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綿華
【摘要】本校今年開始實施小學一年級語文新教材的教學。新教材的閱讀教學是人們講得很多的話題,如何進行小學一年級語文新教材的閱讀教學,讀什么內容,怎樣讀,什么時間讀,如何指導和展示,等等,是一個值得廣泛探討的課題。
【關鍵詞】閱讀教學;一年級;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古時也稱“蒙學”,主要以培養學生識字、基本道德思想及學習興趣為目的。小學是充滿朗朗書聲和歡聲笑語的,而小學生這個群體也是活潑好動的,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是感性多于理性——感興趣的就會想方設法嘗試,覺得乏味便意興闌珊、無意于此。因此,在初級教育階段,正確引導學生培養學習興趣、建立基本三觀成為教學的首要目的。所以,小學一年級新教材教學應讓學生有更多的切身體驗和認識。
一、營造閱讀氛圍,創設最佳情境,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陳壽先生曾說過:“一日無書,百事荒蕪。”從這句話中我們不難看出讀書的重要性。讀書可以讓人增長見識,使人更加聰穎,生活更加充實。但在生活中大部分人不喜歡讀書,把讀書當成是負擔,一提到讀書就無精打采,特別是小學生更不把讀書當回事。小學生讀書大多是跑馬觀花,主要是看看書上的插圖美不美,對內容瀏覽一下,不懂得去推敲作者的遣詞造句、寫作意圖。有的學生甚至讀一篇文章以后很多字詞都還不會認,更不用說概括主要內容了。學生的這些壞毛病、壞習慣,要靠我們老師去耐心糾正。那么究竟要通過何種方式,才會讓學生愛上閱讀呢?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做成功一件事就應該腳踏實地、持之以恒。要持之以恒,就得對它感興趣。那么,要想讓學生喜歡上閱讀,就得讓學生對書感興趣。只有有了興趣,他們才會靜下心來鉆進書本,去尋找書中的“黃金屋”“顏如玉”。所以,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就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在語文教學中,主要是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通過讀課文來解決,個人解決不了就用小組合作解決,并采用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
二、營造學習環境,努力拓展閱讀空間,擴大閱讀面
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單調、方法單一,學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從而注意力分散。對于這種情況,我們的教學活動要設計得靈活多變,教學計劃都是基于如何使學生更好地達到學習目的而制訂的,因此,要根據具體情況設計不同的教學模式。根據教學內容在每節課設計一些比較好的小活動進行教學,增強師生互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豐富的教學活動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因為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單獨的客體,而小學生的思維體系正處于逐步建成階段,情緒易激動,自我控制力不強,一點小事也會興奮半天,在課堂上容易出現無法控制課堂紀律的情況,這時如何找到教學的切入點,讓其自然而然地投入學習尤為重要。所以,教學計劃的設計應當考慮全面,提前找到切入點,以便早教學中埋下伏筆、承前啟后。持續流暢的課堂紀律也更容易帶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并從中找到學習的樂趣,為今后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能夠集中全體注意力,流暢的學習氛圍也能訓練出敏捷的思維能力,更能舉一反三,多思、多想、多得。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應該以育人為最終目的,并作為自己的職業操守,無愧于教師這個神圣的職業。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細心,盡情享受三月播種九月豐收的喜悅吧!
三、反復誦讀,隨文識字,把識字教學與文章理解相結合
一年級學生上學后,主要是在學習漢語拼音,全學年識字九百多,對于閱讀必須借助拼音來實現,閱讀的方法不能單調。老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運用一切手段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逐漸培養閱讀能力、理解學習和理解記憶的能力。隨文識字、情景學習相當重要,可以通過一些小游戲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去實現教學目的,讓其主動理解游戲規則,并為完成游戲付出努力,從中感受到勝利的快樂與喜悅。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收獲知識,也更容易透徹理解人物的語言魅力及深層含義。享受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生個人自信、團隊自信,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加深伙伴之間的情誼,更有利于提高今后的人際交往能力。教師以教書育人為根本宗旨,育人先育德,所以,我們的眼光不能局限于當前,更應當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所幫助并起到啟蒙作用,也就是樹立榜樣精神,因為小學生正處于最容易塑造的年齡階段。聽人說、見人做,他便會去嘗試,所以在他們身邊應該樹立許多的先進典型。作為教師,更應該以身作則,及時扶正“歪樹”。但小學畢竟是教育的初級階段,領悟能力和認知能力有待提高,應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幫助,切勿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四、表揚與鼓勵相結合,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對自己所作所為給予的認可,小學生更渴望得到支持和鼓勵。在課堂互動中,小學生積極起來回答問題,主動參與課堂問答,應以保持和發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為主。回答正確的學生應當給予表揚和贊賞,回答有誤的給予指正和鼓勵。有深度的閱讀,讀完以后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是讓小學生自己去思考課文中一些簡單的現象并得出自己的結論,會思考才會進步,而對于小學生表達的觀點,這往往是不全面的,所以要及時予以全面、客觀的評價,避免學生長久滯留一些片面的觀點,影響身心健康正常發展。長久持續這種閱讀模式,便會形成一種閱讀習慣,能夠幫助學生獨立的正確的進行閱讀。
總之,“讀”是閱讀教學的核心。正確的閱讀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只要學生對閱讀產生了興趣,才能將“要我讀”轉變為“我要讀”,才能打好這個階段的閱讀基礎。在讀中學習字詞,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明白道理,在讀中受到美的熏陶,在讀中不知不覺地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