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標
【摘要】一帶一路橫跨亞非歐地區,促進沿線各國的經濟、文化發展,受益國家多達六十五個。我國民間音樂作為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有必要借著“一帶一路”春風,以更快的步伐走出國門,沿著一帶一路的路線傳播出去,走上世界舞臺。筆者認為,機遇是送給有準備的人,一帶一路是機遇,那么,我國民間音樂又該準備什么呢?這便是本文要討論的內容。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國民樂;音樂傳播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專業翻譯人才的打造
雖然說音樂沒有國界,就算不懂對方的語言,一樣可以從音樂中體會到對方的喜怒哀樂,但是,想要讓中國民間音樂傳播出去,首先就要懂得一帶一路沿途六十五個國家的語言,只有懂得他們的語言,才能將這些音樂的故事講明白,講清楚。而這六十五個國家,從貧窮國家到發達國家,語言五花八門,很多還是小語種范圍。
有人會認為,漢語地位已經提升了,相信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學習漢語的人會更多,有必要將中國民間音樂翻譯成外國文本嗎?就算目前漢語在全球的地位有所提升,學習漢語的外國人比比皆是,可是能將我國繁雜的民間音樂翻譯出來,還要讓外國人能看懂聽懂,這本身就是一個難度非常大的工作。因此,培養與中國民間音樂有關的翻譯人員成為了中國民間音樂走出國門的關鍵。
相對比美國鄉間音樂、搖滾等,我國民間音樂在世界范圍內傳播就差得太遠,這一點從我國外來流行音樂普及度就能看得出來。一是因為我國是一個融合度非常高的國家,外來的文化都能很好很快地傳播;二是因為美國音樂脫胎于美語,其在世界上的普及率和英語并駕齊驅。語言才是音樂傳播的一個載體,因為歌曲的歌詞本身就來自于語言。試想,如果連歌詞翻譯都做不好,又怎么談口口傳唱?
二、中國民間音樂的整理
我國民間音樂真的太廣泛了,具體民間歌舞就有秧歌類、花鼓類、采茶類、花燈類;另外還有各少數民族的歌舞;還有漢族說唱類,像京韻大鼓、蘇州彈詞、四川清音;民間唱腔又有以秦腔為代表的梆子腔腔系、川劇為代表的高腔腔系、昆腔為代表的昆腔腔系、京劇為代表的黃皮腔腔系等。地方戲曲類又有河南梆子、東北吉劇、內蒙二人臺、河北評劇、浙江越劇、安徽黃梅戲、湖北楚劇、湖南花鼓戲等。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器樂涉及到的樂器,比如二胡、板胡、琵琶、古琴、古箏、揚琴、笛子、蕭甚至古代樂器編鐘等。
要想將我國民間音樂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不是簡單的事情,而且為了實現其跟隨一帶一路走出國門,還需要對應地配上翻譯,其工作量十分驚人。特別是那些帶有古代氣息的編鐘、古琴等,其音調是按照古代的宮、商、角、徵、羽,對于國外流行的音階來說有顯著區別,不僅翻譯工作難度大,就是在國外流傳難度也同樣因為音階不同而增加。
三、中國民間音樂走出國門的優勢
(一)天時
正值一帶一路偉大工作開展中,一帶一路是經濟發展之路,也是文化傳播之路。一帶一路的推進,無疑為我國民間音樂走出國門創造了天時條件。
(二)地利
中國民間音樂站在了我國傳統文化這個基礎上。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國土上都充滿了古老神秘的氣息。民間音樂也因此帶著神秘的面紗,其仿佛從歷史中走來,讓人感覺異常的新奇而古韻十足。這便是其擁有的地利優勢。
(三)人和
我國和平穩定經濟繁榮,這是人和。因為只有這樣的政治環境,才能讓我們致力于我國民間音樂的研究和傳承甚至于傳播。而且一帶一路的推動,我國文化已經慢慢地被接受,在出了國門以后,一樣擁有較為雄厚的人和基礎。
四、國際化戰略的打造
(一)了解國外音樂形式
為什么要了解國外的民間音樂形式?就是為了了解其形式流傳的根本因素,吃透這個因素,有機地對我國民間音樂進行一定的改造,以迎合東道國的民眾欣賞習慣。另外,音樂產品和其他產品一樣,也會因為國別不同而存在一定的禁忌。對這些禁忌進行研究,是實現我國民間音樂走進東道國的關鍵。具體和音樂有關聯的禁忌有:節日禁忌、生活禁忌、文化禁忌。
(二)明確中國特色基調
說是音樂無國界,實際上音樂有著自己的內核。我國民間音樂就帶著強大的精神內核,反映著我國歷史發展,特別是文化和風俗的發展,更展示我國國民的精神情懷。更何況,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其走出國門就是要服務于國家,要積極地傳揚中國文化,因此,我們必須要讓這些國粹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要讓它鏈接沿途國家和我國的感情。
(三)音樂包裝故事的打造
講故事是最好的營銷方式,這一點不僅被商界認可,就是政治交流也開始關注講故事,講具有中國特色的故事,讓中國精神能夠影響越來越多的觀眾,讓世界舞臺因為中國精神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精彩。中國民間音樂每個樂器要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每一首民歌也要有一個美麗的故事作為支撐。先讓東道國聽故事,然后開始了解中國民間音樂,這樣才能幫助他們快速地理解中國民間音樂的內涵,最終成為其忠實的粉絲。
(四)借用華僑的力量
在世界各國都有華僑,他們熱愛祖國,身體里流著龍血。當然我國政府要積極地走進華僑隊伍,要體現一個大國情懷,讓他們感受到國家在強大,對他們的關懷也日益深厚。這是政府層面為民間音樂走出國門打造的天時優勢。我國民間音樂團體組織要經常性地出國巡演,沿著一帶一路的路徑,對那些華僑進行慰問。他們久居國外,對中國烙印的藝術都很關注甚至癡迷。這種慰問不僅僅滿足了他們,更吸引了東道國媒體的注意,為我國民間音樂的傳播推波助瀾。
(五)和經濟政治捆綁
音樂可以和經濟捆綁,沿著一帶一路,緊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腳步,同時也可以跟政治捆綁,比如各級政府出訪,可以帶領我國民間音樂團體,對當地的華僑進行慰問,為東道國的領導人進行表演,從而宣揚我國人文精神。
(六)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
中國民間音樂組織也可以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充分利用建設帶來的互聯網技術的更新,積極宣傳我國民間音樂。以博客、微博、微信、論壇等形式系統地進行傳播,培養異國觀眾、聽眾。
(七)在碰撞中提升自我
當然,我國民間音樂也要發展,不僅僅要成為中國音樂,更要成為世界的音樂,所以,其要不斷提升,在一帶一路走出國門的過程中,不斷地學習別國文化藝術,加強自身建設,最終擁有世界范圍的聽眾。
五、總結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民間音樂的機遇主要是走出國門的機遇,成為世界音樂的機遇。一帶一路是天時,而中國文化是地利,中國政治環境為人和。除此之外,更要了解東道國文化,結合對方的特點改造民間音樂,最后還要積極地培養翻譯人才,充分整合資源,讓中國民間音樂擁有強大的內核。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不斷地與別國文化碰撞,提升自己的水準。使其首先是中國的民間音樂,然后才是世界的民間音樂。
參考文獻
[1]劉忠,薛松梅.“一帶一路”背景下的甘肅音樂文化發展構想——以中塔文化交流為例[J].發展,2017(03):21-22.
[2]宋瑾.隨《玄奘西行》觀“一帶一路”音樂文化[J]. 藝術評論,2017(08):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