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雪釵
【摘要】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花費大量的時間指導、修改,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究其原
因,在習作教學中存在著教師“剃頭擔子一頭熱”的現象,只注重教師的教和修改,不思考如何發揮學生潛能,利用學生自身能力,提升習作水平?!缎W語文課程標準》在關于寫作教學的建議中指出:“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惫P者也認為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習作修改;方法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中高段的語文教師都面臨著這樣一個難啃的骨頭——習作教學。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指導完一篇習作后,傾注心力評改,寫評語,學生卻沒有多大感受,習作水平并不會在老師的評改中得以有效提升。如何面對習作教學現狀,講究方法,輕松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是很多語文老師的教學難題?!缎W語文課程標準》在關于寫作教學的建議中指出:“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由此可見,指導學生修改習作,是勢在必行之事。 那么,在實際教學中該如何指導學生修改習作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
一、方法指導,為修改習作引路
如何修改習作,學生剛接觸時一頭霧水,根本不知道方法。這就要求教師要給予方法上的指導,讓學生掌握習作修改的方法,從而把他們領進習作修改的大門。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3—4年級)習作目標指出:“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边@是修改習作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指導學生修改習作中第一步可以教給學生使用修改符號,如增加符號︿ ,可打字的上面或下面,告訴學生增加的部分就寫在這里面;刪減符號用很形象的語言 圓圓的西瓜接著一根藤,告訴學生圓圈內的部分就是表示刪除的部分;圈出好詞用“。。?!?、勾出好句用“~~~”等,這樣的方法教給學生,使得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規范的修改方法,也讓被修改的作文頁面整潔,被修改的習作作者讀起自己被修改的部分看得清楚明白。
二、習作清單,為修改習作提供方向
教給了初步的修改方法,學生只能是針對簡單的字、詞、句、標點符號方面進行修改,這對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顯然只是淺嘗輒止。為了真正提高學生的習作修改能力,筆者認為應該在教給初步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修改整篇文章,從謀篇布局、從文章中心表達、從寫作方法等方面進行修改。因此,在習作講評中,除了指導學生針對簡單的字、詞、句、標點符號方面進行修改,還要重點圍繞整篇文章的訓練點、獨特的寫作要求進行修改。但每個學生對于習作要求的理解,教師課堂上的習作指導接受程度不同,這導致他們修改習作的能力高低不平,“習作清單”的出示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這里所謂的習作清單,是教師針對每一篇習作理出的寫作的具體要求,它包括習作對象、中心的把握、寫作方法表達等。如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習作是《春游的建議》,本次習作題目是:“春天來了,建議班級舉行一次春游活動。去哪里好,大家先把自己的意見寫出來??凑l的理由最充分?!痹谥v評習作后要求學生修改習作時,為了讓學生全面把握習作要求,有針對性地評改習作,教師理出了本次習作清單如下:
本次習作你采取了“方位介紹式”( )條文介紹式( )來寫出自己的建議。
在建議中你能寫出充分的理由,抓住景色描寫,寫出景點之美是( )否( )
在習作中,你能借用一些寫春天的優美語句作為本次習作的景點介紹。是( )否( )
在景色描寫時,你能恰當地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是( )否( )
你能用端正的態度,漂亮的字跡完成本次的習作。是( )否( )
作文總評( )
而后再指導學生針對習作要求,通讀全文,圍繞這些要點,進行修改,做好批注。這樣學生在修改的基礎上又一次把握了習作要求,并把修改的習作與自己的習作對比,明白自己的優點與不足, 在修改中真正提升了自己的寫作水平。
又如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習作一的作文主題是“童年趣事”,此時,在歷經幾年的習作學習后,學生對于習作要求的解讀能力在提高,此時的習作清單不再是由教師呈現,而是由學生小組討論,最后全班匯總,形成共識,指出本次習作兩大要素:童年、趣事,而后理出一些寫事的要點。
三、交叉互改,為習作修改提升動力
課程目標里,第三學段(5—6年級)中指出:“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边@就意味著要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教師既要指導孩子自改,也要激勵同學間互相修改評閱。在列出習作清單后,教師第一步引導學生自改,自改讓學生正視自己習作的不足,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學生對自己習作的修改有時深受固有思維的影響,無法發現自己的不足,這時互改就發揮了作用。筆者所在的班級曾采用同桌互改、優差互改的形式,讓學生在改中學,學中改。為了提升修改的興趣,展開了小組交叉改,班級交叉改,多種形式的交叉互改,學生修改習作的興趣在提高,習作能力也在提升,可謂一舉兩得。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