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明慧
【摘要】習作批改的核心目標是促進。但是,長期以來,習作批改高耗低效,對改善習作的作用微乎其微。本文緊扣“給評語變身”話題,圍繞關注學生個體,因生而異;找準問題,歸類點評;目標明確,變式評價三方面內容展開闡述,闡明變身評語是提高習作評價有效性的觀點。
【關鍵詞】有效;因生而異;歸類點評;變式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寫評語是習作評價的一個重要環節,其核心目標是促進。以評促改,完善習作。評語為師生對話打開窗口,對話是否有效取決于評語的質量。寫好評語,意義非凡。然,在教學實踐中,批改習作耗費教師大量時間和精力,效果卻差強人意。常常是教師煞費苦心批改,學生卻無所用心面對。評語對寫作的促進作用微乎其微。如何吸引學生主動關注評語,使評語成為學生愿看、愛看的文字,發揮它應有的功能,有效為二次習作或后續習作服務?筆者將從三方面來談一談。
一、因生而異,有的放矢
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學習積累、表達運用雙軌并行。然而,每一名學生因為家庭教育、生活環境等差異形成個體發展的差異性。教師在撰寫評語過程中要關注這些差異,寫有針對性的評語,強化學生對評語的認同感。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關注方言,規范評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特點。“工具性”要求學生學習語言要“規范”,寫“規范字”,學會“規范表達”。我國疆域遼闊,方言是語言不規范的主要表現形式。教師要留心捕捉來自學生、同事、朋友的語言信息,熟悉學校周邊方言特點,區分方言與普通話的區別。認真收集、歸類、整理、羅列,作為習作評價的一個指標。尤其偏遠地區縣級學校及鄉鎮學校,教師更要把語言規范作為教學的一個重點來枛,發現方言與普通話混雜時及時指出,監督糾正,幫助學生逐步消除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之間的障礙。
(二)明確目標,區別用力
評語的服務對象是學生,不是為了應付檢查或自我欣賞,應該以解決學生作文中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讓學生讀后確實有所悟,有所得。面對不同的創作個體——學生,為什么寫評語?要發揮評語何種功能,教師要認真梳理,心中有數。常見的評語功能有推送、幫扶、鼓勵等。筆者根據功能不同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吹毛求疵型。 該評語主要指向寫作優生。這類學生閱讀量大,詞匯豐富,語言生動,充滿自信,優越感明顯。針對這類學生,不少教師通篇評語溢滿贊美之詞。過多肯定,容易讓學生滿足,助長驕傲情緒,不利其成長。正確做法是適當拔高批改尺度。給寫作優生習作打分數,評等級比普通學生略高即可,不輕易打滿分;評語中肯,不夸大其詞。消除其習作優越感,知不足,方能客觀冷靜地看待自己的作品,以平常心態投入到修改與完善中,修改出真正優秀的作品,發揮出評語的“推送”功能。
寬嚴結合型。這類評語主要針對寫作能力普通,創作狀態不穩定,自信心也隨創作狀態忽上忽下的學生。當他們寫出好作品時,鼓勵的同時需客觀指出不足,一一羅列;當他們的習作質量不高時,指出不足前多寫鼓勵性評語,以保持其習作信心和創作熱情。
放大優點型。 這類評語適用于寫作能力弱,不自信的學生。教師要寬容,盡量把評語寫得淺近、清楚,放大閃光點,哪怕是一個好詞都得認真挖掘,激發學生寫作欲望,樹立寫作自信。
二、找準問題,歸類點評
寫作實踐除了創作,還包括學生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反復推敲中提高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問題是修改的前提,教師要善于看到問題的本質,將學生習作中出現的問題歸類,有針對性地組織語言,以“問題診斷+解決策略”方式指導學生糾錯矯正,優化習作,提高評價實效。筆者對習作中常見問題歸納整理如下:
(一)隨意病
主要病癥列舉:(1)好了,今天就寫到這吧,再見?。?)你看,多么精彩啊!想知道其他事嗎?以后有機會再給大家慢慢道來。
