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松麗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國民素質的提高,幼兒教育備受社會關注。中職學校幼兒教育專業一度成為熱門專業,其培養的幼師生以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為主,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所以要加強和提升幼師生的綜合能力,為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對從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能力、職業素養等方面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如何提升幼師生的綜合能力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闡述。
[關 鍵 詞] 中職學校;幼師生;綜合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2-0011-01
中等職業教育育人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幼兒教育已備受社會關注,中職學校幼兒教育專業成為一個熱門專業,其培養的幼師學生以幼兒教育為主,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石,因此要加強和提升中職學校幼師生的綜合能力。本文對中職學校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如何提升幼師生的綜合能力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大多數農村的學生,文化課基礎差、專業技能水平低、對幼兒教育專業的了解停留在表面現象,認為只要會唱歌、跳舞、畫畫、講故事就是合格的幼兒教師。而新時期對幼兒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標準(試行)》制定了科學的、具體的、可操作的教育教學活動,通過教育實踐活動讓中職學校幼師生的綜合能力在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能力、職業素養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使學生順利地完成從幼師生到幼兒園教師的角色轉變,勝任幼兒教育教學的工作。
一、專業理念的提升
開展專題講座,學習《教師法》《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讓學生了解幼兒教育工作相關的政策、法規,明白幼兒園教師應當遵守的法律、法規和應具備的道德素養、職業要求等;解讀《幼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讓學生學習幼兒教育的專業理念、課程標準、幼兒教師應具備的素養、能力和發展方向、幼兒保教知識等,使學生對幼兒教育工作能夠全面、系統地了解,從而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兒童觀和職業觀。
二、專業知識的提升
在幼兒教育專業中開設了專業的文化課,如《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幼兒衛生與保健》《幼兒活動與設計》等,在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同時,還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手段及內容,全面地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如通過辦手抄報,學習教育名言、名人教育故事,誦讀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將枯燥知識趣味化、復雜知識簡單化、抽象知識具體化,寓教于樂,使學生全面了解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熟練掌握幼兒教育的規律,并結合一些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將知識在抽象—具體中不斷內化,在具體—抽象中逐步升華,學以致用,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專業技能的提升
在專業技能的教學過程中,優化教學結構,運用多種教學模式,提升學生顯性的專業能力,即說、畫、彈、跳、唱等專業技能。如學—會—用的學習模式;示范—模仿—創編的創作模式;個體—小組—班級的訓練模式,實際上每一種模式都是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實踐的過程,是學生獨立學習思考的過程,是學生獨立個體成長的過程,是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是學生心理素質提高的過程,是學生不斷嘗試、技能提升的過程,也是學生能力生成的過程。
四、專業能力的提升
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需提升學生的隱形專業能力,即組織能力、創新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及崗位適應的能力等。通過畫展、書法展、演講比賽、琴法比賽、合唱比賽及文藝會演等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激發其潛能,讓學生思考、借鑒、發現、創造,把自己學到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通過更好的方式展示出來,是學生的知識、技能轉化為能力的過程,是專業能力生成和提升的過程,是質的飛躍。更是對學生歷練的過程,是提高學生知識技能的運用能力、創新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及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見習、實習實踐教學活動,“學生”變為“老師”,角色發生轉變,為學生教育教學能力、應變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幼兒教育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的有效提升,為學生的順利就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五、職業素養的提升
在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學生的職業素養也得到了訓練和提升。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交際能力、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以及對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職業規劃能力。
總之,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不斷提升幼師生的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為幼兒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培養有能力、高素質合格人才,是中職學校育人目標,更是中職學校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參考文獻:
張國宏.職業素質教程[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