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華
【摘要】新課標中對“閱讀”的目的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寫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因此,作為閱讀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語文教師,關注學生的閱讀心理和自身在閱讀教學中的執教心理機制,促進學生真正“學有所獲”,使整個閱讀教學的課堂有效進行,是每個教師應該關注的話題。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閱讀心理;教師;學生;文本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關注閱讀教學心理機制的背景
新一輪的教材改革即將鋪開,它更關注教材中的人文性,利用這一實際可操作的工具,在課題閱讀中,充分掌握學生的心理,文本中作者的心理,教師備課和課堂教學的心理,建立一套完善的課堂閱讀心理機制,是走向成功的課堂閱讀教學的前提條件。從教幾年,手握文本,常在三尺講臺上有面紅耳赤、唱獨角戲之感。回想執教《滕王閣序》時,我將備課的重點放在對駢文的品評上,整堂課都在引導學生朗讀駢文所造成的恢宏氣勢。課后學生反饋:老師,我們寫不出王勃這樣的奇文,但我們想知道王勃這個人,想知道他是怎么寫出這篇文章的。一句話幾乎就否定了我辛苦一夜的教案,但是課后靜思,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這不正是語文學科教學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嗎?
二、建立學生的閱讀心理機制
中學生的學習過程大都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照規定的、相對統一的教學計劃進行的。作為受教育者,他們的學習心理也會受到教師的熏陶,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師生的活動基本上都屬于集體活動,怎樣讓學生產生求知欲,是一個可以探討的話題。
案例:學生學習《陳情表》時,基本上掌握了一個信息——李密為了九十六歲的祖母劉氏辭去高官不做,情愿服侍祖母終老,許多學生對此都無法認同。封建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十年寒窗,夢想的是能青云直上,李密的這種做法不是有點說不通嗎?在這個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很明顯受到了自身閱歷的限制,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有自我主見,不輕信別人的建議,會分析問題。但是又常會出現片面、主觀、偏激和簡單化的缺點,解決問題又毛毛糙糙。”規范學生的閱讀心理,使其思想在優秀文本的引導下逐步走向高尚而不是出現學生的錯誤思想同化文本、誤解文本的局面是十分重要的。
在認知心理學家看來,學生閱讀中“理解監控過程的作用在于保證閱讀者有效地達到自己的閱讀目標”。我認為這個理解監控的過程是學生閱讀心理機制建立的關鍵。具體而言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動機
“對于所有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來說,應當注意去發現每一個學生的興趣。”這一點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利用學生對社會的認可、自尊和成功的渴望:好的教師會給學生以大量的機會,讓學生表現自己,即便是最差的學生,教師也應該從他身上找到可以表揚之處。
(二)使學生感到文本閱讀是有價值的
在課堂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意識到閱讀的文本具有“當前價值”和“內在價值”。如《虞美人》中李煜感嘆:“一江春水向東流。”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他的無奈令人同情,但是他在位時的種種作為又何嘗值得后人仿效呢?文本就是一面鏡子,學生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可以吸取許多前車之鑒。
(三)做好文本閱讀的梯度處理,使學生不斷意識到進步
任何一門學科,學生都會關注學習的結果,確立學生的進步觀念是閱讀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基礎。學生在文本閱讀過程中,心理一直會期待接受大量文本知識,這時,教師適時適度的表揚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注意營造一種學生容易接受的氛圍
學習動機的引發,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在課堂的閱讀中,學生渴望與教師進行交流。因此,在課堂上應少用懲罰的語詞。“因為懲罰容易造成一種陰郁不快的壓抑氣氛”,在這種氣氛中,學生只能是三心二意地學習,必須尊重學生,絕對不能侮辱學生,因為那只會引起對立,在這種情況下,要使學生輕松進行文本閱讀、與教師進行溝通是不可能的。閱讀課應該是“快樂的地方,充滿笑聲、幽默、合作、愉快的氣氛,因為人們心情愉快,才愿意學習,也才能學得更好”。
案例:文言的翻譯一直是學生感到頭疼的問題,由于古今漢語用語習慣的差異以及學生自身文學知識的積淀不同,文言翻譯“信、達、雅”的原則一直以來難以得到貫徹。在執教《鴻門宴》時,感覺這篇文章的翻譯比較簡單。要求學生通篇在課堂上進行翻譯,供全班交流。翻譯進行到“約為婚姻”時,有學生站起來說:劉邦和項羽決定結婚。全班同學都哄堂大笑,很明顯,學生感到翻譯存在問題。另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劉邦和項伯決定結成兒女親家。”學生各抒己見。此時,我大聲表揚了敢于質疑教材的學生。這堂課,學生學習文言的熱情極高,學生心中的那種樂于接受和享受到的巨大的成功感使這堂課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要想取得閱讀教學的突破與進展,教師必須時刻牢記讓學生樂學——能學——會學——學會是基本原則也是最終目標。而這一切在教師充分掌握學生心理,了解學生所需和求知欲的情況下,幫助學生建立他們自己的閱讀心理,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所謂“凡物各自有根本,風云萬變不離宗”。
以教師自身為中心,運用文本指導學生從而掌控整個閱讀課堂的心理機制的建立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要想讓閱讀教學成果之花開得絢麗,教師這一心理機制的培養和建立是必不可少的。所謂: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始織成!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