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主要任務,也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由于環境和個體的差異,識字方法的運用和使用效果也會有所差異。識字教學既追求識字量的提高,又追求質的飛躍,既做到合理有序又做到科學得法。識字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教師要采取有效性措施,盡快突破識字關,引導學生吸納更多有用的信息。
【關鍵詞】生字;識字能力;語言環境;方法;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因為識字是學生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的橋梁,對漢字的熟練掌握關系到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甚至對他們的終生學習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小學識字教學的重要性
(一)識字教學助力思維發展
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字形結構特點,區別讀音,理解字義的不同用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漢字音、形、義三者的統一關系,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引導學生掌握同音字、多義字和形近字的特點,有助于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二)識字寫字助力語言發展
識字寫字是學習文化知識的前提,是進行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只有當學生掌握了一定量的漢字詞匯,才可以進行自主閱讀,才可能使用這種工具符號表情達意,進而使用文字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三)識字教學助力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
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要注意漢字音形義的統一,結合字形結構和意義,有機地穿插一些關于漢字構字與運用的歷史知識,帶領體會漢字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探究漢字本源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漢字、熱愛祖國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影響識字有效教學的因素
(一)教師方面
目前的識字教學,教師多采用隨文識字或者集中識字的方式,盲目的追求識字量,或者靠死記硬背來鞏固正確率,忽視了閱讀對識字的鞏固促進作用,忽視漢字音形義背后的人文色彩,忽視漢字教學中語言環境的依托。這種離開語境而孤立的漢字教學,影響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協調發展,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二)學生方面
單調的識字方式和龐大的識字量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走馬觀花似的應付,來不及細細咀嚼品味,學生缺少了主動觀察分析、比較區別的過程,只能囫圇吞棗。課后乏味枯燥的反復識記或抄寫,早已使學生失去了參與識字的主動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
三、小學識字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一)有效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的策略
1.有效掌控識字教學上的時間和步驟。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對于掌握較慢的同學,可以反復訓練或個別指導。對于只是要求會認即可的字,可靈活對待,不要求都會寫。對于只要求會認字,學生會讀了、認識了就可以了,沒必要反復去讀,去做無用功;要求會寫的字,盡量要求學生當堂掌握。要合理安排識字教學的時間,合理分配一節課讀寫聽說的時間比重。
2.有效運用識字教學方法。比如講象形字或會意字,可以給字配“畫”,進行直觀的演示,這種具體生動的方法調動了學生的想象力,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在講授形聲字時,可以采用歸類識字的方法。帶有同一種形旁的字往往在語義上有一定的聯系,如帶有“頁”部的字,往往與“頭”有關,如“顧、顱、頰、額”等;帶有同一種聲旁的字往往讀音相似,如“俠、峽、狹”等,字形相近,容易混淆。讓學生想好辦法區別這兩類字的不同之處,這樣學生不僅學得方便,記得簡單,又向學生滲透了漢字的構字特點。
3.有效利用各種活動提高課堂識字效率。在識字教學中,要把猜謎、兒歌等游戲或比賽引進課堂。設計這類活動時,教師應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確定活動主題,引導學生圍繞主題自己動手、動腦去收集資料,并交流收獲。
4.語境識字便于加強鞏固記憶。生字教學,要做到“字詞同步,詞句融匯”,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背誦文中含有這些字的詞語、句子,讓學生通過感悟語境來記憶這些字,要避免把單個生字和全句乃至全文語境割裂開來,片面孤立地死記生字。
(二)有效解決生字回生的策略
“溫故而知新”,解決生字回生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地鞏固、不斷地復現。教師要在課前檢查生字的復習鞏固情況,對于易錯難記的字,要經常拿出來讓學生認讀。引導學生閱讀,加深記憶;鼓勵學生用生字造句,條件成熟,也可以引導學生用生字連綴成篇,培養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
(三)有效地指導寫字,保證書寫質量的策略
重視強調寫字姿勢,始終把培養學生良好書寫習慣放在首位,重視教師書寫的示范作用;引導學生發現寫字的規律,要減少對每個字逐一細致的指導,應該多從整體結構和書寫規律上著手,引導掌握科學有效的寫好字的方法。要引導學生進行分類歸納發現規律,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重視引導學生規范書寫。這里的“規范”,不僅是把字寫對,還包括字的間架結構勻稱、字的筆順正確、每一筆的占位恰當等。
四、結語
總之,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和基礎,教師要多角度多層面地設計教學形式,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學習,有針對性有側重地完成識字任務,不斷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夯實語文學習基礎。
參考文獻
[1]寇明玉.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興趣和方法[J].考試周刊,2013(32).
作者簡介:劉潤成,1976年生,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人,大專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