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夢穎
[摘? ? ? 要]家國情懷是高中歷史課標提出的歷史核心素養之一。從課堂實踐方面分析高中歷史課堂中滲透家國情懷教育的基本策略。
[關? 鍵? 詞]家國情懷;歷史教學;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7-0108-01
一、以影像視頻作為課堂重要的輔佐材料
“歷史學科知識具有過去性、不可重復性的特點,又具有綜合性、復雜性的特點,這使得它既不能直接觀察,也無法演示、實驗,這與中學生有限的人生閱歷、認知水平之間存在較大的矛盾。”因此,影像視頻為教師授課提供了最直觀的教學資源,對塑造歷史情境、加深學生知識記憶、增進歷史理解和情感體驗都有積極的效果。
比如,教學黃海海戰這一部分,就可以引入《黃海大戰》《鄧世昌》等影像資料,讓學生在影音的畫面中感受黃海海戰的悲壯和殘酷、士兵的壯志豪情;又如,學習美國經濟大危機時,可以引入相關的歷史紀錄片,讓學生根據紀錄片中的講解與分析感受當時美國經濟崩潰的原因以及帶來的影響,感受當時失業者的痛苦和無助。這一類影像視頻資料不僅有助于學生產生“立體化”的認識與記憶,還能幫助教師解釋清楚問題、節省時間。最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在影像情境的渲染中,共享到當時人們的精神情感世界,從而受到理想的“家國情懷”教育。為了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運用影像視頻資料時還要特別注意使用方法。首先,視頻資料放置在課堂哪一個環節要仔細考量,一般用在導入和小結部分,從而達到引學生入情境和升華學生情感體驗的效果。其次,教師還要注意對影像資料的選擇、編輯,將相關的內容剪輯出來,將不利于學生養成正確的思想觀念的片段刪減掉,并把視頻的時長控制到3分鐘左右,使得視頻信息集中、有效。最后,視頻的運用必須配合教師的引導和講解,使學生達成情境認識,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二、以歷史故事作為切入點的歷史敘事
歷史敘事是指教師按照歷史時間的發展順序,對歷史事件的發展過程以及歷史人物的主要活動,向學生進行系統、有條理的講述。歷史敘事可以通過生動、富有節奏的述說,再現歷史事件發生的生動場景,清楚交代歷史事件發展變化的整個過程,在學生腦中形成動態變化的歷史情境。
在歷史課堂中特別要運用歷史故事作為切入點進行敘事。一方面,歷史故事可以以小見大地體現歷史發展的基本背景。另一方面,歷史故事可以通過教師對歷史細節的刻畫、感情充沛的語言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使得教學有趣味、有感染力。歷史故事掌握在教師手上,便于使歷史故事的敘說服務于課堂教學的目的。教師對于歷史故事中的重點對白、情境和情節,著重渲染,使得學生對所學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使學生能透過歷史事件的發展和人物活動的過程,認識到歷史發展的復雜過程。
三、以歷史圖片作為課堂的歷史表現
歷史圖片是學生認識和理解歷史事實的良好中介,它能沉默而直觀地展現歷史事實,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做出價值判斷與選擇。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采用的圖片主要包括這樣幾類:①歷史遺址圖。例如都江堰、圓明園等的復原圖、現貌,這類圖片的呈現可以幫助學生感受歷史創造的文化和受到的慘痛挫折,回顧歷史進而促使學生為國家發展而奮斗;②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物的圖畫、照片、影拓、歷史地圖等,便于學生能根據直觀的歷史表象去理解歷史事實,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產生情感認知。③對比圖、流程圖等具有明顯方向性和指向性的圖。比如,在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這一課中,教師可以運用流程圖解釋“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宗族關系和分封關系,又能用其與“西歐封建等級制度分封關系圖”作對比。這些圖片能夠幫助學生進行直觀的理解,形成系統的認知體系。歷史圖片簡單易得,在歷史教科書上和網絡上有較為豐富的資源,教師仔細甄選和講解歷史圖片,可以使學生有較為直觀的感受,加深對歷史的理解,更容易達到情感體驗,形成認同。
四、利用地方史的內容貼近學生現實生活
地方史是國家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歷史區域化的呈現。對高中生而言,地方史既是最熟悉的又是最陌生的。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必然親歷過地方史給他們帶來的影響,但學生普遍缺乏對地方史系統的認識。
歷史教學和“家國情懷”不是簡單的包含和被包含關系,它們相互促進、互相融合。本文討論高中歷史課堂中滲透家國情懷的實踐策略,旨在讓學生能通過歷史教學更好地了解祖國的歷史和現狀,培養他們的認同感和責任感,樹立將個人發展和國家發展結合在一起的信念。通過增進對其他國家和歷史文化的認識和理解,開放的格局視野和多元文化觀,從而積極地應對全球化時代的挑戰,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于友西,趙亞夫.中學歷史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 吳玉軍.歷史教育與國家認同 [J].北京教育(高校),2015(3).
(指導老師:鄭士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