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芙蓉
[摘? ? ? ?要]新體系背景下,在音樂教學中不僅僅要教會學生音樂理論知識與歌唱技巧,更重要的是要通過音樂教學提升中小學學生的核心素養,其中包括審美意識、鑒賞能力、音樂文化素質等,讓學生通過音樂教學抒發自身的情感,擁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與學習態度。
[關? 鍵? 詞]音樂教學;價值取向;核心素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7-0050-01
一、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
音樂學科中的核心素養主要以培養學生音樂情感表達能力為最終目的。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時,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去感受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情緒,培養學生優秀的音樂評價與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與感染力,從而能夠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引導學生擁有健康的審美觀與生活態度。
二、通過音樂教學提升中小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法
1.堅持以唱為本,加強聆聽訓練
要想在音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要注重實踐教學,堅持以唱為本,加強聆聽訓練,讓學生在練習、欣賞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領悟到生活的美。在歌唱的過程中要注重層次性,每一次歌唱的目的與要求都是不同的,學生要善于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初唱的時候要能夠找準音高,初步對歌曲的內容有基本的了解,從而能夠在唱的過程中擁有自身獨立的感悟。例如,在學習《獨特的民族風》時,教師往往會讓學生欣賞《牡丹汗》《遼闊的草原》等,不僅要讓學生感悟到音樂中的力量、感染力,更多的是要讓學生在歌唱過程中掌握歌唱技巧,感悟音樂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從而具備較強的審美素養、鑒賞素養、歌唱素養等。
2.教師具備嚴謹的工作責任心,積極開展校本科研
要想在音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首先要具備嚴謹的工作責任心,積極開展校本科研,成為學生學習的優秀榜樣。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感情與人格,不做傷害學生自尊心的事情,滿懷愛心和真誠,給予學生一定的期待,加強對學生的鼓勵,這樣才能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從而消除學生的厭學、失落心理。音樂教師也需要積極開展校本科研工作,整合專業引領、同伴互助、個人反思,從而探究出深刻而豐富的音樂文化內涵,讓學生在濃厚的音樂文化課堂中提升自我人文素養與審美情趣。
3.加強音樂審美教育,引導學生感知音樂所表達的情感
音樂這門學科具備較強的審美教育功能,能夠給予學生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引導學生擁有較強的文化素養。在音樂教學中,學生在了解音樂的同時,還要能對音樂文化起源有足夠的認知,從而感知音樂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且能夠擁有利用音樂去表達自身情感的能力。音樂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與審美能力,還能讓學生逐漸掌握辨別美丑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魅力,提升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例如,在學習《高亢的西北腔》時,會欣賞《腳夫調》《上去高山望平川》,這時不僅僅要讓學生掌握歌唱技巧、發現音樂美,還要培養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操。
4.引入流行音樂,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當代學生學習古典音樂的積極性較低,教師要善于適時地引入流行音樂,通過分類、對比,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引入流行音樂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創新意識,拓寬學生的音樂知識面與視野,豐富其審美體驗。但是,在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過程中,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學生展現流行音樂美好的一方面,讓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5.開展多元評價,發掘學生的閃光點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開展多元化評價,充分發掘學生的閃光點。音樂是一門審美體驗性、創造性、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和語、數、外有著很大的區別,它既需要擁有內心的體驗,更需要外在的情緒表達,并且不斷地升華與積累,所以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音樂習慣、態度、興趣方面,通過可感、可視的角度去評價學生,真正實現“以育人為本,以音樂為本”的音樂核心素養教學。評價形式可以是小組評價、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等,充分把音樂這門學科的作用發揮出來,對學生的習慣、才藝、興趣開展綜合評價,積極鼓勵學生的自我發展與自我教育。
總之,音樂具備較強的育人功能,在教學中教師要逐漸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引導學生達到情感上的共鳴,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與審美能力,使學生擁有積極的生活態度與學習態度。
參考文獻:
[1]褚維維.探析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7(34):128-129.
[2]張麗珊,劉堅.義務教育藝術類課程文件分析:基于核心素養角度[J].基礎教育,2018,15(1):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