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冰
[摘 要] 翻轉課堂是運用現代化手段將教學過程進行翻轉,學生課前看視頻,課上答疑解惑、討論交流,課后總結反思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教學模式。繼針對幾位參加技能大賽的學生實施翻轉課堂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經驗后,利用一學期進行了小規模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將實施準備、實施過程、實施結果、問題反饋及課程評價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 鍵 詞] 翻轉課堂;三維動畫;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2-0021-01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翻轉課堂已成為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研究關注度較高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知識的學習放在課外,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師生互動,對操作性較強的課程,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用來操作和練習,同時老師還能在旁穿插指導,在班級授課制的情況下還能實現個性化學習,很好地體現了因材施教。繼筆者取得少數人的翻轉課堂實踐成功經驗之后,筆者進行了一學期的小班授課翻轉課堂實踐,現將整個翻轉課堂實施過程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問題處理方式及實施結果記錄下來。
一、實施準備
(一)選擇課程
三維動畫設計課程實踐性較強,且可以從網上收集很多適合的教學視頻,輔以教師自己制作的視頻,完全能滿足翻轉課堂的正常實施。
(二)實施對象
2015級計算機應用1班,共27人,男生26人,女生1人,為了翻轉課堂的順利實施,將一個班劃分為6組,3到5人一組,優先以同一寢室為單位,搭配學習能力強弱者,有利于課前視頻學習的互相監督。同時2015級計算機應用2班,共27人,男生24人,女生3人,仍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學期結束后將兩個班的成績并列對比,以此檢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性。
二、實施過程
本課程一學期16周,總課時為64課時,每周4個課時,由于三維動畫設計專業課程之前沒有相關基礎知識作支撐,再加上專科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差,課外自主學習實施起來有一定困難。因此筆者決定將本課程分為兩個實施階段:
第一階段:前4周,共16課時,采用傳統授課模式,為學生打下本課程的專業基礎,同時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普及翻轉課堂的教學思想,為他們制定課外學習計劃,并按能力高低搭配劃分學習小組,組內傳幫帶,互相監督,便于下一階段翻轉課堂的順利實施。
第二階段:后12周,共48課時,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事先制作和收集好的教學視頻按照學習進度依次發放給學生,學生課下學習教學視頻,教師向各個組長收集各組課下學習情況。
課上教師先提幾個問題或者布置幾個小任務抽查學生,以此來檢查學生學習視頻的情況,與組長匯報的情況相對應,將這一部分的視頻學習情況記入平時成績,平時成績占總評分的30%。學生課上以操作和練習為主,教師依據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從旁協助,答疑解惑,并提醒課下沒有按照要求學習視頻的學生課下遵守學習秩序,收集每一次課上學生上交的作品作為學習評價依據,這部分的作品占總評分的40%。
在第二階段的后8個學時,即從15周開始,學生基礎知識和技能基本掌握,開始啟動項目的制作:制作一個街道場景。按項目的制作完成情況給出期末成績,期末成績占總評分的30%。
三、教學評價
完成十六周的學習后,根據平時成績占總評分30%,上交作品占總評分40%,最后兩周項目制作占總評分30%的總評分進行打分,得出兩個班的成績分布情況:
從成績分布表可以看出,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1班與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的2班最大的差異就是60分、70分和80分段的人數分布狀態,1班比2班提升了一個級別,90分以上的人數也略有提升。
四、教學反思
1.為學生提供清晰的教學計劃,以圖表的形式將一學期的知識點循序漸進地編制出來,并實時更新學習進度,讓學生對所學課程有整體上的把握。
2.提供的教學視頻短小精悍,視頻內容簡單明了,針對性強,發布到共享平臺如百度云或QQ群,讓學生不僅可以坐在電腦前觀看,還可在手機上隨時隨地觀看。
3.搭配詳細的教學資料,如,PPT或Word文件等,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疑問時能通過查閱教學資料初步解決。
4.小組監督機制,組員互相監督,組長匯總之后向教師匯報情況。
五、結束語
本次的翻轉課堂實踐,采用小班制的傳統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的成績、能力都有所提升。然而在其他課程、大班制或者完全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情況下,能否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還有待進一步摸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趙慧娟.高職院校實施翻轉課堂的必要性和關鍵問題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