俗話說,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老師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想要找到更合適自己學生的教學模式,不妨用心去設想幾種模型,深入學生內部,與學生進行交談、了解,并且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試圖找到最好、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不同年級的學生,教學方式也不同,切記不能生搬硬套,要找最適合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年齡的不同,適當做一些調整,要因材施教。
3.興趣是一個孩子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有了做事情的動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習慣。這個時候,閱讀量慢慢地加大,自己的能力也能感覺到在提高。
4.現在科技比較發達,學校可以在寒暑假組織不同學校進行交流或者學習,在與別人的交談中可能會有別的啟發。或者和外面一些補習機構學習新的方法,積極交流,定期合作分享。
5.多種方式閱讀,不僅僅局限于課本。不同年級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方法,學生的接受能力普遍比大人強,抓住孩子的興趣,慢慢深入到課本里,這可能比老師強加灌輸給學生讀英語課外閱讀書效果要好,如果老師引導方式不當,會使學生產生抗拒心理。
三、總結
增見識長學問,拓展思路,改變思維習慣,促進個人進步,消除寂寞,凈化心靈、修身養性、休閑娛樂。閱讀雖說不能改變我們的命運,卻可以改變我們的性格;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可以豐富我們的思想,提高我們對生活的認識,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使我們更加理性地看待現實問題。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