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社會發展的影響下,越來越多人開始學習音樂,藝術院校更是將樂理課程教學設為基礎性的學科。通過學習樂理能夠幫助藝術院校的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理解音樂。但是實際的藝術院校樂理教學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及時解決必然對藝術院校樂理教學質量造成影響。為此,文章對藝術院校樂理教學的創新展開了討論,了解藝術院校樂理教學的目的和意義,并提出有效的創新措施,實現藝術院校樂理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藝術院校;樂理教學;創新分析
【中圖分類號】J613 【文獻標識碼】A
一、加強樂理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基礎樂理是學習音樂理論知識的前提保證,對基礎的樂理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可以幫助打下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藝術院校在教學這塊,不但要起到指導作用,還要起到輔助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挖掘學生的音樂才能,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在學習中,基礎樂理只是最為基礎的,還需要學好和聲、樂器等。學好了樂理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正確的觀念都會得到及時的糾正。
二、實現樂理教育的教學創新
在教育這塊,我國長期沿用的是應試教育的形式,音樂教育也是一樣。音樂教育不能局限于應付考試,更多的是應該發掘學生的音樂才能、提升學生音樂審美的能力,學生們聯系學習的內容創造屬于自己的音樂。這種音樂需要的是靈感,單純的死記硬背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但是目前老師仍然采取應試教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單一的向學生灌輸理論。在課堂上,學生機械地聽課,按照老師的思維模式去了解音樂,這極大的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雖然說在考試中能夠取得好成績,但是對音樂理論沒能靈活掌握。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和學生的交流互動。只有行之有效的溝通,老師才知道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學生也會直接告訴老師哪些地方不明白,教學效果和教學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研究表明,教學中不能總以老師為主體,要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老師也不能一味的灌輸,單純的完成自身的教學任務,要盡可能了解學生的想法,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學生有疑惑的地方加以引導,盡可能地挖掘出學生的音樂潛能。此外,老師不能將自身的地位擺的太高,這樣會疏遠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學生喜歡上老師,才會認真聽老師講課,老師也能夠更為直接地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對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加以調整,學生在課堂上可以自由表達,個性得以發展,積極鼓勵學生的創新,施展自己的才華。
三、重視教學模式的改進,將樂理知識和視唱結合
(一)理清樂理知識和視唱之間存在的內在關系
藝術院校開展樂理課程,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能夠更深刻地了解音樂這門學科,樂理知識是音樂課程學習的基礎,在樂理知識的作用下,才能夠更好地理解音樂和學習音樂。在基礎性的樂理知識中,包含了音樂方面的理論知識。因此,可以通過視唱練習的方式,讓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實物先聯系,這樣能夠高效地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音樂課程的學習,樂感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響著個人的音樂發展之路,通過視唱練習的增加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樂感,加深對樂理知識的理解。樂理和視唱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系,如果只有理論知識而沒有實際的視唱,那么所有的一切都是紙上談兵,說的再好都不切實際。視唱如果不結合樂理知識,將永遠達不到提升的效果。
(二)加強樂理知識和視唱的聯合教學
在實踐教學中,藝術院校樂理授課老師需要加強樂理知識和視唱應用的高效結合。在經過樂理知識的講解之后,需要進入到練習的環節中,將課堂的樂理知識和實際的視唱進行高校結合,并加強應用,這樣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還能夠增強學生的視唱水平,為音樂課程的學習提供服務。在樂理教學創新改革的過程中,可以將樂理課程和音樂課程有效結合成一門學科,這樣就能夠隨時將樂理知識的內容和視唱的內容同步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習效果,還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結束語
總的來講,加強藝術院校樂理教學改革創新工作的加強,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樂理課程學習的質量。作為藝術院校樂理課程教學老師,需要加強樂理課程教學重要性的了解,并加強有效措施在實踐中的應用,實現藝術院校學生樂理知識學習效果的加強。
參考文獻
[1]王旋.巧用“三活”進行高中樂理知識教學[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2):128-129.
作者簡介:賀慧君(1983—),女,衡南,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西方音樂史。