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有真正具有感染力的二胡演奏才能在引起演奏者與聽眾情感上的共鳴。想達到這種理想演奏效果,就需要演奏者在熟練掌握二胡操控技巧的基礎上,對演奏藝術進行不斷再創作。正是由于演奏者們嫻熟的技巧和持續的演奏能力再創造,才使得這項音樂藝術得以得到傳承和持續發展。只有在特有藝術氛圍里,二胡的表演的特有藝術魅力和意境才能最大程度的被大眾所認知。本文將對如何營造二胡表演意境進行重點闡述。
【關鍵詞】二胡;演奏;意境;營造
【中圖分類號】J632 【文獻標識碼】A
一、領會作品、投入情感
情感投入是二胡演奏者成功營造意境的最復雜環節,因為充分理解和領會創作者情感還是不夠的,還需將自己的實踐得來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還需在情感投入基礎上做到情感的準確釋放,演奏的目的就是將情感對聽眾進行釋放。二胡演奏者不僅要平衡作者情感與自己情感,還要平衡投入情感一釋放情感,所以,這是他們必須面對的重要挑戰。演奏者不僅要做到“情寓于音”,還要做到“音中有情”,既要做到進入作品,又要做到外于作品。
二、加深作品理解、進行再創作
創造性想象和再造性想象是音樂想象的兩個組成部分,正是這兩種想象的互相補充和轉化構成了音樂的創造意境。所以,對二胡演奏者而言,充分想象在創造意境過程中是非常必要的。通常,為了充分營造新音樂作品的意境,二胡演奏者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為了做到熟練掌握旋律的音調并精準地把握樂曲的內在感情,需完成樂譜的視唱;演奏者需要深入了解樂曲的創作背景并加以分析,從而使得作品內容和內涵被充分把握;嘗試通過想象進行藝術再創造,創造作曲意境,從而完成樂曲意境的塑造。對演奏者而言,在對作品欣賞、理解基礎上進行的演奏,才是嚴格意義上的演奏。因此,音樂意境再創造就是演奏者在熟悉和理解把握作品后,通過想象分析生成的音樂形象。二胡音樂實踐中,如果初次接觸一部音樂作品,對它理解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感覺它在講與己無關的故事或者抒發與己無關的情感,如果做不到對作品信息的透徹理解,其意境額營造不可能成功。所以,作者認為,只有在對背景信息進行創造分析基礎上,以音樂作者視角去理解,真正做到融入作品內涵,才能做到音樂想象力的提升。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更好領會作品“意境”,從而將作品效果自然展現給觀眾,進而將這種“意境”傳遞給觀眾;為了再想象內容得到豐富從而充實演出效果,二胡演奏者應充分發散自己創造性形象思維。
三、加強欣賞、培養內心視覺
聽覺與音樂作品之間存在著異常重要的聯系,因為聲音是音樂藝術最常用的表現形式。所以,聽覺方面培養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是否能學習和演奏好二胡這項藝術。能很好鑒別聲音對二胡演奏學習非常重要,“多聽”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唯一有效途徑。作者認為,二胡演奏者學習過程中,聽覺、內心視覺的培養應引起足夠重視,在培養過程中,可以通過多面性思維想象來實現。同時,音樂作品“視覺形象”會在聽覺、內心視覺培養過程中,被完整構建出來;為鍛煉內心視覺素養,只能在平日加強對名家名作的欣賞;二胡學習者只有在加強自身學習的同時,在教師的循循善誘的指導下,才能有效完成演奏前的音樂作品的分析。在學生欣賞名家作品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該作品的演奏技巧和創作風格進行講解,從而有效加深學生對作品內容和特點的理解。學生在老師講解后,在自己頭腦中構建自己理解的情景,然后進行該作品的表演展示,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錄制音頻的方法,記錄自己的訓練過程,然后進行前后對比分析,從而加強對演奏作品形象的理解,找出自身優勢與不足。例如經典作品《空山鳥語》是一首極富形象性的作品,描繪著這樣一幅情景畫面:在一個空氣清新的早上,鳥兒在清幽的山谷中歡唱,你呼我應你應我呼。在該樂曲中,引子慢速帶裝飾音的八度、五度、四度的大音程跳進,恰似空谷回聲,刻劃出一種幽渺、靜穆的意境。第一、二段的音樂清新活潑,氣氛活躍。第三、四、五段運用各種擬聲的表現技巧,生動形象,展現出一幅鳥聲四起。爭相飛鳴的喧鬧情景,表達了人們對美麗大自然的熱情贊頌。尾聲部分再現一段旋律,末句采用分解的大三和弦的上行旋律,明亮有力,表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追求。演奏者只有在充分了解該作品內容和背景的基礎上,想象出作品想描述的視覺形象,才能充分理解作品想表達的意境,然后使用熟練的演奏技巧,將紙面上的樂譜轉化成“鳥鳴山更幽”的經典場景并展現給聽眾。所以,如果沒有內心視覺,僅靠演奏技巧,根本無法做到將作品的藝術意境傳遞聽眾。
參考文獻
[1]宋新.二胡演奏藝術中的意境營造與特色表現[J].音樂研究,2004(04).
作者簡介:蘭頤(1998—),女,漢族,江西省宜春市人,本科,江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