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字是記錄漢語的符號系統,由于漢字筆畫復雜、結構繁雜等基本特點,其成了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難點。在對外漢語教學方面的漢字研究主要集中于漢字的本體研究,對于偏誤現象的研究,大多為形聲字偏誤研究、留學生漢字書寫偏誤現象、偏誤語段等。本文以泰國初中級漢語水平的留學生為例,試對初中級階段漢語水平的泰國學生在漢字書寫中成系統性出現的、半包圍結構漢字書寫偏誤現象進行具體分析,淺析造成系統性偏誤的原因,并以教學實踐為基礎擬提出解決的對策,避免類似這一系統性偏誤的反復出現,優化初中級漢語水平留學生的漢字書寫水平,培養其規范準確的漢字書寫意識,從而提高其漢語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對外漢語;漢字教學;半包圍結構;偏誤分析
【中圖分類號】H19 【文獻標識碼】A
一、對外漢語的漢字教學
對外漢語教學的任務是訓練、培養學生正確使用漢語進行社會交際;其中的漢字教學任務主要是漢字的音、形、義的教學,更進一步則是要培訓學生運用漢字的能力,為高級階段的讀寫譯打下良好的基礎。漢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也包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是對外漢語教學和漢語國際傳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和工具。如果不學習漢字就無法真正了解中國文化,相當于一個文盲。在初中級階段,我們應培養外國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和學習漢字的能力,如果學生對漢字感興趣,就會促進他們學習漢字的愿望,從而減輕學生的畏難情緒,可以對常用的漢字,在能識讀的基礎上,書寫正確。研究對外漢語中漢字教學的偏誤現象,對于掌握偏誤規律,制定教學對策,有針對性地避免偏誤,提高漢字水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對于漢字的偏誤分析的論文方面,根據所查閱到的資料,以及主要參考黃炎的《對外漢字偏誤分析研究綜述》表明,大多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偏誤分析:一是從漢字的字形、字音上進行偏誤分析,這方面的著作主要是集合了漢字的形音等其他更綜合的因素,對留學生漢語漢字習作中所出現的書寫偏誤進行了分析,音別字及同音字更容易出現偏誤進行了分析;二是對學習者的國別進行分類的漢字偏誤分析,例如非漢字文化圈的國外留學生的漢字偏誤分析,以及漢字文化圈內的留學生易造成的漢字偏誤分析;三是從字形的書寫上進行偏誤分析,主要把對錯字的分析放在漢字的字形上,對字形的具體構字單位進行分析,例如筆畫、形旁等。
二、半包圍結構漢字書寫偏誤現象
漢字是象形字,與拼音文字有著非常大的區別,從其自身的特點來看,漢字通常是從基本筆畫構成基本部件,再由部件組成完整的一個漢字。漢字是形、音、義的結合體,是表意文字,不同于表音文字,漢字數量大、筆畫大、結構復雜,每個字的形、音、義都有差別,不容易掌握。漢字的結構主要有8個,分別為:獨體字、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半包圍結構、全包圍結構、品字形結構,其中又以左右結構居多,約占漢字總數60%以上;在左右結構中,又以左形右聲居多。
筆者擔任漢語教師6年,通過教授《漢語基礎寫作》《漢語寫作》等課程,以及“漢字聽寫大賽”等多項漢語活動比賽,在大量初級漢語泰國學生的作文、漢字書寫中,找出常見的偏誤;本文以分析語料為主,加上實際案例的結合,試著探討了半包圍結構漢字書寫偏誤產生的原因,希望總結出一定的偏誤規律,以此達到減少類似此類偏誤,優化對外漢語教學的目的。
從所收集到的廣西外國語學院的在校大一到大三漢語專業的泰國留學生的平時習作、試卷語料來看,常見偏誤現象有部件、結構兩方面;本文從結構方面分析,尤其是系統性的半包圍結構漢字書寫偏誤現象較為明顯,半包圍結構的漢字經常會寫成左右結構,在選取的語料中該校大一、大二學生的習作“iPad”“我的老師”等主題,共152篇平時習作的漢字書寫情況來看,主要出現了以下的半包圍結構漢字書寫偏誤現象,例如:
(1)“起”字,寫成左“走”右“己”字的左右結構的現象共出現了33處。(2)“過”字,走字底的撇與“寸”字并沒有形象半包圍結構,而是左右結構,共出現了12處。(3)“隨”字,會容易寫成左中右結構,或是把中間的走字底會寫成言字旁,該偏誤共出現了5處。(4)“道”,走字底與“首”字寫成左右結構,也有缺失走字底的偏誤,共出現了5處。(5)“還”,寫成左右結構,該偏誤共出現了36處。(6)“通”,寫成左右結構,該偏誤共出現了5處。(7)“適”,寫成左右結構,也有寫成“話”字的偏誤,共出現了2處。(8)“爬”,寫成“爪”“巴”左右結構,偏誤共出現了1處。
