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娣
【摘要】閱讀是一種修身養性的好方法,能夠提高人的思想素質與綜合素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玩手機、玩電腦的人越來
越多,但真正靜下心來閱讀的人越來越少,這并不是一個好現象。小學生正處于接受教育的時期,在小學開展班級讀書會,播撒閱讀的種子,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還能提高其綜合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就班級讀書會的開展途徑進行探討,并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讀書會;閱讀興趣;小學教師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直以來,我國都在推行應試教育,也就是學校所有的教學活動主要以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為主,即便是小學生,也承受著較大的學習壓力,無法自由自在地去享受讀書的快樂、生活的美好,這是教育畸形發展的一種體現。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開始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現今,大部分中小學已經開始推行素質教育,幫助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從而提高教育的整體質量。讀書作為一種益智性的活動,其對學生的能力與素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良好的閱讀習慣能讓學生的視野得到開拓、精神世界得到充實、心靈得到成長。小學生正處于接受教育的關鍵時期,在小學開展班級讀書會,播撒閱讀的種子,對于其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讓學生能在人生的關鍵階段多讀書、讀好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終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
在小學開展班級讀書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得讓學生有話可說,如若學生課外根本沒有閱讀幾本書,其在讀書會上自然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其次就是學生的年紀尚小,理解能力相對較差,在讀書過程中難以領會到書中所講的道理,讀了跟沒讀一樣,其在讀書會上更是無話可說,此時,閱讀的作用與價值便無法發揮出來。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讀書會的時候必須要想到種種情況,并努力去解決以上問題,幫助學生培養愛讀書的好習慣,讓其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感想與體會。
一、激發熱情,奠定堅實的閱讀基礎
閱讀是一種美好的享受,是一種放松的好方式,教師想要讓學生感受到這份美好,則必須要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與興趣,讓學生能主動去閱讀,感受到閱讀的魅力,從而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并能在讀書會上滔滔不絕講述自己的閱讀體會。因此,讀書會的開展前提是要奠定堅實的閱讀基礎,教師必須要夯實這一基礎,才能做好后面的工作。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眾所周知,小學生年紀小,天性愛玩,自制力相對較差,如若要求其自己一個人課后進行閱讀,自然難以取得任何的效果。教師應意識到小學生這一天性,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時候盡量讓學生能集體進行閱讀,從而讓那些自制能力較差的學生主動拿起書本加入到閱讀的隊伍當中,如此一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自然得到相應的提高。教師可將下午最后一節課作為閱讀課,讓學生在教室里閱讀課外書籍,教師則在一旁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遇到的難題,或者與學生一起閱讀。
(二)實現親子共讀
家庭是學生生活的地方,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作為父母,不僅要關心孩子的學習,更應關心孩子的成長。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量,教師可與家長進行聯系,讓家長了解到讀書會的作用與價值,希望家長予以理解和配合,并主動給孩子買課外書,并與其一起讀書,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讀書的作用與價值,并養成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
(三)給學生推薦好書
小學生年紀尚小,無法辨別書的好壞,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對哪一方面的書籍感興趣,在選擇書籍的時候常常感到非常苦惱。因此,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來為其推薦相關的書籍,讓學生在合適的年齡讀合適的書,從而促進其身心健康地發展。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推薦一些廣受歡迎、具有較大教育意義的書籍給學生,如將雜志社或者某些機構整理的“經典兒童文學作品”推薦給學生,從而不斷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二、以班級為單位,發揮讀書會的作用
