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寧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如今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傳統紙質書籍被電子書籍所替代,圖書館也由傳統意義上的圖書館轉化為電子圖書館,電子書籍已經逐漸發展為當下最流行的閱讀形式之一。因此,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也深受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的影響,網絡技術在為人們生活工作與學習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給漢語言文學的閱讀與發展造成了影響。那么尋找網絡與漢語言文學的共通點,巧妙運用網絡提供的便利,提升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效率是當代漢語言文學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考慮因素。本文就通過分析網絡時代與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的關系及問題,從多個角度提出網絡時代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的策略。希望以此提高漢語言文學學習者的體驗,讓漢語言文學緊隨時代發展潮流。
【關鍵詞】網絡時代;漢語言文學 ;經典閱讀與體驗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使網絡被廣泛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教育業中的漢語言文學領域也并不例外。漢語言文學的學習除了使學生掌握漢語言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其中的經典閱讀就對人文精神與傳統文化的傳承有著重要作用。在網絡環境下,各種媒體為閱讀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如果合理科學地運用這些資源便可以提升漢語言文學的閱讀效率,否則,各種形式的網絡文學作品也可能誤導漢語言文學學習者。因此,網絡與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之間的關系值得思考、體驗探究。
一、網絡時代與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的結合點及關系
網絡時代與漢語言文學這兩個看似一古一今的矛盾雙方,其實是有可以將二者平衡的結合點的。互聯網中包含大量資源信息,而紙質書籍有限且零碎,缺乏系統性與統一性。因此,互聯網可以有效填補紙質書籍在保存與資源獲取方面的不足。將互聯網應用于漢語言文學中,不僅可以獲取大量經典閱讀的寶貴研究資料、拓寬搜索者事業、拓寬信息渠道,還可以讓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者靈活地進行經典閱讀,打破原有閱讀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其在有網絡的情況下隨時安排時間與場合閱讀。另外,互聯網聯通世界,具有極強的開放性,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學習交流并進行經典閱讀,其閱讀內容也可以在世界范圍內不斷被研討。這一方面有利于我國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的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另一方面也能了解國外對漢語言的想法及理念,有利于漢語言文學學習者將知識融會貫通,增強對經典閱讀的理解。
二、網絡時代與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的“沖突”
網絡是新時代的產物與標志,它的進步給人們帶來很多便利。但是對于教學內容比較特殊的漢語言文學而言,二者之間存在的沖突影響了漢語言文學教育的發展。其沖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網絡與漢語言文學著作在時代上的沖突
盡管網絡興起時間晚,但現階段的年輕人從小就沉浸在了網絡世界里,已經習慣了有網絡的大環境,樂于接受新鮮事物的他們很難沉下心來。然而漢語言文學所及經典著作很多都是經時間的積累的智慧結晶,無論是早期的《紅樓夢》《水滸傳》,還是近代的《雷雨》《駱駝祥子》等,其反映的內容時間跨度大,距今歷史較遠,所描繪的社會背景與當今時代相差甚遠,很多學生無法融入文學作品,體會時代氣息。這就是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的一大障礙,它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著作閱讀。
(二)網絡與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在表現形式上的沖突
盡管網絡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漢語言文學作品資源,但是許多學生寧愿將時間花在上網玩游戲、購物上,也不愿意利用現成的網絡資源查閱并關注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學生關注的焦點往往是網絡上的花邊新聞。這不僅浪費了寶貴的網絡信息資源,也使學生的閱讀能力下降,停留在了淺層次的只有簡單文字標題、通俗白話用語、大量粗糙圖片的花邊新聞上。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習慣甚至也被帶偏成簡單閱讀標題,走馬觀花地看看文章梗概,不假思索地切換下一篇“閱讀”。而恰恰相反,漢語言文學的閱讀內容一般思想深刻、情感深厚、寓意深遠,無論是作者的情感還是文章的主旨,都需要閱讀者仔細思索、深加研討、細細體會,才能在作品中尋到智慧,得到啟發,這是一種深層次的積淀,是簡單閱讀無法體會到的心靈感應。
三、網絡時代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的實施策略
(一)拓寬閱讀渠道,深化閱讀的情感體驗
在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中,教師在介紹和分析時保證高中生深入了解經典作品內容的關鍵的同時,也要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與時俱進的精神,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不斷拓寬閱讀漢語言文學經典的渠道,這不但能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加深學生對經典的理解與認識,從而鞏固閱讀。例如在閱讀《紅樓夢》時,學生可以借助網絡平臺通過多媒體設備觀看與之相關的影視劇及資料,教師在播放中適時解讀故事情節所表達的思想與情感,描繪出現的人物的性格,進一步加深對經典作品的理解,深化情感體驗。表演文學作品也是理解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并體驗其中所蘊含情感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有很多經典作品都可以改編成話劇、戲劇、電視劇,學生在閱讀漢語言文學經典時就可嘗試翻演作品,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心理與作品特色,使閱讀充滿樂趣。例如針對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雷雨》,這是曹禺創作的話劇,描寫封建色彩濃厚的資產階級家庭的悲劇,劇中的周樸園作為資本家大家長是自我的、偽善的;少年周沖則是被新思想所影響,被冷漠的家庭逼瘋;周萍卻對過去的所作所為充滿罪惡感,企圖逃離現實,等等。這些人造成兩個家庭的悲劇,學生可以通過表演的形式進行深入的閱讀與理解,充分體驗封建社會遺毒的巨大危害。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經典閱讀不僅是學生個人的陶冶情操,教學中仍需學生積極參與。因此,老師應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對經典作品閱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入曲折離奇、內容豐富的情境之中,讓學生感受到那或喜或悲或怒的人物感情,從而引發他們對作品的共鳴,全方位地把握作品含義,提升鑒賞品位。另外,為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與閱讀形式,利用道具及燈光盡量還原作品情境,并增加配樂烘托作品氛圍并表現作品情感變化。這樣一來,學生便可以充分把握作品內涵與情感,并提升對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的學習興趣。
(三)增強經典閱讀課堂的藝術性
漢語言文學本身是一種藝術,對于其經典的閱讀也應該是一種藝術性的學習形式。例如《紅樓夢》,其講述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其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位,每個人物都有不同的心理、肖像及情感變化。在課堂上的短暫教學很難使學生真正理解作品內涵,體驗人物魅力,因此,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等增加課堂的藝術性。比如,利用多媒體播放《嘆香菱》一曲,引導學生對香菱人物的感性認識及對該人物的進一步探究,從而讓學生進一步研讀《紅樓夢》。另外,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查閱與此書相關的國內外評論,并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或演講,在主動發表自己的觀點的同時提高經典閱讀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與學習興趣。
四、結語
綜上所述,網絡時代的到來對于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避免學生對網絡的依賴,并對網絡帶來的不利因素加以引導與監督,將網絡與漢語言文學巧妙融合在一起,讓互聯網服務于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以此推動我國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提升學生文學造詣與素養,提高學生的經典閱讀興趣,推動漢語言文學教育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白瑪才吉.新時期網絡時代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和體驗探究[J].名作欣賞,2016(35).
[2]樊星.網絡時代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與體驗[J].語文建設,2013(23).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