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
[摘 要]提升中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機能,為社會培養更高素質的人才,教育部相繼頒布了《學校藝術教育規范》等一系列教育文件。文件指出:中職院校應當注重中職生審美素養和創新精神的培育。因此,中職院校應當順應教育形勢,努力探索提高中職學生音樂鑒賞水平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以音樂之聲感染學生的內心,全面展現音樂的魅力,進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學生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簡要闡述提升中職音樂鑒賞課效率的一些建議,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 鍵 詞]中職音樂;鑒賞教學;興趣;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3-0109-01
中職音樂鑒賞是公共基礎教育藝術類中的基礎內容,對于提升中職生的審美能力和自身素質、陶冶情操有著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帶領學生進行音樂鑒賞,不同于學習文化課那樣枯燥和乏味,可以利用音樂自身的多變音調、節奏和優美旋律等達到重塑學生心靈的目的,那么如何有效地開展音樂鑒賞呢?
一、興趣為主,完美解讀音樂作品
1.尋找音樂內容和學生喜好的契合點
音樂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與其他文化課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倘若音樂教學拘泥于簡單的書本教化講解,只會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致使音樂教學陷入不可避免的教學尷尬。筆者認為,在進行音樂鑒賞時,應當重視學生的個人情感偏好,使傳統經典音樂和現代流行音樂一樣,吸引學生的眼球。這就需要教師適當地轉換,結合時代腳步,不斷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尋找音樂內容和學生喜好的契合點,最終達到以音樂之聲震撼學生、感染學生、重塑學生的目的。
2.合理利用流行音樂中的正能量元素
現階段,流行音樂在中職生心目中有著崇高地位,比如經典華語音樂、風靡全球的歐美樂曲等。既然中職生喜歡流行音樂,那么中職音樂鑒賞教學也可以“投其所好”,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認真發掘和利用流行音樂中的正能量元素,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計劃性地適當加入一些流行元素。中職音樂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集和整理各個時期、各個國家、各個流派的一些經典作品和學生一起分享,跟學生討論和欣賞不同時期的流行元素,這樣的課堂不僅不會枯燥,還可以適當地活躍課堂氣氛,既提升學生的音樂興趣,也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一舉兩得。
3.完美解讀音樂作品,帶領學生鑒賞
音樂是神奇的東西。它不單單是幾個音符的拼湊,更是音樂創作者情感的載體。筆者認為,好的音樂作品,不僅體現在旋律和節奏上,還應有音樂本身的“靈魂”。背后的歷史故事和創作者的天馬行空想象、情感積淀是一個不可分割的體系。這也是每個音樂教育者應當重視和努力研讀的重要內容。例如:給學生欣賞《命運交響曲》時,可以重點講述:此曲是貝多芬雙耳失聰時創作出來的。著重表現貝多芬當時的創作環境以及內心情感,進而引起學生的共鳴,這也就達到了以“聲”奪人的教學效果。
二、優質教學方法,提升音樂鑒賞效果
中職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鑒賞時,可以巧妙地運用一些教學技巧,提升課堂感染力,打破中職學生對音樂鑒賞不屑一顧的尷尬局面。筆者認為優質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
1.對比教學法
對比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多種作品進行襯托對比,其中發現“差異性”最為關鍵。鑒賞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認識音樂特質,也要讓學生發現和理解音樂的音色、音量以及情感寄托的區別等等。例如,在給學生鑒賞《阿萊城姑娘》這首曲子時,第一段以歡快氣氛為主,第二段卻滿含憂郁的情愫。兩段音樂,兩段情感,鮮明的對比,直接加強了音樂鑒賞課的感染力,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自然也提高了對音樂的鑒賞能力。
2.信息化輔助教學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多媒體等現代教學工具引入校園,極大地豐富了音樂鑒賞方式。中職音樂教師應當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與圖像和視頻的方式展現音樂魅力,從而增強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例如,在鑒賞《藍色多瑙河》時,音樂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與藍色多瑙河有關的視頻資料或者影音資料,讓學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欣賞作品,初步認知該音樂作品。巧妙發揮多媒體等現代教學工具的輔助功能,從視覺、聽覺等方面多維度刺激學生的內心,為一堂高效的音樂鑒賞課奠定基礎。
總之,經典音樂作品必將流傳百世,即便經歷了歲月的洗禮,但是依舊會給人以啟迪和力量,這就是音樂鑒賞的意義所在。中職音樂教師應當順應時代的發展,在音樂鑒賞課上帶領學生深切感知音樂的內涵,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為社會培育綜合素質過關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孟峰.中職音樂鑒賞中學科綜合初探[J]. 大眾文藝,2010(22).
[2]謝華.創設活動 優化中職音樂欣賞課的教學[J]. 職業技術 ,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