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西方合唱藝術中,阿卡貝拉是一種比較重要的分支藝術。阿卡貝拉起源于中世紀,當時的無伴奏教會音樂是阿卡貝拉的雛形。18世紀以后,全球經濟和文化迎來高速發展的時期,阿卡貝拉經歷過大量的改進和創新之后,發展成為具有現代特色的合唱形式。2000年,中國音樂電視舞臺開始上映阿卡貝拉合唱,一經演出,引起當時的巨大反響。目前,我國高校中開始頻繁出現阿卡貝拉演出,文化氛圍濃厚,很多阿卡貝拉樂團出現在高校中。本文從高校阿卡貝拉演出現狀和管理模式入手,研究現階段阿卡貝拉演出存在的問題,尋找阿卡貝拉在我國高校中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阿卡貝拉;高校;發展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一、阿卡貝拉簡介
阿卡貝拉,全稱無伴奏合唱,是西方合唱藝術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它的雛形是西方中世紀的教會音樂。在現代,阿卡貝拉的演出形式已經轉變為混聲無伴奏合唱。在西方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的影響下,西方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開始飛速發展,阿卡貝拉從中獲得良好的發展機會。在西方音樂的發展歷史中,阿卡貝拉的發展經歷了很多阻礙和沉浮,演變為具有現代特色的合唱形式。阿卡貝拉的新發展機會得益于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世界多元文化交流融合。阿卡貝拉憑借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具有現代化氣息的特點,成為音樂界人士和音樂愛好者的關注對象。經歷了長時間的發展后,現在的阿卡貝拉具有多種多樣的演出形式,成為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復古藝術,以合唱的形式出現在觀眾的面前。
二、阿卡貝拉在當代中國社會音樂文化背景中的地位
(一)中國社會音樂文化背景
20世紀80年代,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國的音樂文化正式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沉淀和發展,中國社會音樂文化逐漸發展成熟,文化種類增多,傳播途徑全面,格局多種多樣。如果把中國社會音樂類型比作金字塔,那么位于塔尖的就是古典音樂、傳統音樂等學院派音樂。這種音樂類型是寶貴的音樂財富,不僅含有藝術價值,也包含了學術價值,其主要缺點是格調較高,受眾面小,傳唱度低。位于金字塔中間部分的是比較受大眾歡迎的音樂,這種音樂易于被大眾接受,但是學習和演唱的難度較高,代表這個層次的音樂類型有青歌賽、美聲、民族音樂等。這種音樂類型收視率高于學院派音樂,但表演技巧欠缺,基本沒有完整的表演技藝。處于金字塔底層的音樂是社會音樂文化中流傳最廣的流行音樂和通俗音樂。這種類型的音樂受眾面廣,傳唱度高,音樂水平參差不齊。有些作品水準較高,作詞、作曲、編曲等都一應俱全,可以很好地表現出音樂的藝術意境。有些作品則層次較低,內容粗俗,作曲水平不高。整個金字塔包含的所有音樂,都為社會文化提供了不同的審美功能,是社會大眾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二)阿卡貝拉的社會地位
根據社會音樂金字塔結構的劃分,阿卡貝拉的社會地位位于金字塔的中層和下層交界處。現代版的阿卡貝拉已經不是單純的合唱,其中加入了很多新穎的音樂元素,比如口技、樂器模仿等,以當代流行歌曲為主要模仿對象,使用樂器增強合唱的藝術效果。一般情況下,阿卡貝拉樂團選擇的歌曲共有三種類型:第一,時下熱門流行歌曲;第二,有炫技成分的歌曲;第三,符合人聲編配規則的歌曲。阿卡貝拉樂團的歌曲選拔規則較為嚴格,一般阿卡貝拉樂團演出的歌曲都屬于高層次、高水平音樂作品。流行音樂的二次創作,對樂團的演出能力有較高的要求,主唱者需要具備良好的聲線和視唱練耳水平,團員需要具備較強的和聲能力和口技,整個樂團需要具備較強的舞臺表演能力。因此,阿卡貝拉處于金字塔的中層和下層交界處。阿卡貝拉在社會文化領域的普及程度較低,受眾面小,不少人完全沒有接觸過這種音樂形式。目前,邊緣化是阿卡貝拉樂團的主要問題。
三、阿卡貝拉在高校的發展
