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曙亮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作,要真正做好并不容易。現在將工作中的點滴和同行切磋:習慣比規范重要;愛比嘮叨更重要;微笑比批評有效;耐心比懲罰重要;助手比自己重要。
[關 鍵 詞]班主任;習慣;愛;微笑;耐心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3-0180-01
一、習慣比規范重要
“教育是什么?簡單地說,只是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習慣有多種表現形式,有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生活習慣等。
這里我重點談一下學習習慣。學習習慣需要勤學好問,需要輔導,學習習慣的培養需要興趣。這就需要教師激發興趣并讓學生感到學習有用,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才有興趣。學習習慣需要信心,一個差生長期處在壓抑的學習環境中談何有學習信心?這里我在學生完成作業習慣培養方面做一下介紹:學生作業分為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給學生留下作業要根據學生做作業的時間、作業量、作業難度考慮,讓優秀生做著容易,差生跳跳能完成,同時對學生的作業一定做到這三個步驟:布置——批閱檢察——修改正確。那些只留作業不批閱更不修改的做法是要不得的,這樣會形成惡性循環,學生會應付作業,或者欺騙性地完成作業。學習習慣需要長時間的重復—糾正—重復的過程。不是教師的斥責、懲罰、批評的過程,學生需要一個柔性的引導。
二、愛比嘮叨更重要
愛是一切的原動力!愛比嘮叨更重要,如果班主任對愛沒有一點興趣,怎能讓學生產生動力。只有用真心,動真情,做實事,走進學生的心,才能得到他們的認可。
學生在被愛中學會愛。比如:在班級中常常有課外作業完不成的現象,我會想:課外作業是不是量太大?作業是不是太難?學生是否還有身體不適等原因?學生是否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問清原因,用愛感化、耐心輔導疑難問題,采取補救措施直到學生完成為止,從心底里愛每一個學生吧,愛比責任更重要。愛心,應是我們教育者永不言敗的最后一道防線。
三、微笑比批評更有效
微笑教育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和良好的心境;發怒、責備會使學生產生排斥、抵抗的心理。我們在課堂上以熱情的語氣肯定學生,以贊賞的眼光激勵學生,他們的心里會充滿幸福與喜悅,他們會表現得很興奮。老師帶著真誠的微笑去鼓勵學生,使學生覺得教師平易近人,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親切的信任感可以最大限度地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這樣聽課時便覺得輕松愉快,師生配合默契,從而形成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因此,我想對大家說,無論你遇到的事情有多糟糕,請始終保持微笑和平和的心。這遠比抱怨、生氣和發怒更有效。
四、耐心比懲罰重要
當教師走進一個吵鬧混亂的課堂時,采取的措施大多是馬上大聲的呵斥、批評甚至懲罰學生,也許學生能安靜下來,但當教師轉身走出教室,或者因個別原因不在教室,往往學生又會恢復吵鬧的狀態。請問你的懲罰有什么用?學生的安靜只是做給你看的,最佳的辦法是站在講臺上,嚴肅地默默地看著學生直到他們看到你的存在并慢慢安靜下來為止。我們往往認為后進學生不可救藥,但是反思一下,課堂上你是否根據后進生的特點,讓他回答簡單的問題,并進行表揚?課堂問題不會、作業完不成時你是耐心輔導,給他開個“小灶”,還是采取懲罰措施?對后進生的要求不要太高,要讓他一點一點提高。
對于學生教育的語言要“三思而后說”。讓我們的教學中多一些高質量的談話,少一些無目的和平庸的閑語。讓思考的火花在沉默中放出光彩,讓語言的藝術在思考中得到升華!
五、助手比自己重要
班主任工作單靠自己是不行的,一個班集體組成有:班主任、任課教師、班干部、學習小組長、一般學生、家長。上課時間需要任課教師來規范學生上課行為;在家需要家長規范學生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小組交流靠小組長規范等等。
作為班主任,我會帶著一些問題常常和任課教師交流,學生的作業完成得如何?上課回答問題積極性怎樣?最近哪些同學有不良表現,美術制作課上哪位同學做得不好?讓學生感到每位教師都在關注他的發展,自己一切行為都受到關注,自己的一切行為必須規范,這樣長期關注學生動態發展,把問題消滅在萌芽之中。只有讓學生感到自己必須這樣做,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當學生課外作業完成不了,或者一些行為習慣不規范時,教師要及時和家長溝通,和家長溝通要講究策略,不是在家長面前說:你的孩子如何如何做得不好……把家長對自己孩子希望的火花泯滅掉的說法和做法是要不得的。而是應該了解孩子在家的生活習慣和家長的監督作用,讓學生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學習,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讓學生既有生活能力,也有學習能力。
教師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要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讓教師在學生心底至高無上,讓教育更加完美。
參考文獻:
[1]楊顏莉.班主任工作之初體驗[J].甘肅教育,2017(17).
[2]汪文憑.論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體驗方法[J]. 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