診治手段:手術摘除,斬草除根。
(二)生硬病
主要病癥列舉:(1)看了這漫畫,我突然想到了幾句名言……(2)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名言接其后)。
診治手段:直接引用,少說廢話。
(三)“有一次”病
主要病癥列舉:一寫事,“有一次”。
診治手段:注射強化消融劑,消融“有一次”,靈活變化表達,如:使我難以忘懷的(深深記住的等)的是那一次。消除生硬感。
(四)模糊病
主要病癥列舉:記得那一回,陳寶玲和一位同學吵架了,吵完架,回到教室里,陳寶玲很生氣,就把那同學大罵一頓。(怎么罵?罵什么?要寫清楚,寫詳細。)
診治辦法:配副“眼鏡”,認真觀察,抓住細節。
除以上幾點外,學生習作中常見問題還有:眉毛胡子一把抓病,舍本逐末病,無厘頭病,審題馬虎病……教師要根據學情將作文病癥進行歸類,開具整改單子,寫成評語。每次講評課針對當次相對凸顯問題,開展主題評講,有所側重組織強化訓練,引導學生及時鞏固訓練成果,控制“病情”。
三、明晰目標,變式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要求:“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苯處熢u語也應該鼓勵個性表達,有創意地表達,提高評語吸引力和關注度。要達成此目標,教師要善于給評語變變身,寫出針對性強、有感染力、令人耳目一新的評語來,轉變評語低效狀態。
(一)變“籠統”為“具體”
“一評到底”是不少教師寫評語易犯的通病?!罢Z句通順、優美”“中心突出”“詳略得當”在各年級習作評語中出鏡率居高不下,反映出教師沒有深入思考,不明確習作學段目標等問題。改變的辦法是認真解讀各學段的習作訓練目標,找尋課文編排規律,總結單元組語言訓練重點及課文表達秘妙,寫針對性強、指向性明確、有指導性的評語。
(二)變“僵化”為“靈活”
教師寫評語容易被考試牽著鼻子走,為了能讓學生拿高分,教師常常讓學生模仿、套題,習作點評直接指向考試,以這樣方式訓練出一批批“模仿好手”“套題高手”。僵化的評語慢慢地扼殺學生的創新精神,消磨學生的寫作興趣。靈活變化評語,使評語富有個性特征,能讓學生眼前一亮,重燃創作欲望。例,筆者班上的小欣和小娟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在圍繞“我的朋友”文題創作時,兩個人不約而同地寫了對方。小欣寫小娟寫了洋洋灑灑五六百字,行文流暢,細節突出;小娟寫小欣卻寥寥數語,蜻蜓點水。筆者給小娟的評語是:你對聲稱與你形影不離的小欣并不了解,把她寫得如此普通,你們一起做過的事那么有趣,令人難忘,你卻寥寥幾筆就交代完了,根本沒當一回事兒。建議到小欣那里取經并檢討去。小娟接受了這樣為她量身定做的評語,有所啟發,修改后的文章質量明顯提高了。
(三)變“枯燥”為“幽默”
蘇聯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教師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苯處熞言u語從嚴肅枯燥的神臺上請下來,讓它成為學生樂于接受的文字。如,小趣是班級的開心果,性格活潑外向,如果給他的習作寫刻板評語,無法引起他的重視,修改也顯得被動。筆者嘗試突破常規,在他《一想到這件事,我就開心》文后給出如下評語:親愛的小趣同學,讀你的文字,老師情不自禁大笑,情節有趣,細節具體,高手??!然,請陪老師上醫院去,因為作文標點遺漏太多,拜讀你大作時總停不下來,岔過氣去了。這事你得負全責,別忘了帶足醫藥費哦。小趣看完評語,感到不好意思,筆者相機給其補標點知識,小趣按照要求認真修改,效果不錯。
除上述評語變式外,評語撰寫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更多變式,需要教師在習作教學實踐中用心歸納總結,重新定位評語的價值,把提高評語的有效性作為教學常規常抓不懈,作為課題研究不止,讓評語真正為促進學生寫作服務。
參考文獻
[1]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ab796301000al1.html
[2]張文質,竇桂梅,姚春杰.小學語文名師課堂實錄[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