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潔
[摘 要]大學生思政課一直以來都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隨著近些年國家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要求逐漸提高,思政課在大學生學習過程中所占的分量也在逐漸增加。將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文化的內容融入大學思政教育,可以使中華道德文化的精華得以傳承,使大學生在感受中華民族文化魅力的同時受到相應的思想道德教育,從而規范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自覺傳承民族文化,并以此為標準要求自己,從而切實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使之成為新時代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 鍵 詞]大學生;思政教育;傳統道德文化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4-0107-01
隨著十九大的成功召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新時代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目標對高校教育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要求每一位大學生都能夠意識到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承擔的重要任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祖國的不斷發展、不斷壯大而不懈努力。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文化,正是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方式和途徑,是保障大學生學習和傳承我國優秀文化傳統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就大學生思政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文化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具體策略進行了相關的分析和探究。
一、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文化的現實意義
我國傳統文化倡導大丈夫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告訴我們對于一個有能力的人而言,承擔社會責任是其重要的價值體現。而如今的大學生卻更多考慮自己的將來能夠有什么好的發展,忽略了自己的社會責任,由此可見,將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是為大學生明確方向、樹立道德和理想標桿的重要舉措。除此之外,在大學思政教育中融入優秀傳統道德文化也是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我國的傳統道德文化內容之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有著具體而生動的闡述和體現,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文化的學習,大學生可以受到系統而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誠信精神教育、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教育等各方面的道德教育,從而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并主動踐行這些內容。可見,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融入優秀傳統道德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文化的具體策略
(一)將傳統道德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之中
當前,高校都將思政課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同樣,思政課堂也是對學生進行優秀傳統道德文化教育的重要場所。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教材大多采用國編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該教材的主要內容是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文化、國家法律法規幾部分展開的,其中第五章《明大德 守公德 嚴私德》對傳統道德文化進行了詳盡具體的論述。在思政課教學環節,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以及高職學生的專業學習特點,對學生展開系統的傳統道德文化教育,使學生明確中華道德文化體系的主旨和意義,從而自覺踐行這些內容。
(二)將傳統道德教育融入學校活動之中
思政課堂的教化作用,一方面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學習彰顯。另一方面還可以結合相關的學校活動使之更加具體化。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只有通過具體的活動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才能產生更加直觀、更加深入的影響。首先,學校可以結合我國的傳統節日、歷史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等開展相關的道德文化教育活動,例如端午節舉行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活動,組織學生參加紀念孔子誕辰的祭祀活動等;其次,可以結合思政課的教學內容組織經典誦讀活動,在學校里掀起誦經典、學經典的熱潮,使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建立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信心,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民族傳統文化。
(三)將傳統道德文化教育融入網絡思政教育之中
學校和思政課教師要注意發揮網絡的作用,為學生搭建良好的網絡學習平臺,將優秀傳統道德文化教育與網絡思政教學密切聯系,加強思政課對學生的優秀傳統道德文化教育。首先,當前一些優秀的國學類電視節目可以作為網絡教育的良好素材,比如中央電視臺的《中華詩詞大會》《經典誦讀》等節目,都是這方面較好的素材,學校和思政課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展示在校園網上,并鼓勵學生觀看甚至參與,通過學生對國學的學習和領悟,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標準;其次,還可以利用學校的校園網、公眾號、學生之間的QQ群、微信群等宣傳傳統道德文化內容,并鼓勵學生創建自己的個人網頁,弘揚傳統文化內容,對優秀網頁予以表彰,使學生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進行優秀傳統道德文化的學習。
總之,在大學思政教育中融入傳統道德教育是當前大學生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的高校管理者和思政教師都應當對這一問題予以重視,從不同的途徑,應用各種策略,使思政教育與優秀傳統道德文化教育有效地融合,為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開辟更加廣闊的道路。
參考文獻:
劉呂高,田崇軍.中國傳統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作用[J].中華文化論壇,2014,No.95(3):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