同時,我根據自己在教學實踐中對泰國學生平時作業、考試中書寫漢字差錯的詳細記錄,加上在首屆廣西外國語學院的漢字聽寫比賽中,發現初級漢語水平的泰國學生,在漢字書寫錯誤的幾個方面主要為:筆畫、部件、結構;其中半包圍結構漢字(尤其是走字底)的系統性偏誤現象較為明顯,學生非常容易將半包圍結構的漢字寫成左右結構,變成錯字。例1:“我還沒吃飯。”其中的“還”字,走字底的下面一撇并未與“不”字形成半包圍結構,而是將撇寫成橫或鉤,與“不”字形成左右結構。例2:“你幾點起床?”其中的“起”字的偏誤現象,與例1一致。
三、半包圍結構漢字書寫偏誤原因
(一)二者文字的差異
相對泰語的文字系統而言,漢字是一種更為立體的結構,不同于泰語的元音標符文字(用在輔音字母的四周標示代表元音的符號),它對各部件在字中有固定的位置,上下、左右、高低、大小等,不能隨意改變,部件與部件之間,是一種立體的結構;泰語相比之下,則是直接從左到右的線性排列書寫,雖然說它的元音及聲調也標注在輔音的四周,擁有固定的位置,但是由于漢語的部件、偏旁等,遠遠多于泰語的字母,結構也迥異不同,因此對于初中級階段的漢語學習者而言,是非常難掌握的。
(二)認知上的偏誤,認為左右結構為最多
在漢字的結構中,左右結構占了60%,因此初中級階段的外國學生在剛接觸漢語的時候,沒有確切掌握漢字偏旁部首及結構的規律,所以在接觸到半包圍的漢字結構時,會誤以為是左右結構,因而出現偏誤現象。
(三)教材、課堂也無過多涉及
傳統的對外漢語教材中,幾乎只對漢字的筆畫進行教學,課堂上老師也是要求學生們進行機械的模仿為主,學生很難記住漢字復雜的筆畫,因而總會出現漏字、錯字、錯位等現象;漢字課上學生因為覺得枯燥及學習困難,因而興趣并不大,老師也容易忽視漢字教學。
四、教學對策
泰國的對外漢語教學相對于其他國家而言有一定特殊性,其他國家地區的對外漢語教學對象大多為成年人,而目前泰國本國的對外漢語教學對象主要是當地的中小學學校,教學對象年齡的差異性,決定了其在外漢語教學中應更注重樂趣性,使學生們對漢語、漢字產生興趣,不畏難,不抵觸漢字結構復雜、筆畫繁多、識記困難等基本特點。
從漢字的結構類型來看,實際上漢字常用字的基本結構類型有限,并且不算復雜,如果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初級階段,對學生進行漢字教學部件、結構的系統訓練,那么可以最小化地避免類似于半包圍結構漢字書寫的成系統性偏誤的發生。初學漢語外國學生的漢字結構教學不可能建立在長篇大論的理論解說上,因此我試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提出以下幾點教學對策:
(一)利用多媒體輔助漢字教學
課堂課件中,加入Flash動畫及多媒體是非常必要的,傳統的漢字教學法一味地強調漢字的筆畫順序等,對于母語非漢語的外國學生來說,是十分困難的。抓住漢字的字形,以動畫Flash的形式,可將漢字的偏旁、部首分開展示,從而改進枯燥的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針對性強,形式多樣的教學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加入游戲環節鞏固復習
寓教于樂,讓學生進行游戲競賽,在游戲中評比,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果出現同樣錯誤的情況,學生也會在游戲達不到最好結果的時候,容易記牢犯的錯誤。
五、結語
該次偏誤分析主要建立在廣西外國語學院的漢語專業學生平時上課時所收集到的留學生習作語料上,結果可能會因為主客觀的因素而使分析結果的信度有所降低。但是因為該類型偏誤在不同水平(大學漢語專業大一至大三)的學生中成系統地出現,因此筆者嘗試著從漢字部件結構著手,以泰國初中級漢語水平學生為例,對其半包圍結構漢字書寫偏誤進行淺析,以進一步提高初中級階段學生漢字書寫水平,從而有針對性地加強初級漢字教學,研究出實用性強的教學對策,并力求該教學對策同樣適用于對外漢語教學初中級階段的漢字教學,提高外國學生正確識記、書寫漢字的水平能力。
參考文獻
[1]潘文國.漢字是漢語之魂——語言與文字關系的再思考[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9(2).
[2]范祖奎,彭國慶.對外漢字教學中的漢字研究[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08(3).
作者簡介:溫秋敏,女,1988年生,廣西桂平人,專職教師,研究方向為對外漢語課堂教學。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