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人們普遍稱之為“樂器之王”的鋼琴經過了三百多年的發展延續至今,并以其獨具藝術魅力流行于各個國家。從整個世界看來,鋼琴的普及、分布范圍的廣度以及學習鋼琴演奏的人數僅次于歌唱,可見其地位之高、影響之大。但是,無論是短期的學者、還是資深的演奏家,或者是長期教授課程的鋼琴教師,在鋼琴實際演奏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負面心理以致出現各種差強人意的表現效果。因此,本文將深度闡述此現象及探究心理因素培養的重要意義,并發現究其原因。
【關鍵詞】鋼琴演奏;心理素質;培養方式;表演技術;表演能力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鋼琴演奏不但考驗演奏者自身能力技術高低,同時也考驗著演奏者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1]因此,筆者認為,鋼琴演奏中的心理素質是十分重要的并在整個演奏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重要作用,它主要表現在一個具備良好抗壓能力以及心理素質的演奏者,其演奏必然能夠得到完美的發揮進而表現出色,給予觀賞者較為震撼的舞臺效果。因此,“了解和分析在鋼琴演奏中緊張心理產生的原因與調節是十分必要的。”[2]通過一定程度上對心理素質的培養,不僅能夠將演奏者的表現力發揮到極致,達到意想不到的積極效果,還能夠使得演奏者與觀賞者正真地體驗以及感悟到音樂本身的真諦所在,使音樂能夠實現本身具有的價值。
一、鋼琴演奏者演奏時產生復雜心理活動的原因
(一)鋼琴演奏演奏者不夠自信的內心活動的現實反映
每當我們在做一件稍微令我們內心有壓力的事件時,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之下就會使得我們對事件把控度的猶豫不決進而產生憂患心理活動,以致會產生不相信自己的消極心理因素,嚴重者會產生阻止中斷事件發生的情形,這對于表演者來說的十分不利的,因為鋼琴演奏過程中出現的失誤或者說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其中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上述因素而造成。終其最終原因,此種現象的出現正是由于對自身自信心不夠強所致。況且,假使表演者出現連續的失誤,受表演者失誤的影響會嚴重制約后部分表演效果的發揮,進而造成表演者的消極演奏,并不能將自身的優勢發展到極限,達不到預期的理想效果。
(二)鋼琴演奏者舞臺經驗不足的現象
鋼琴演奏者失常的另一個制約因素表現為演奏者自身舞臺經驗的不足,因為對于大部分人來說,不管是初上舞臺的新手還是長期在舞臺上表演的佼佼者,面對不同舞臺或不同場景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每個演奏者都會產生一種緊張感,這屬于人類正常的心理反應。一個能夠站在舞臺上的人,就必須要克服各種心理壓力以及其他制約因素,進而向觀眾展現最好的自己。鋼琴演奏也是如此,作為一位合格的優秀的鋼琴演奏者必須要承受并享受來自舞臺以及觀眾帶給自己極大的壓力,積極地面對自身精神上帶給自己焦慮、緊張等消極的心理狀態,不受任何消極因素的影響,盡心竭力、全心全意地投身到鋼琴的演奏曲目中。
(三)鋼琴演奏者演奏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
筆者認為,任何一位上過舞臺或者在公眾場合發言過的人都有遇到過這樣一種情景,“受緊張、焦慮以及害怕等心理因素的影響會使得人們的注意力受到轉移而并不能將注意力集中于某一具體事物之上。”[3]因此,對于鋼琴演奏者同樣如此,思維上的不集中必然影響到舞臺實際效果的發揮。對于每一位鋼琴演奏者來說,舞臺中出現的緊張感并不是不存在的,在這種條件下會使得演奏者腦海中一片空白,嚴重影響到演奏的正常進行。除此之外,舞臺表演過程中出現的突發性的情況也會影響到鋼琴演奏者的思維,比如現場的氛圍、觀眾的具體表現、燈光音響問題情況等,都會嚴重影響到演奏者的心理狀態,進而導致演奏者無法真正地集中注意力進行表演,造成演奏過程中的失誤現象頻頻出現。
二、對鋼琴演奏者心理素質培養的積極意義
鋼琴演奏者具有的良好的心理素質會將鋼琴演奏曲目的表達意境和效果發揮到預期,使得演奏者在平時技巧上的訓練以及藝術表達上的音樂處理真正地展現出來,將自身對音樂的理解自然地融入到曲目中,實現音樂曲目與自身情感完美地融合,并展現給大家輕松、自信的演奏狀態;同時,這也是給予觀賞者以音樂藝術之美的感受。
因此,倘若在鋼琴演奏中忽略對演奏者心理素質的培養訓練,則會使得所呈現出來的作品不盡人意,畢竟鋼琴演奏作為一個動態的現場過程,在此過程中需要通過較強的技術對各種復雜的節奏旋律進行分析與處理并進行最強大腦的儲存。而一個欠缺較強心理素質的鋼琴演奏者會把大量的精力集中于對樂器曲目技巧上的訓練,對于鋼琴演奏作品的內在美感以及藝術性缺乏相應的理解,對鋼琴演奏曲目藝術審美以及藝術加工的缺乏會顯得所呈現出來的作品層次、曲藝粗糙,所表達出來的情感意識不清晰、不流暢等問題隨之而爆發,自然也會缺乏相應的韻律之美,“所以使得作品較為生澀且沒有較強的情感傳達以此來打動觀賞者。”[4]除此之外,這在技術上還表現為彈奏肌肉緊張僵硬,演奏者應變能力較差,反應遲鈍,稍有對琴鍵力度把控不夠就會出現明顯的差錯等問題的顯現,情況嚴重者還會出現演奏終止的現象。因此,在鋼琴演奏練習過程中應致力于對演奏者心理素質的培養。
