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美
【摘要】人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初中生已經具備了比較成熟的認知能力和相對理性的思維方式。這兩項能力的增強使得初中生能夠進行更加抽象的想象,也就是抽象思維的能力得到發(fā)展,繼而能夠獨立地思考問題,形成屬于自身的三觀。由于初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逐漸發(fā)展,比較教學法顯得更加適合學生在這時認識世界、思考世界。比較教學法帶有一定的辯證主義思想,對于學生的自身發(fā)展以及學業(yè)的提高有長遠的意義。熟練掌握比較教學在初中語文單元教學的方法,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都應認真思考的。本文就比較教學在初中語文單元教學的應用模式和具體實踐的可行性進行了探索研究。
【關鍵詞】比較教學法;單元教學;中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新時代對各行各業(yè)都有了新的要求。在教育方面,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在這種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學校的教學模式也悄然發(fā)生了變化,由原來的以教師為中心到更加注重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如何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的問題。比較教學法是這幾年在語文教學中新興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著重體現(xiàn)辨析并確定教學內容異同關系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在語文單元教學中運用比較教學法,學生需要通過自己的觀察、辨析、思考來獲得教學資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啟發(fā),對于課文的理解也更加真實、深刻,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也獲得了語文學科的基本素養(yǎng)。
一、比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單元教學的應用模板
(一)求同比較
求同比較,是指教師將主題和體裁有較多共同點的文章放在同一個教學單元進行比較,學生通過對文章主題和體裁的理解找出文章的相同點,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增加學生知識儲備的作用。在求同比較的過程中,因為需要學生對于文章的主題和體裁有較深入的理解,所以學生對于文章的記憶會有潛在的提高。初中語文課本中,同一單元的課文通常有比較明顯的聯(lián)系,并且大部分有相同的主題和體裁,學生通過比較同一單元的課文,能夠更加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本單元的主題。對整個單元的理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深化學生的記憶;對單元內容的掌握,可以豐富學生的創(chuàng)作手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對寫作有很大的幫助。
(二)求異比較
在哲學上,矛盾是普遍的,事事有矛盾。世上沒有兩粒完全相同的沙子,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這是人們的共知。而教師的責任,就是指導學生將這種差異揭示出來。在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求異比較是大量的、經常的、廣泛的,其使用頻率遠遠超過求同比較。一是不同事物的對比;二是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的對比。在單元教學中,一本課本有若干單元,單元包括 數(shù)篇文章,文章和文章、單元和單元之間的比較就是不同事物的比較。學生在比較過程中,將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做到溫故而知新。
(三)相似比較
相似比較,可以說既是求同比較,又是求異比較,也可以說是結合求同比較和求異比較的比較手法。教師要在內容主題、文章體裁大致相同的文章中尋求細微的差別,的確有相當難度。但是相似比較往往在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學生智力的同時,也顯示出教師高超的教學水平。把一些模棱兩可的東西辨析清楚了,學生掌握知識就更加準確了。相似比較的過程是求同比較,然后尋找規(guī)律,獲得細微的差別,達到求異比較的目的。在本質上,我認為相似比較的過程是“從求同中來,到求異中去”。
二、比較教學在初中語文單元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在語文教材中,同一單元的主題往往是相同的或者相似的。如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主題是熱愛生活、熱愛寫作,旨在給剛入學的學生培養(yǎng)學習語文和寫作能力的興趣;第二單元的主題是有朋自遠方來,而這句話的后一句是不亦樂乎,旨在讓新同學之間和睦相處、團結一心,而第三單元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第三單元主題是刻畫人物,第四單元主題是人的信念,第五單元主題是要求突出中心,第六單元主題是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等等。
同一單元內的內容主題雖然相同或者相似,但是體裁要盡量豐富。如第一單元有散文,如《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有古詩四首。第二單元有散文、詩、文言文等,主題相似、體裁不同作品之間的比較又是單元內的比較,如杜甫的《春望》與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同樣是“悲”,杜甫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憂國憂民的悲憫情懷,而張岱更多的是面對歷史走向的無奈。同是抒寫國破家亡的心境,同是寓情于景的傳世名篇。但“景”在杜甫眼里是“城春草木深”的破敗,在張岱眼里則是大雪覆蓋下的一片空無。
第四單元是以寫人的信念為主題的,其中的四篇文章《紀念白求恩》《植樹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誡子書》在寫作上題材各異,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把握“人的信念”這一主題進行比較教學,而對體裁的表達方式簡要敘述即可。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單元教學過程中運用比較教學的方法,是對所學知識的集合整理以及學習新知識的鋪墊。比較教學在語文單元教學中具有深刻的影響和作用,能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單元主題,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記憶,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語文學科的學科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謝百昌.教學設計對構建高效閱讀課堂的重要作用—— 《山居秋暝》《天凈沙·秋思》《登高》比較閱讀的教學反思[J].考試周刊,2017(87).
[2]陳神娜.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運用研究[J].時代教育,2017(20).
[3]王匯寶.比較閱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2017(7).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