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怡?王楠楠
[摘 要]2014年9月,《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發布意味著新一輪高考改革正式啟動。新高考賦予考生更大的考試科目選擇權的同時也賦予了中學老師作為生涯規劃導師來幫助學生進行選科規劃。如何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學業規劃和學科選擇,從高校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建設的角度,通過課程建設提升師范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能力來應對新的挑戰。
[關 鍵 詞]新高考;學習需求;生涯課程
[中圖分類號]G6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6-0132-02
2014年9月4日,《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發布,實施意見里最大的變化是要求高考選擇專業前置到高一,不分文理科。這就要求高中建立選課指導制度,加強人生規劃教育,指導學生根據興趣特長和人生規劃,制訂個人學業計劃。福建省2018級高中生即將遇到學業“六選三”的決策問題。新高考改革代表著職業規劃前移到高中。于是對即將成為中學老師高校師范生而言面臨著一個巨大的難題和新的考驗[1] [2]。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經過多年建設已經相當成熟,可以以此為平臺提升師范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能力,使得這些未來的中學教師能夠更好地指導青少年學子們進行選科和學業規劃。
一、新高考背景下師范生職業生涯指導能力提升是時代的需求
新高考帶來的核心變化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計分方式的改變和選科要求[3]。從表面上來看,福建省的新高考改革是高中生從文理分科的2種選科選擇變到了“6選3”,通過排列組合共有20種選擇。實質上,新高考推動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培養前移到了高中時期開始的學業規劃,要求青少年們從高中時就開始對自我有足夠的了解,對外部世界有探索。明晰一個職業傾向,明晰專業目標,這就要從個人的特質、成績、能力、未來的職業選擇、家庭的期望等一系列需要考慮的因素中去分析[4]。因此,新高考背景下需要高校師范生具備基本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能力,未來才能全面幫助高中生探索個人的興趣、性格、價值觀、優勢等這些穩定的特質,指導中學生的自己對未來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和把握[4]。在選科選考上就有更充足的準備,更重要的是在指導探索和選擇的過程中,可以提升青少年的內驅力和適應能力,并且進一步轉化為他們學習的動力。
二、師范類專業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需求分析
新高考改革的核心目標是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和多元錄取。通過這樣的方式選擇把合適的人選送到合適的位置上。要創新創業,就需要有個性化的人才。一方面,在過去的教育過程中,統一的試卷標準的答案,唯分數的考核選拔指標顯然是不利于個性化人才培養,需要改革。另一方面,由于時代的發展,青少年們未來可能在一生中會經歷多次的職業轉換,需要培養應對和選擇的能力。新高考改革通過改變考試方式,推動對中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給予他們更多的選擇,讓他們提前思考和學習如何選擇。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中學老師的職業內涵有了進一步拓展,除了傳授課業知識外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起引導學生職業規劃、學業規劃和分科選擇的責任。師范類專業大學生也關注到了這一變化,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課程的教育需求從了解自身、了解職業提升到能運用生涯規劃的基本原理和相應技能幫助未來任教的中學生進行分科選擇的指導。具體而言就是具備指導中學生通過指導分析自身的特點、學校家庭環境、社會需求,找到一個平衡點,選擇屬于自己的學科組合的能力。學會引導中學生將精力投入最優勢的那個科目上,同時適當地減少另外三門課程的投入,將選擇落實為具體學業上的生涯行動上。
三、針對師范生教育需求建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
師范類大學生的教育需求的提高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上的建設要求上的體現就是,需要進一步改變課程授人以魚的模式,而真正做到授人以漁。培養師范類大學生通過課程掌握生涯規劃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為將來指導中學生做好技能儲備,具體來說,課程上對學生能力培養需要進行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一)從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我測評提高到有初步解讀測評報告的能力
要指導中學生進行學科選擇,首先需要幫助他們了解自我的特質,并能夠借由測評的方式開啟對自我特質的探索。其中,自我特質中興趣、性格、能力和價值觀這四個方面是與職業學業規劃最為密切的四個特征。這些基本特征會對職業學業和選科構成影響。在探尋基本特質的同時,其實也就為生涯決策做好了基礎準備。因此,對師范類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要求就提高到能初步解讀各種特質測評報告。
(二)從做好自己職業生涯規劃提高到能幫助中學生完成初步職業規劃的能力
中學的學習從學習階段上看是為進入大學的專業學習做準備,而大學專業的學習則是為將來的職業做儲備。幫助中學生對未來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職業規劃,就會對大學選專業有一個清晰的目標。當我們對大學選專業學科有清晰的目標的時候,高中階段科目的選擇也就會變得更為容易,同時也能更堅定決策。幫助中學生做初步的定位和職業規劃,要求師范生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時不但對自己的職業目標有所了解,還需要對整個職業世界、企業組織形式有一定的認知。
(三)從找到目標職位的職業要求提高到對職業和專業匹配規律的把握
大學的專業跟未來的職業是相掛鉤的,但又不是簡單的一對一匹配,根據行業的不同、企業組織的職能不同有很多的匹配方式。可以是所選的大學專業跟某一職業所處的行業相關,也可以跟未來從事的職位具體工作類型相關,還可以通過技能遷移的方式跨行業匹配到其他領域去。目前的職業生涯規劃課對大學生的要求是找到自身目標職位并進行職業要求探索,但針對需要提升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能力的師范生而言,就要求學習課程部分內容時能有更深入的把握,掌握職業的基本構成和職業與專業匹配的模式等相關知識。
(四) 在大學期間對不同大學專業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和探索
新高考改革后,大學不同專業的報考有不同的選科要求。未來要選擇從事哪一種職業,選擇哪一個大學的專業,在中學選完學科后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對中學生的學業選科指導需要初步了解大學生專業的情況,目前大學學科專業有506個,它分屬于13個大類,92個一級學科。師范生在高校學習的時候,如果能對其中部分專業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對提升相應的選科指導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這就要求在大學的職業生涯課程教學上除了教會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的職業方向外,還需要鼓勵師范生對大學的其他專業做進一步的了解,主要包括對專業的學制、學科分類、大致課程設置和專業的求職方向的信息探索。
新高考改革要求高中建立選科指導制度,加強人生規劃教育,指導學生根據興趣特長和人生規劃,制訂個人學業計劃。福建省高中生2018年即將遇到學業“6選3”的決策問題。班主任、年輕教師與學生親密接觸,信賴度高,適合作為生涯規劃導師,不但對高中各學科的主干知識和大學專業及未來職業的聯系情況較熟悉,更容易幫助學生做好學業規劃, 能更有針對性地開展“6選3”指導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師范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提升是重要一環,可以從職業生涯規劃基礎出發,通過對高校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改革,引導地方性本科高校師范生在學會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基礎上,掌握一定的生涯規劃教育知識,提升未來作為教師的生涯教育能力。在未來中學教學中更好地幫助中學生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學習理智決策,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參考文獻:
[1] 陳宛玉,葉一舵,楊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輔導的必要性、內容及實施途徑[J]. 教育評論,2017(11).
[2] 樊麗芳,喬志宏.新高考改革倒逼高中強化生涯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17(3).
[3] 李娜,高茜.淺析新高考改革[J]. 求知導刊,2016(8).
[4] 金晶.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8(12).
作者簡介:丘怡,副研究員,從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