三、培養鋼琴演奏者心理素質提升的有效對策
(一)重視鋼琴演奏良好表現力狀態的培養
實踐證明,每一個人都需要通過自制力以及沉著等的方式來進行自身意志以及性格上的培養,而鋼琴演奏者便可以通過實踐更多的藝術活動來鍛煉自身對各種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與此有關的克服心理障礙、調節心理狀態和增強自身藝術修養、培養所從事的樂器事業情操等能力,以此來增強對樂器演奏的興趣以及自信心。由于樂器作品本身存在價值所必備的生命力與藝術美感,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鋼琴演奏者賦予樂曲作品的創造性以及生命力,并且對于鋼琴演奏者自身綜合知識體系的構建以及表達樂曲內容想象力的內容有著較大的要求,同時,在必要時還要求演奏者對相關樂曲進行二度的藝術創作。通過以上的要求以及方式可以使得鋼琴演奏者在實際演奏時可以將自身表演的成敗置身事外,全力集中于對樂曲生命力以及情感主旨的表達。
(二)通過潛意識來減輕顯意識的壓力
“鋼琴演奏不僅僅是一個生理技能訓練過程,也要通過長期的心理訓練來完善。”[5]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是出于何種事件引發的心里緊張均可以通過多次均勻的深呼吸來調節自身的緊張感,對于鋼琴演奏心理的調節也不另外。通過均勻的深呼吸以調節并在此條件下不斷地暗示自己“不要緊張”“沒有什么可緊張的”“我是最棒的”等以達到自我放松感覺的效果。除此之外,避免情感緊張的好方法還可以通過情感的轉移來進行調節,鋼琴演奏者通過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消除負面的心理狀態,哲學史強調,人在同一種狀態下不可能對同一事物存在兩種及兩種以上的情感。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鋼琴演奏者就需要在演奏之前告誡自己、時刻提醒自己要鎮定和勇敢地面對挑戰,持以一種“沒什么大不了,我豁出去了”等的情感因素在里面,在這種情況下的鋼琴演奏就可以戰勝所謂的害怕與恐懼等消極心理因素。
(三)重視演奏者表演欲望以及演奏環境培養
演奏者在表演前需要對舞臺實際表演效果進行模擬與分析,充分考慮到演奏者自身身體以及精神等方面是否調整妥當,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自我對舞臺表演欲望的激發以及演奏曲目與自身情感表達之間地和諧進行融合與抒發。再有,通過平時對鋼琴演奏曲目的熟練程度的提高、演奏舞臺的模擬、觀眾意識表達等內容的訓練以達到減少演奏環境對演奏者本身演奏情況的影響。同時,通過平時反復的練習,不斷地改善自身對心理素質的調節和把控能力,“盡最大限度的消除自身存在的各種心理障礙以達到對自我調節的絕對把控。”[6]至此,通過演奏者自身不斷的努力以及不斷累積的舞臺經驗和藝術修養的大幅度增強,使得表演者對自身自信心的不斷增強,進而真正地成為一名優秀的、高素質的鋼琴演奏者。
四、結語
總之,技能的認知以及對藝術情感的表達是鋼琴演奏過程中的核心內容,因此,這就需要演奏者通過努力來提高演奏的技術,并且還要通過在表演的過程中增強較高的心理素質以達到對于藝術情感恰為好處的表達。至此,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們在鋼琴演奏過程中克服每個階段所呈現出來的不同心理障礙,積極置身于各種表演實踐中觀摩、踐行,多獲得實踐的機會,并且在此過程中領悟對音樂內在價值的意義感知,加之對鋼琴演奏于各方面系統化、理論化的分析與總結,同時與優秀的演奏者進行深刻的溝通與交流,通過聽取別人的建議與自身感悟相結合,不斷調整自身對鋼琴演奏深刻的認知,從而在學習與積累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以及心理素質的調控能力。
參考文獻
[1]關晨忱.鋼琴演奏的心理因素及調控研究[J].當代音樂,2015(23):88-89,91
[2]劉洋閣.鋼琴演奏中緊張心理的調節與探析[J].當代音樂,2017(01):64-65.
[3]沈光耀.論鋼琴演奏者音樂表演心理素質的構建[J]. 北方音樂,2016(04):56.
[4]牛思萌.淺談如何培養鋼琴演奏者的綜合素質——評《鋼琴教學問與答(修訂版)》[J].中國教育學刊,2017(01):48-49.
[5]盧毅.論鋼琴演奏者表演時的心理素質[J].當代音樂, 2016,(18):57-58,61
[6]仇博.淺談鋼琴表演藝術的心理調控意識[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04):87-88.
作者簡介:辛永姝(1978—),女,漢,山西省大同市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