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精神需求也日益增加,對欣賞的音樂類型和要求也不斷提高。現在的音樂類型受到大環境的影響逐漸趨于多樣化和現代化。本文介紹了電子音樂與傳統音樂在創作理念和創作模式上的差異,并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現代音樂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傳統作曲;電子音樂;理念;技法;差異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一、創作理念的差異
(一)傳統作曲與電子音樂作曲傳播方式的差異
傳統音樂與電子音樂在傳播方式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傳統音樂的傳播主要依賴于音樂樂器或者人的聲音來完成,常見的音樂樂器主要包括中國傳統樂器和西方經典樂器,前者主要包括古箏、二胡、琵琶、嗩吶等樂器,后者主要包括大提琴、小提琴、鋼琴、吉他等樂器。演奏傳統音樂的場合通常為晚會或音樂會,與觀眾的距離很近可以與觀眾面對面交流。然而電子音樂表現形式是非常特殊的,它的傳播依托于新媒體和互聯網等新興媒介,借助互聯網的傳播特點,電子音樂打破了時間、空間、民族、地域等方面的界限,減少了音樂與受眾之間的隔閡。電子音樂的傳播和存儲主要通過科技手段來完成,不僅傳播速度快而且成本很低。基于這一特點,電子音樂作品常被強加了一些商業化的元素。而且這種現象也越來越多,不僅影響了音樂的藝術性而且會嚴重影響聽眾的視聽和審美感受,非常不利于電子音樂的長遠發展。
(二)傳統作曲與電子音樂作曲審美的差異
傳統的音樂與電子音樂在審美藝術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傳統音樂注重藝術的典雅性,其審美觀念是比較老舊的,創作都是在規定的格式和審美觀念下完成的。而電子音樂,在傳統音樂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創新。改變了原有的審美觀念,并不局限于在規定的格式和審美上進行創作更加注重自由和時尚,這樣創作出來的音樂更能迎合大眾。電子音樂和傳統音樂在審美觀念上存在較大的分歧和差異,一個趨于經典,一個趨于現代時尚。但是二者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共同目的都是為了滿足大眾審美的需要,創造出更多大眾喜愛的音樂作品。
(三)傳統作曲與電子音樂作曲教育意義的差異
音樂一方面可以給人帶來愉悅放松的感覺,另一方面音樂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人們可以從中獲得啟發拓寬思路,提升自身的品位。音樂作品表面上看來是由音符組成的,將各種音符組合在一起來表達作曲家的情感。但實際上作曲家在音樂創作的時候主要依賴于自身的情感和生活經歷,并在創作的過程中投入了很多的情感。所以,聽音樂的時間長了,會逐漸影響個人的審美品位甚至價值觀。由于電子音樂具有自由、更貼近人們生活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電子音樂比傳統音樂更容易影響人們的審美品位。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同樣具有教育的作用。
二、創作技法的差異
(一)傳統作曲與電子音樂作曲組織方式的差異
所謂音樂的組織方式,是指音樂作品創作時所遵循的創作模式,主要包括音符排列的思維和邏輯方法。傳統音樂和電子音樂在音樂組織方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其中傳統音樂的音符排列方式較為單一和簡單,主要依賴于音符的線性思維排列。與傳統音樂不同的是,電子音樂的音樂組織方式則采用非線性的思維方式,這種模式具有多變性而且更加復雜,所以很難去猜透電子音樂的作曲風格。
(二)傳統作曲與電子音樂作曲技術手法的差異
作曲者的想象力和審美品位可以通過其技法手法來進行判斷。其中傳統音樂更加看重對音樂節奏、旋律和整體性的把握。在開始創作的時候就要構思音樂的框架和結構,之后在進行旋律調配、樂器選擇。電子音樂的創作基礎是傳統音樂,但創作的技術手法是存在一定差異的,電子音樂受限于音符規律和音樂格局,主要采用伸縮、倒置的技術手法,創作的作品更貼近自然和生活,音樂創作更具創作力和想象力,更能滿足大眾審美的需要,只有互相借鑒交流,充分發揮彼此的長處,才能創造出更好的音樂。
(三)傳統作曲與電子音樂作曲樂曲靈感的差異
音樂來源于創作的靈感,而創作的靈感主要依賴于作曲者的情感體驗,這在傳統音樂和電子音樂的創作中尤為重要。我們常說生活是音樂藝術的起源,但音樂藝術本身又凌駕于生活之上,只有善于發現和捕捉生活點滴的作曲家才能創作出經典的音樂作品。這些作品就是由各種各樣的靈感匯集而成的。傳統音樂在音色方面是有局限性的,而電子音樂借助科技的力量,打破了這種局限性,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樣也可以說是生活的靈感創造了這種可能性。
參考文獻
[1]師蕭霏.傳統作曲與電子音樂作曲觀念及技法比較研究[J].音樂時空,2014.
作者簡介:王琳(1993—),女,漢族,江西信豐人,本科,江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作曲理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