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文
【摘要】“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是明代東林黨首領顧憲成撰寫的一副對聯。其中上聯的意思是說在校園(書院)里,周圍環境的聲音和讀書的聲音都很好聽。我認為,我們的語文課堂也應返璞歸真,順其自然,讓原汁原味的童真童聲“聲聲入耳”。
【關鍵詞】語文課堂;朗誦;聲聲入耳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一、情之伊始,語文課堂要有瑯瑯的讀書聲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是非常重要的語文實踐活動,它是眼、口、耳、腦等多種器官協調活動的綜合活動,是一種深入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應將不厭其煩的講解轉變為學生反復朗讀、吟誦。王財貴先生說:“孩子從三歲就應開始讀經誦典。”在反復吟誦過程中,學生像一個個小詩人,搖頭晃腦、如癡如醉的樣子,這種表現和過程,正是學生對語言文字、文本情節,乃至對作者情感的體會過程。那么,在課堂上如何鼓勵學生多讀、樂讀呢?我認為教師的范讀非常重要。特別是散文、詩歌等文體的教學,教師準確、流利、有感情的示范讀,往往能讓文學作品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像涓涓溪流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激起學生情感的漣漪和朗讀的欲望。學生在模仿教師讀的過程中再創造,同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和啟迪從而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作者思想感情及文章蘊含的哲理,得到真的啟迪,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只要課堂上能激起學生讀書的熱情,課堂一定是個書聲瑯瑯的課堂。
二、情之所需,語文課堂要有即興的歌唱聲
有人說,歌聲是音樂課特有的東西,其實,語文課也一樣飄揚學生心中的歌聲。如教學《懷念母親》時,教師即興輕輕地唱起姜育恒的《燭光里的媽媽》:“媽媽,我想對你說,話到嘴邊又咽下,媽媽,我想對你笑,眼里卻點點淚花……”不僅激起學生對課文中母親的興趣,還使母親的高大形象在學生大腦中得到喚醒和再現。又如我在教學《找春天》一課,學生誦讀課文對文本有了一定了解時,突然有一位小女孩舉起手來說:“老師,老師,我想用歌聲來歌唱春天。”我鼓勵這位女生說:“你想唱就大膽地唱吧。”于是她走上講臺,唱起了《春天在哪里》,下面的同學一個個也跟著唱了起來……全班同學都手打節拍,搖頭晃腦地唱著。這場面不僅把本課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同時也讓學生通過歌詞進一步理解了春天。這種即興的歌聲,不僅令人感動,而且還是如此的真誠、和諧和自然,學生是那樣的暢快自由,還有什么樣的教育方式比這更奏效呢?
三、情之所動,語文課堂要有哀樂的哭笑聲
笑是一種語言,哭同樣是一種語言,還是保護人心理的一種方式。笑和哭都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表露,是表達人感情的方式,是心理健康的標志之一。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在快樂中學習,學習更主動,接受知識更快。有笑聲的課堂,教學效率會更高。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若把真摯的感情投向教學活動,把順心的話語灑向學生,把會心的微笑送給學生,學生一定會受到感染、鼓舞,獲得“親其師,信其道”的情境效應。要讓語文課堂充滿笑聲,首先教師自己要有親切、自然、和藹的笑容,甚至是放聲大笑,這是一種對自身素質的自信,對自己課堂教學的自信,是一種把愛心融入課堂,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有了教師的笑聲,學生學得開心時,就可以放聲一笑;得到認可時,就可以會心一笑;得到表揚時,就可以舉起大拇指“耶”的一聲自豪地笑。當然,當學生與文中主人公有同樣遭遇而傷心或文章的故事情節實在讓學生傷感時,一樣可以讓學生哭上一把,哭后的心情就會暢快許多,比憋悶在內心好得多,能有效地調整不愉快的心情。這樣,學生的喜怒哀樂才能在語文課堂上和諧而自然地流露,每一位學生才能感到生命的潤澤和學習的快樂。
四、情之所感,語文課堂要有熱烈的鼓掌聲
掌聲是一種鼓勵,一種贊揚,更是一種信任和肯定。在語文課堂上,用師生的掌聲來鼓勵來贊揚學生,比語言給學生帶來的觸動更大。如學生有進步時,特別是后進生,哪怕就是一丁點進步,給他送去熱烈的掌聲也許就能給他帶來更大的進步,甚至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當學生課文讀得有聲有色時,當學生提出精彩的問題時,當學生有與眾不同的想法時,當學生獲得榮譽時……我們都可以給學生送去鼓勵的掌聲,這掌聲的效果和力量是很大的。同樣,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魅力也能贏得學生給你送來的掌聲。這種掌聲不斷的課堂,一定是互動的課堂、融洽的課堂、高效的課堂。
五、情之所困,語文課堂要有激烈的討論聲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當學生有困惑時,是沉默聽講還是熱烈討論?我們不用思考都會選擇后者,但要做好并非易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誦讀課文外,還必須利用小學生強烈的好勝心理,讓他們參與問題的討論,通過討論去獲取知識,去解決問題,當學生求得知識后,心理會得到極大的滿足,會增添學習興趣,進而強化學習動力。教師必須做好精心的討論設計和科學合理的引導,課堂上才會源源不斷地傳出精彩的討論聲。
六、情之所悟,語文課堂要有意外的驚訝聲
“驚訝”往往讓人難以忘懷,讓人的思維峰回路轉,還能讓人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也能多一些讓學生“驚訝”的回答,那么,我們的課堂將變得更加精彩。是的,一節精彩的好課,必須要有“驚訝聲”。怎樣引發學生的驚訝聲呢?這就要看我們的教師綜合素質——能否深層次地挖掘教學內容,能否巧妙設置驚訝情境,能否呈現出讓學生驚訝之舉。有驚訝聲的課堂,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還能啟迪學生的創新意識。
掌聲、笑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心事、情事、傷心事,事事可述。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成為一個開放的、學生聲情自茂的成長樂園。
參考文獻
[1]曹利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性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