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琴
【摘要】評價無定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評價中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在評價方式上要因材施教 ,在評價結果上要注重學生的長遠發展,通過多元智評,給學生開拓一片充滿快樂的語文學習土地。
【關鍵詞】教學評價;語文課程標準;評價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評價主體:由教師“專利”向師生互評轉變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評價是教師的“專利”,學生也視教師的評價為“權威”。但是隨著學生年紀的增加,他們越來越重視同伴之間的評價??梢赃m時讓學生參與評價,讓學生成為評價主體的一員,將評價變成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形成積極、民主的評價關系,這不僅使學生易于接受,也可以使學生在正確評價中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就語文學科的特殊性來講,閱讀的多思維解讀可以讓學生合作學習,師生互評。采用生生延時評價,以鼓勵的行為方式和語言,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發揚民主教學,提高學生理解的深度。
二、評價內容:由單一應試向復合素質轉變
《語文課程標準》中涉及的評價內容有: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能力。這些內容有的可以劃歸為認知領域,有的則屬于非認知領域。而傳統的教學重視認知領域的評價,即學生基本知識點的評價而忽視了閱讀態度、寫字習慣、寫作興趣等非認知領域的評價。這會造成語文教學評價重學科知識系統輕語文綜合素養,重智力素質輕態度習慣的片面性,使得學生缺乏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只有對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行多元評價,才能指向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學生的長久發展助力。例如: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我們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結構,還要關注學生的書寫美觀程度、書寫姿勢、閱讀的廣泛、口頭表達的能力。如果學生的知識結構有所欠缺,卻在其他方面有所專長,可以以此為出發點,鼓勵強化,帶動其他方面的發展,使得學生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發展。
三、評價方式:由重視結果向關注過程的轉變
(一)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習過程,有利于及時揭示問題、及時反饋、及時改進教與學活動。終結性評價關注學習結果,有利于對教學活動做出總結性的結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注意收集、積累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與發展的資料,可采用成長記錄袋等各種方式,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對學生語文學習的日常表現,應以表揚、鼓勵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從正面加以引導。
(二)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要堅持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全面反映學生語文學習的狀態及水平。評價方法除了紙筆測試以外,還有平時的行為觀察與記錄、問卷調查、面談討論等各種方法。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更應重視定性評價。通過對學生的成長記錄和考試結果進行分析,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除了等級或分數以外,還可用代表性的事實客觀描述學生語文學習的進步,并提出建議。
(三)分層評價
根據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立足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發展差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促進有差異的發展。同時,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進行分層評價,讓更多的孩子體驗成功,提升自信。如: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語文水平設計分層測試題,對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側重考查課文知識的內容和知識的記憶;對于基礎扎實、語文素養一般的學生考查課文內容的理解與運用;對于接受能力強、具有較高語文素養的學生考查語文知識的課內外遷移,讀寫結合,促進思維的深層次發展。還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對學生的了解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只要完成相應任務,都進行表彰和獎勵。
(四)口頭評價與書面評價相結合
師生間的口頭評價因其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頻性等特點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始終,能在短時間內極大地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是口頭評價的實效性短、隨機性大且有無記錄性的弱點,必須與書面評價相結合,通過書面評價的深刻性、效果的長期性,使對學生的評價發揮更大的作用。如:在語文教學中根據不同課程內容科學合理安排口頭設計和書面設計。如口語交際和朗讀可以以口頭評價為主,通過鼓勵性、贊揚性的語言促使學生再提高;習作、寫字教學以書面評價為主,充滿互動的評語、習字冊上的五角星都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當然,各種評價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適應性,在評價的客觀性和深刻性上也各有差別,因此,評價設計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瑣,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四、評價結果:由甄別選拔向診斷發展轉變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課程評價改革的主要目標是要“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這旨在從觀念上正確認識評價的功能,弱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的功能,強化通過語文課程評價的及時反饋,改進教學,激勵師生,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促進語文課程質量提高的功能。當前的新語文課程評價呈現出發展與甄別并重,導向、強化、調節、激勵、交流、反思、鑒定等多重功能均衡發展的態勢。如將學生原來的語文學習情況和現在的語文學習情況進行比較,以考查其進步的幅度,對下階段的語文學習提出發展性的建議;還可以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以及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把握能力進行比較,找出其語文學習中的優勢和不足,以提高其語文學習的效果等。
總之,評價無定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評價中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在評價方式上要因材施教 ,在評價結果上要注重學生的長遠發展,通過多元智評,給學生開拓一片充滿快樂的語文學習土地,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