大學是社會思想的發源地,是反映社會思想變化的重要途徑。在校大學生受社會束縛的影響較小,具有活躍的思維和蓬勃的朝氣。在中國內地,阿卡貝拉藝術進入商業化時代之前,大學是阿卡貝拉藝術的最佳發源地。2010年,VocalAsia舉辦了第一屆“現代阿卡貝拉大賽”,阿卡貝拉藝術在中國高校內迎來一波發展熱潮。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求知欲,使阿卡貝拉演唱藝術的發展速度顯著加快。中國的多元化音樂仍處于發展階段,阿卡貝拉也處于發展的初期。相比于西方國家,中國的文化土壤不夠成熟,發展環境不夠穩定,文化類型不夠豐富,阿卡貝拉的發展還需要很長的實踐。目前,國內社會大眾的音樂素質和欣賞水平欠缺,演出團隊的場地和設施無法滿足演出要求,合唱指揮和音樂指導人員嚴重不足,合唱藝術在國內的受眾環境較差,這些因素都嚴重制約了阿卡貝拉合唱藝術的發展。在這種社會環境中,高等學校因其獨特的文化氛圍和人員組成,成為阿卡貝拉音樂發展的絕佳場所。
(一)國內的阿卡貝拉團隊分類
目前,國內的阿卡貝拉團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準專業型團隊。這種團隊從樂團成立之后,就以樂團的發展和商業運作為主要發展方向,專業化樂團是這種團隊的最終目標。第二種,大學團隊。這種團隊主要由大學生組成,在大學校園內尋求發展和鍛煉。第三種,自我摸索團隊。這種團隊所處的發展環境較為復雜,發展方向不明確,很多發展決策都是根據環境的改變而改變。21世紀后,中國現代阿卡貝拉藝術的發展格局產生巨大的變動,每個類型的團隊不再孤軍奮戰,而是互相發展,互相進步。2010年,第一屆“現代阿卡貝拉比賽”在上海舉辦,參賽隊伍數量較少,但比賽仍然成功舉辦。這次比賽之后,中國國內的阿卡貝拉樂團開始頻繁聯系,互相交流學習經驗,共享各自掌握的音樂資源。很多實名的網絡群組、網站主頁、網絡社區開始大量出現,更多的優秀阿卡貝拉樂團成立并開始發展,其中包括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的“Muse.s”樂團、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Aha”樂團等。
(二)國內高校的阿卡貝拉團隊模式
目前,國內高校的阿卡貝拉團隊模式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種,團隊名稱固定,團員從依附團隊的小團體中選取,使用這種團隊模式的樂團有廣東江門五邑大學“HORIZON”人聲樂團。第二種,不斷成立新團隊,從合唱團中選擇更加優秀的成員加入新的團隊。當新團隊的各項能力超越老團隊時,則新團隊取代老團隊,以完成不同時期團隊的更新。使用這種團隊模式的樂團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圈圈3.0”“圈圈4.0”。第三種,團隊成員固定,團隊發展狀況良好,職業化水平較高,整個團隊有成為品牌樂團的可能,使用這種團隊模式的有北京大學“B-ONE”人聲樂團、華中師范大學的“NV”。
(三)阿卡貝拉對校園文化的影響
分析阿卡貝拉對校園文化的影響,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逐個研究校園文化受到阿卡貝拉的影響。第一,個人。學生加入阿卡貝拉團隊,可以培養自己的音樂素養,提高自己的音樂創作能力、音樂協作能力、管理能力。阿卡貝拉團隊是大學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學習、提高自身的良好平臺。第二,校園。高校內出現阿卡貝拉團隊。阿卡貝拉文化會為帶去新的文化組成,營造更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協助校方建立更全面的校園文化。第三,社會。阿卡貝拉文化從學校發展至社會,可以提高阿卡貝拉音樂的受眾面,從而提高社會大眾的音樂欣賞能力和鑒賞水平,鼓勵社會大眾主動評價音樂,主動表現自己的音樂喜好。阿卡貝拉文化可以輔助社會對大眾進行美學教育。第四,文化。阿卡貝拉是社會音樂的組成部分,社會音樂屬于社會文化。阿卡貝拉文化的發展,有利于社會文化的傳播,可以推動社會文化的發展,加快社會文化的發展速度。
參考文獻
[1]顧宇飛,孫曉燁.阿卡貝拉與中國無伴奏合唱之異同[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7,36(06):170-173.
作者簡介:曹明君(1988—),男,漢族,河南開封人,周口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流行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