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璐
[摘 要]在全球經濟文化建設和時代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需求的人才也逐漸向復合型人才靠攏。學習和工作中更加注重全面素質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和團結的能力,素質教育也是趨向于培養創造型的人才。由此可見,音樂教育對培養學生素質教育起著積極作用,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音樂鑒賞課程構建對音樂教育的發展承擔著重要作用。
[關 鍵 詞]奧爾夫;交通職業教育;音樂鑒賞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6-0058-01
隨著經濟的發展,高職院校如今已占高等教育的一半,社會對高職院校人才的需求也逐漸向專業化和全面化的要求發展,只具有專業技能是不夠的。科學研究證明,音樂的培養能激發人的內在潛力和創造創新能力。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數交通職業教育將更多的精力投入熱門專業的建設中,而缺乏對音樂教育的重視。職業院校的學生除了與這個時代大多數學生一樣求知欲望強烈等共性外,在工學結合的學科背景下,他們有其特有的學習特點,動手能力強,對實踐操作、技能訓練的參與度較高;思維活躍,樂于嘗試、探索新鮮事物;興趣廣泛,但系統學習能力缺乏。因此,具有交通職業教育特色的音樂鑒賞課程構建不僅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有豐富的音樂感受,還能在感知音樂的過程中培養情操,提升音樂素養。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能力以及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而并非是讓學生掌握音樂的技術和技巧,這與我們交通職業教育特色音樂鑒賞課程的思維不謀而合。我們的培養模式應該是讓學生在愉悅的音樂體驗中領悟和把握鑒賞作品的內容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在含義。在愉悅的環境中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進來而沒有壓力和負擔,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律動和聲勢等即興表演中來。這樣逐步提升的表演經歷和音樂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就能增加學生對音樂的喜愛。
在音樂鑒賞課的教學過程中,除了對教學結果的注重,更重要的是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在一段音樂作品的鑒賞中,教師首先應注重對音樂背景的介紹并合理安排學生參與其中。教師可以對鑒賞作品的背景進行描述,讓學生了解作者、了解當時的社會環境,這樣學生更能感同身受地進入作曲者當時的心境。在教學的初始階段,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是非常重要的。個人認為,用提問和對比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的注意力是比較好的方法。例如,進行流行音樂鑒賞時,先提出引導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聆聽。這就與學生之前自己聆聽流行音樂不同,他會有意識地尋找問題的答案,再通過之后教師對音樂基本要素的梳理,學生便會明顯感覺到與平時自己習慣性地聽流行音樂的不同,這樣通過感性的音樂聆聽而得到了音樂理性的內涵認識。每個鑒賞作品都有旋律主旨,通過聆聽建立初步的感受之后,可以讓學生自由組成鑒賞小分隊,讓每位學生放開思維,相互分享自己對鑒賞作品的感悟和想法。例如,在《卡門》鑒賞時,先讓學生對主旋律進行“lɑ”字的跟唱,找到作品的主旋律。學生通過跟唱把握作品的基調之后,能更容易進入作品所要表達的意境。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引導學生深入對作品的細微情感進行體會,直至音樂作品的靈魂。
在高職院校音樂素材的選擇方面,通過音樂鑒賞課程實踐認為,可以選取目前學生喜愛的近現代流行音樂,也要兼顧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和古典音樂。根據奧爾夫教學法中本土化的理念,本民族的音樂應該是最能引起大家心理共鳴的。交通職業音樂教育也可以借助其理念,將相關學科對藝術教學方法有益的部分整合,形成交通職業教育特色教學方法。對于我們交通職業教育而言,很多專業是有關路橋建設的工作,而路橋建設很多時候都是在相對偏遠的鄉村或者少數民族。我們的鑒賞作品可以更多地兼顧富有本土特色的民族音樂,也有利于學生以后工作過程中與當地人更和諧地交流。
奧爾夫音樂教學的理念是想要用原本的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將自己的思想賦于作品中。我們正是通過這種理念構建具有交通職業教育特色的音樂鑒賞課程,將它運用到音樂鑒賞課程教學和音樂素材的選擇。同時,鑒于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音樂鑒賞課程可以不用局限于課堂,可以適當增加學生會、團委等社團組織中不同類型的藝術表演,在其中融入各種音樂元素。通過學生組織的形式,學生更能體驗到音樂的美好,當學生融入角色時,他的表演欲和創作欲將會被大大激發,這對之后音樂鑒賞課程的教學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面對時代的發展,音樂鑒賞課程需要改變傳統教學方式,以激發學生積極性為基礎,通過各種輔助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學到鑒賞音樂的方法。鑒賞中除了能感悟音樂作品的旋律和節奏外,還需要建立起對音樂作品的感性內涵。這種感性與理性的結合才是最終音樂鑒賞所追求的內容,并在學習中獲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