班級讀書會就是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的讀書會,教師作為組織者與指導者,學生則是讀書會的主要參與者。在教師的組織與帶領下,學生聚集到一起,相互交流自己最近讀了哪些書,獲得什么感想與體會,有什么樣的生活感悟,等等。通過短時間的交流,智慧得到傳遞,正能量得到弘揚,學生的素養也在不斷得到提高。然而,如何才能充分發揮讀書會的作用與價值,是教師需要慎重思考的一件事情。筆者認為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來確定讀書會的形式:
(一)低年級學生的讀書會
低年級的學生還認不全字,理解能力也有限,無法閱讀純文字的書籍,因此,教師可選擇圖畫書作為低年級學生的閱讀書籍。首先,教師先為每一位學生發一本圖畫書,且每個學生所拿到的書籍均不同,并要求學生仔細進行閱讀,了解書中所講的內容,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熱情與閱讀積極性。待所有學生都看完書以后,教師將所有的學生聚集到一起,要求其簡單說說書中所講的內容以及自己讀完之后所獲得的啟示。隨后,教師再根據學生所講的內容進行簡單的總結,提高學生的認知。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課外多閱讀這樣的書籍,下一次課再與其他學生分享。
(二)中年級學生的讀書會
中年級學生的年齡已經有10歲左右,其認識的字已經相對較多,可以閱讀一些純文字的書籍了,但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仍然有限,教師在指導中年級學生進行閱讀時,應考慮到其理解能力與接受能力,并通過開展相應的閱讀指導課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與閱讀能力。如以《小小抄寫員》為閱讀指導課的例子,教師可先讓學生閱讀全文,了解文章的具體內容。隨后,教師再指導學生怎么從表情、外貌的描寫來看人物的性格特點,并要求學生注意文中的細節,通過細節來讀懂故事、讀懂人物、讀懂文章中所包含的感情。隨后,學生可要求學生課外讀一個故事,并使用類似的方法對故事人物進行分析,并在下一次的讀書會上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想,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
(三)高年級學生的讀書會
高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與思考能力,教師在高年級開展讀書會時,可要求所有的學生共同閱讀一本書,并在讀書會上分享自己的讀后感。俗話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也是如此,每個人對人物故事的理解角度都不一樣,其所獲得的感想與體會也會有所不同。以《三國演義》為例子,部分學生讀完這本書以后會覺得曹操真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大奸人,但也有部分學生會覺得曹操很聰明,而且非常俠義惜才,稱得上一代梟雄。由此可見,不同的人看世界的角度均有所不同,讓所有的學生同讀一本書并進行交流,能幫助其學會使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世界。
三、做好后續工作,充分實現讀書會的價值
班級讀書會的成功開展并不是最后的成功,教師必須要通過其他的方式來維持學生的閱讀熱情,讓閱讀的種子能夠在學生的心間生根、發芽,最后長成參天大樹,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還應做好后續的工作,鞏固讀書會的基礎,從而充分發揮讀書會的價值。一般而言,教師應每周召開一次讀書會,讓學生分別說說自己最近一個星期閱讀了哪些書,獲得了什么感想,等等,并將每一位學生的表現分別記錄下來,當累積到一定程度以后,再進行成果展示。成果展示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制作書簽、小報。于低、中年級的學生而言,其在閱讀的過程中可能不會寫讀書筆記和讀后感,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制作書簽、小報等方式來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且學生制作的書簽上面必須要寫有一句書籍中所提到的話,從而加深其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與認知。(2)評選“閱讀標兵”。高年級學生每個月都要制定一個詳細的閱讀計劃,閱讀過程中可以寫讀書筆記、讀后感等,并在課堂上與其他學生進行分享,教師則記錄好學生的閱讀情況,并于每月月底開展“閱讀標兵”評選活動,以此激發學生讀書的欲望與熱情。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開展班級讀書會具有極大的價值與意義,通過讀書,學生的視野得到開拓、精神世界得到充實、個人素養也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年齡與性格特點來開展讀書會,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與熱情,并將讀書當作其生活的一部分,養成愛讀書、讀好書的好習慣,讓閱讀的種子能永遠根植學生心田,最終促進其個人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麗莎.開展班級讀書會,傾聽閱讀的聲音——小學低年級開展班級讀書會的實踐與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34).
[2]蔣玉婷.開展班級讀書活動,助力學生快樂閱讀[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17(5).
[3]黃慧紅.《童年》與《追風箏的人》讀書交流會的對比思考[J].文學教育:上,2016(1).
[4]王曉梅.讓鄉村的孩子愛上讀書——農村小學開展班級讀書會的方法探索[J].江西教育, 2015(36).
[5]王亞芳.基于單元整組教學的班級讀書會的實踐研究[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1(5).
[6]楊書娟.類主題微閱讀:一種基于班級讀書會的閱讀新實踐[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6(20).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